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棉花信息> 棉花動態>正文
——植棉意向呈繼續減少趨勢,但“徘徊比例”創新高,觀望氛圍濃厚;
——“一號文件”有目標價格、收益保險和劃定棉花生產保護區等諸多利好因素;
——植棉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正當時。
中棉所、國家棉花產業技術體系于2016年1月調查了川、湘、鄂、贛、皖、蘇、冀、魯、豫、津、秦、晉、新、甘、遼和吉15個省市區107個定點縣、3118個定點農戶,發布2016年植棉意向報告。
一、意向植棉面積呈繼續回落趨勢,但存較大的不確定性
1、意向植棉減少近一成。2016年1月全國意向植棉減少8.8%,同比縮減8.8個百分點。據1月對107個優質棉樣本縣(團)、121個鄉(鎮)、398個村、3018個植棉戶的監測結果(表1),持平戶占35.3%,同比減6.1個百分點;增加戶占3.4%,同比減2.5個百分點;減少戶占14.7%,同比減少26.7個百分點。照2015年播種面積6067萬畝(中棉所數據)減少937萬畝至5130萬畝。其中徘徊戶占46.6%,同比大幅增長35個百分點,期望棉花政策的明朗,植棉如否存在較大變數。
2、意向植棉變化特點。一是三大棉區意向都呈減少態勢(表2),長江減8.4%,黃河減10.7%,西北減7.7%,其中南疆減2.1%、北疆減10.0%。二是各省區均減。按減幅,贛減25.0%、甘減17.5%、皖減16.5%、湘減15.0%、豫減15.0%、魯減12.5%、冀減8.9%、川減7.6%、新減6.8%、鄂減3.3%、津與去年持平,江蘇、山西和陜西全部、山東、湖北、江西約一半農戶和南北疆40%以上處于徘徊中。
二、植棉意向減少原因
棉價繼續回落和收益減少是意向植棉減少的主因。據監測,2015年植棉純收益相對增長。主要原因:一是籽棉售價繼續回落5.5%,但與石油緊密的地膜、化肥價格在下降。二是新疆結構性調減仍將持續,這是目標價格試點改革希望達到的預期目標之一。三是有多達近一半植棉農戶處于徘徊狀態,新疆目標補貼2015年12月兌現1.2元/千克籽棉,如果目標價格補貼全部到位,內地9省補貼若在播種之前兌現,植棉面積將會發生變化。
三、植棉業轉型升級成為新常態,提質增效正當時
1、一號文件有利因素。今年一號文件提出“深入推進新疆棉花、東北地區大豆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將有利于穩定植棉者的收益預期。“探索開展重要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以及收入保險、天氣指數保險試點”,有利于減少收益損失。“制定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和大豆、棉花、油料、糖料蔗等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的指導意見”,表明國家重視棉花生產,有利于穩定棉花生產。
2、植棉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正當時。我國植棉業“十三五”要從單純追求提高單產向全面提升遺傳品質、生產品質、軋花品質、品質檢驗和提高經濟效益轉變。提升品質是破解成本剛性上漲、單位皮棉成本高、價格高與品質中低端這一短板的長期措施,提升品質更有利于保住產棉大國的產能,保住產棉大國的國際地位。因此,抓住品質問題就抓住了終端消費需求,以滿足紡織品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轉變的新需求。
3、提升品質中高端的技術對策措施。一是選育和種植“雙三零”品質品種和中長絨棉“中高端品質”品種,實行品種的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在一縣主推一個品種,配套一個品種,提升產地纖維一致性水平。二是研究和應用提質增效栽培技術,提升中高端棉的產出率。三是提升棉花耕種收機械化水平,突破機采棉技術和裝備。四是建立棉花生產保護區,發展“中高端品質棉”的規模生產。五是推進優質優價,保護棉農合理收益。六是促進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助推棉花全產業鏈的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 毛樹春 蘆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