新疆棉花遭遇賣買兩難
也逐年增加,但其國內紡織業發展速度驚人,對棉花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一些專家和業內人士據此認為,無論是從棉花產業安全,還是紡織工業發展的需要考慮,我國都應加大對“白色產業”保護的力度?! ?br />
事實上,西方發達國家對本國農業的保護力度從來沒有減弱過。今年7月底,多哈回合談判再度破裂,最重要原因就是西方發達國家不愿在農業補貼問題上向發展中國家讓步。在棉花貿易問題上,美國一方面不愿大幅削減扭曲國際棉花貿易的巨額補貼,另一方面卻要求發展中成員取消棉花關稅。 鑒于我國近億棉農目前面臨的困境,一些專家和農業部門的官員表示,國家應盡快制定棉花收購最低保護價政策,根據生產成本確定最低收購價,一旦市場價格低于這一標準,企業必須按照保護價收購棉花。 毛樹春認為,這一政策對破解今年我國棉花產業面臨的困境至關重要。他同時認為,最終解決紡織行業和棉花產業之間的矛盾,還需要國家仿效糧食直補政策,在世貿組織的規則下,加大對棉花生產環節的補貼?! ?br /> 事實上,從去年開始,我國就斥資5億元人民幣用于棉花良種推廣,國內4000萬畝棉田每畝獲得15元的良種補貼。但農業部門對這一措施的效果并不樂觀,農業部種植業司副司長馬淑平等官員就多次表示:“這些補貼太少,還不及美國對其棉農補貼的零頭。” 毛樹春等專家認為,在過去幾年中,在新疆、長江中下游流域和黃淮流域的一些地區已形成了大范圍的高產、穩產宜棉區域,應該通過加大這些地區棉花良種補貼等一系列措施來轉變當地農民的增收方式;同時,繼續加大對棉花科技的投入,形成長效機制,促進我國棉花單產的新突破。 |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