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棉花信息> 棉花動態>正文
“中國棉花生產發展研討會”2016年8月21日在新疆輪臺舉行。會議以“提高質量,節本增效”為主題,聚焦棉花生產問題,共謀持續發展道路。專家指出:新形勢下,中國棉花生產面臨品種改良、機械化、精準化、標準化的挑戰,其中良種研發是下一步中國棉花生產升級的關鍵。
會議由中國棉花協會棉農合作分會及中國農技協棉委會主辦,國欣農村技術服務總會和新疆國欣種業承辦。中央有關部委、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相關部門領導,中國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河北農業大學、新疆農科院等科研院所專家教授及全國三大棉區150余名棉農代表聚聚一堂,共同探討新形勢下的棉花生產新思路。
中華全國供銷總社原黨組書記、中國棉花協會原會長周聲濤指出,近年來,科學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貢獻率越來越大,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也逐步提升,但我們在農業方面的科技投入和成果推廣還不夠。在棉花生產中,種子問題是重中之重,良種的研發是一項科技含量很高的基礎研發,是創新,甚至是一場革命。
在耕地面積并沒有大幅增加的前提下,中國糧食實現基本自給,產量穩步提升,農業科學技術,尤其是種子的改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棉種研發也有了很大進步,特別是轉基因棉種解決了棉花病蟲害問題,提高了棉花單產,但是棉花要想實現高產量和高品質,還要繼續把種子的文章做深做透。
周聲濤說,國欣種業進軍新疆是一種有遠見的舉措,國欣并沒有照搬內地或新疆“矮密早”的經驗,而是提出了“高產、優質、抗病、宜機采”的育種目標,重點解決節本增效的栽培技術,通過化控、脫葉、殺蟲等一些新技術的應用,最大限度的實現植棉機械化,增產增收效果非常明顯。國欣種業以產業援疆,對搞好南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幫助農民增收,促進農民就業,挖掘農業內部潛力,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因地制宜推進新疆農業結構調整,具有積極的作用。
新疆水土光熱資源豐富,這為棉花的生長提供了我國其他棉區所不及的良好條件。目前新疆棉花產量已占到全國的近三分之二。“世界棉花形勢看中國、中國棉花市場看新疆”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中國棉花協會副會長、國欣農村技術服務總會會長盧懷玉認為,提升中國棉花生產的競爭力,核心是提質、節本、增效,路徑是研發推廣優質高產品種,以適應紡織及機采棉要求,提高機械化程度、減少人工投入。近兩年,在優質棉花品種的選育、機采棉種植與收獲、加工、高效脫葉劑的研發推廣等方面,國欣農村技術服務總會都積極的做了一些工作,在新疆棉花生產中發揮了試驗示范作用。
中國棉花協會副秘書長馬愛芳作了《我國棉花產業形勢分析與展望》的報告,報告分析指出:2015/16年度中國棉花播種面積3433千公頃,總產量520萬噸。2015/16年度棉花消費量估計為724萬噸,期末庫存降至1166萬噸。2016/17年度中國棉花播種面積預計為3100千公頃,3128B級棉花價格每噸將在12500至14500元區間波動,比上年度有所回升,她最后呼吁棉農要有自律意識,緊緊圍繞棉花紡織需求,提高棉花質量。
在研討會上,新疆農科院李雪源研究員分別從質量變化、效益變化、規模變化、產業變化四個方面對新疆白色產業作了分析,指出新疆棉花必須走質量提升、效益提高、規模發展、產業發展之路。他指出,高質量棉花逐漸成為需求主流,應適應市場需要,走質量發展之路。要布局好中絨棉、長絨棉、中長絨棉、彩色棉、超級長絨棉多纖維類型棉花生產,協調好長度、強度、細度關系,做到匹配,改變品質結構單一、同質化強、以低端產品為主的狀況。
他說,根據國內棉花700萬t左右的市場需求分析,新疆棉花規模已占據全國棉花市場份額的65%左右。隨著長江黃河棉區面積的大幅下滑,棉花生產供給能力與市場需求已出現明顯缺口,新疆棉花生產又面臨較大的環境壓力,市場的供給完全靠新疆是有風險的。
在技術創新方面,應抓住主要矛盾,從依靠生產要素投入的積累轉變到依靠生產要素消耗的創新利用率的提高,把品種改良、機械化、精準化、標準化、信息化、智能化作為創新的優先領域。從品種、機采棉體質增效技術、品質結構調整品質布局、標準化入手。
在制度創新上方面,要用產業化手段將技術、社會化服務、企業、農戶、基地、市場等有機結合,形成體質增效的利益共同體,通過.體質增效利益共同體,解決目前難以解決的品種多、亂雜、品質差、品質結構不合理、成本高等問題。
華中農大副校長張獻龍教授作了《棉花抗逆境基因工程》的報告,他向與會者展示了抗蟲研究、抗病研究、耐高溫、耐干旱等抗逆境基因工程進展情況。他建議:第一要轉變產量第一的觀念,培育優質、早熟、抗病蟲、耐旱、耐高溫、有限生長的品種;第二要實現“四降”,即降密降產降雜降支,實現降產不降收,改革種植模式,調整棉花區劃,訂單生產,實現生產直銷。
中國農科院生物研究所郭三堆研究員作了《新型雙價高抗低殘留抗除草劑棉花研究》的報告,他指出了未來棉花育種趨勢是全程機械化、優質高產、抗旱耐鹽堿。他說防治草害是農業生產中必須解決的重要難題之一,介紹了我國抗蟲抗除草劑轉基因棉花育種進展情況。
選育優質棉花品種、推廣機采棉種植與收獲是今后解決棉花生產問題的主要路徑。中國農業大學副校長李召虎教授的報告對不同類型的棉花脫葉劑的應用進行比較,明確其作用特性、脫葉效果及使用技術,從而為合理應用脫葉劑提供理論依據和指導,為機采棉在全國推廣提供技術支撐。新疆建設兵團農業局副局長程景民先生簡單介紹兵團棉花生產情況,并向大家展示兵團先進生產技術。
中國棉花協會棉農合作分會和中國農技協棉委會都表示,將重點在新疆發展一批會員,依靠廣大會員喚起廣大棉農的主動進取精神,依靠政策的扶持,依靠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依靠生產方式的轉變,依靠舍我其誰的沖力,破難解困,提高棉花的品質和適紡性,提高中國棉花的市場競爭力。
會議承辦方國欣農村技術服務總會是全國最早成立的以棉農為主體的科技合作組織,自1984年創辦以來,一直以棉花為主業,經過32年的奮斗,國欣總會從無到有,由小到大,2006年被評為中國種業50強;2008年以來承擔國家棉花科技項目多項,是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企業注冊資金1.028億元,總資產4.7億元。會長盧懷玉被評為“全國勞模”,先后當選“中共十八大代表”,中國科協第九屆常委,中國棉花協會副會長。
“國欣”牌棉種在全國市場占有率名列前茅。2010年中央新一輪援疆工作啟動,滄州對口援助新疆巴州輪臺縣。在援疆領導的積極引薦協調下,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先后投資2億多元,正式注冊成立了育、繁、推一體化的種業----新疆國欣種業有限公司,建成輪臺第一家可加工機采棉的現代化大型良棉加工廠,在當地建成了高標準的現代化農場2萬畝。短短幾年時間,建立健全了市場營銷網絡,并發展了會員900名,棉種銷量逐年快速增長,品牌影響力不斷增強,得到了各族棉農和管理部門的認可、好評。為國欣總會融入新疆、產業援疆提供了平臺。
國欣總會將借助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穩步推進國際業務,對接中東國家棉花市場,開拓國內國際雙向發展;以棉花全程機械化為目標,依靠科技,推動棉花種植新品種、新模式的創新;以“服務跟著種子走,從種走到收”的理念,完善新疆會員服務體系,探索持續、共贏的營銷合作新路;憑借育繁推一體化的產業基礎,實現新疆國欣以種業發展為龍頭,以加工業、種植業為兩翼的經營格局,快速發展,為新疆的棉花生產、棉農增收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