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棉花信息> 棉花動態>正文
對本年度儲備棉輪出成交火爆的景象,即使是小編也能分析出那是因為目前現貨市場資源少,尤其是進口棉數量有限,多數紡織企業“等米下鍋”,更重要的是此次進口棉輪出占比較大,而進口棉的質量那是杠杠的。
但是憂國憂民的業內人士更關注的是占據全球棉花一半的“天量庫存”如何消化?未來棉花產業如何發展才能滿足紡企需求?
品質下降致棉花消費降低
儲備棉庫存占全球總量一半
2015年,我國儲備棉的庫存量可謂創造了歷史。
據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棉麻局局長、中國棉花協會常務副會長高芳表示,2011~2013年三個年度我國收儲棉花1643萬噸,投放了691萬噸,2015年度儲備棉庫存量超過了1100萬噸,美國農業部數據統計顯示,我國儲備棉庫存已達全球50%以上。據美國農業部數據統計,目前我國儲備棉庫存量占全球50%以上,被稱之為“天量庫存”。
出現這樣結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過去的幾年里,棉花質量的下降和棉價的高企,再加上化纖工業的快速發展,都不同程度地減少了棉花的使用量。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高勇介紹,從世界總的纖維消費情況看,2015年大約在9500萬噸左右,其中棉纖維的比重2015年和2011年相比是下降的,2015年世界棉花消耗量占整體纖維消耗量低于30%,中國的棉花消耗量在整個中國纖維消耗量中的比重更低,大約只略高于13%,也就是說在整個中國纖維消耗量里,棉花的比重僅是世界的一半。
高勇分析,“十二五”期間,我國纖維消費量年均增長超過了5%,幾乎依靠的全部是化學纖維,而且從2012年始,我國紡織服裝的出口量下降首先是從涉棉纖維、涉棉制品的負增長開始的。
高勇認為棉花質量的下降也正是棉花消費下降的主要因素。“在過去的幾年里,我們在注重提高產量的同時確實對一些質量指標要求降低了,棉纖維變粗,28毫米以上的數量越來越少,但是紡紗業對纖維的要求卻也越來越高,供求矛盾不斷顯現,導致棉花消費出現下降。”
棉纖維替代棉花
棉花總量消費并未降低
雖然國內棉花消費近年來逐漸下降,但是從各種數據來看,我國棉纖維消耗總量卻減少得并不多。
高勇分析,2015年我國棉花消費600萬噸,與使用量最多的時候相比,減少了大約400多萬噸,其中約200多萬噸的消費量由進口棉紗彌補了,所以與最高峰時相比,我國實際棉花的消耗量只降低了100多萬噸。
也就是說紡織工業對棉花的總需求并沒有下降,只要價格合理,品質有保障,紡織工業對棉花的需求依舊旺盛。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曹學軍舉例說,從本年度儲備棉的火熱不難看出,只要品質有保障,能夠滿足紡織企業的需求,銷售途徑是不用擔心的。
棉花是最重要的天然纖維,廣受消費者的喜愛,盡管近幾年國內棉花消費看上去在減少,但是通過進口的棉花和棉紗依然總體上保持了每年消費1000萬噸左右棉纖維的能力,未來棉花消費依然具有廣闊的空間。
高勇介紹,2015年,我國纖維加工量是5300萬噸,紡織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中預計到2020年中國的纖維加工量將達到6000萬噸,要增長的700萬噸主要依靠產業用纖維的增加,但高勇仍期望在今后五年里,國內棉花的消費量能繼續增長,他認為目前棉纖維是無可替代的,希望今后棉纖維在服裝、家用紡織品方面,仍然能夠起到主力軍作用。
眾所周知,產業用紡織品中除了極少數特殊領域用棉纖維以外,其他基本上均用化學纖維。但如果能在產業用領域充分應用好棉纖維,也是一個巨大的商機。
穩健醫療集團是一家擁有20余年醫用衛生材料和醫用敷料生產經驗的企業,其旗下品牌PurCotton全棉時代以100%全棉為原料,憑借自主研發的全棉水刺無紡布專利技術,打造出健康、舒適、環保的系列化高端全棉生活用品,在產業用領域可謂樹立了典型。
穩健醫療集團董事長、深圳全棉時代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建全稱自己是個“棉花迷”,他認為棉花是一種天然的寶藏,用它就要把它的最大價值發揮出來,要讓消費者了解它的價值所在,而現在互聯網時代更利于棉花價值的傳播,這也為棉花消費提供了平臺。李建全還認為,未來有些產品可以慢慢用棉替代,比如紙巾,這將是一個很大的應用領域。
新格局下中國棉花要重品質打品牌
當前,中國棉花在經歷了一個時期的高速發展之后,面臨著結構性的調整和必要的恢復。
在生產領域,中國棉花生產面臨著“小規模、低效率、高成本、農業勞動力老齡化以及土地流轉進程加快”等問題;在流通領域,面臨著加工貿易企業整合、重組進程加快的問題;在紡織領域,“競爭加劇、優勝劣汰、轉型升級”成為主旋律,越來越多的紡織企業正在“走出去”,以“轉移”促“轉型”。
新格局下,中國棉花生產格局也從過去黃河、長江、新疆三大棉區各占三分之一,三足鼎立,變成了以新疆為主,內地兩大流域在逐漸萎縮的格局,加工布局、流通布局以及紡織布局都在發生調整。
高芳表示,傳統的棉業增長模式和路徑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新格局下中國棉花推進結構調整和轉變發展方式迫在眉睫。未來,中國棉花的發展將從強調高產轉向優質,從分散轉向規?;?,從人工生產轉向機械化,從傳統貿易轉向現代物流和“互聯網+”。
中國棉花協會會長戴公興認為,國家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棉花產業來說,近期的主要任務以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為主;長期來看,通過降成本、補短板實現棉花配置效率的提高。我國棉花生產的成本和價格遠高于其他產棉國家,固然有人多地少、小規模經營的原因,但從根本上看,還是生產技術水平和勞動生產率落后。生產技術水平低,產品的質量和檔次就低;勞動生產率低,產品的成本和價格就高。我國棉花要提高質量和檔次,需要制度創新、科技創新、管理創新,需要政府、企業、科研機構的相互配合、協同努力。
曹學軍表示,首先,棉花產業發展的關鍵在于品質。做好棉花的品質工作,要從種植、采摘、加工、檢測等多個環節去推進,多種植高品質棉花,種植適合機采的棉花,提高質檢的公信力。第二,棉花產業發展需要打品牌。
提到高品質的棉花,人們自然就會想到美棉、澳棉,這些棉花在紡織企業,甚至在消費者眼中是質量比較可靠的象征,有效地推動了棉花消費。
近年來,中國棉花協會也在大力推進“中國棉花”概念和品牌,為拉動國產棉花消費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下一步不僅要繼續加大國家棉花品牌的建設,還要開展區域品牌協同,比如新疆區域品牌,有一些大的棉花加工企業,也要開展企業品牌建設。
最近,農業部有一個發布了《全國種植業結構調整規劃(2016-2020年)》,對于棉花的定位是穩定面積、提高單產、提升品質、增加效益。提升新疆棉區,鞏固沿海、沿江、沿鹽堿灘涂棉區。河間市國欣農村技術服務總會會長、中國棉花協會副會長盧懷玉說,從政策來看,政策的支持方式也許會有變化,但支持定位應該不會變。行業內部各方面在改善品質的意識上越來越強,而且效益為先,高產要讓位于高效已經成為業界的共識。
棉花產業鏈已經明確提出棉花產業將轉變發展方式,由重數量向重質量轉變,這對紡織業非常重要。“能夠完成這種轉變對我們紡織業應該是一個喜訊。”高勇提出,當前,紡紗企業為了提高紗線的附加值,對優質棉花需求非常大。
同時,紡紗廠在不斷進行自動化、智能化的改造,包括采購等環節的用工越來越少,這就要求棉花流通企業未來要為棉紡企業提供更加定向化、精準化的服務,從而促進棉花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