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棉花信息> 棉花動態>正文
亞心網訊 種籽轉基因抗蟲棉,雖然沒有打藥除蟲的煩惱,但是這種棉花在抗拒害蟲的同時也抗拒益蟲,使得棉花棉籽中不孕率提高。
8月11日,在第二屆新疆紡織服裝技術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姚穆說,去年實際調研了新疆南北疆47塊棉田,發現棉籽中不孕率上升很快,已達到12%,沒有蟲來給棉籽授粉。
據介紹,新疆從2012年開始推廣轉基因抗蟲棉,到現在種植的90%的棉花都是轉基因抗蟲棉,包括內地也是一樣,轉基因抗蟲棉得到迅速推廣,“得以快速推廣的原因是,培育出來的轉基因抗蟲棉產量高,農業部在審批種籽時將產量作為第一參考要素。”
目前,全國推廣的轉基因抗蟲棉由中國自主培育,而此前種植的非抗蟲棉,棉籽不孕率僅1%,“剛開始轉基因抗蟲棉產量確實高,但是現在看來轉基因抗蟲棉產量或將因為不孕率上升而下降,最主要是出現纖維質量下降。”姚穆表示。
姚穆發現,轉基因抗蟲棉棉花纖維正在變短變粗,因種籽的原因種出來的棉花成為變成了粗棉,取平均值計算,細絨棉可生產5000至7000公制支數,長絨棉生產9000公制支數以上,而現在的轉基因抗蟲棉可生產公制支數連4000都不到。因為棉纖維長度不夠,做高織棉就變弱了。
提高新疆紡織服裝行業競爭力,姚穆認為根源要從種植抓起:一是培育新品種;二是制定機采棉種植標準。“現在中國勞動力成本越來越高,而且愿意摘棉花的勞動力也越來越少,因此推廣機采棉成為必然,但是現在新疆種植的機采棉成熟度不統一,一些棉花成熟過渡,一些棉花尚未成熟,影響棉纖維品質,同時在采摘時機器抓進很多雜質,使得棉纖維質量更難控制。”
一些機器甚至將棉桿、地膜都抓到棉花中了,“曾經有家企業給我抱怨說,一個200多公斤重的棉花包,要雇4個人來揀雜質,4個人要揀一天。”姚穆說。正是因為棉花纖維中雜質多,使得部分企業不敢用國產棉,想盡辦法尋找進口棉。
據介紹,美國早早40年前就開始種植機采棉,機采棉最下層的果枝距離地面應高于18厘米,但目前新疆種植的機采棉最下層棉果枝距離地面只有10厘米,這樣一機器采摘時將地上的地膜都抓進去了,“棉花枝條是斜著往上長的,采棉機采摘時抓手很容易將枝條抓進去,建議培育出枝條生平態勢生長的棉花品種。”姚穆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