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棉花信息> 棉花動態>正文
京東集團政策研究室主任張建設
各位來賓、各位領導、各位企業家,大家上午好!我是一個地道的棉花外行人。到這個講臺上可以說心跳加速,誠惶誠恐。我一直在給自己鼓勁,互聯網有一個詞叫跨界,暫且把自己定位為跨界?;ヂ摼W商務確實有好多是外行人創造的,所以我今天斗膽在這兒班門弄斧一下。我匯報大概四各方面:
第一,“互聯網+”的理解,我估計接下來楊總會有更權威的解讀。
第二,是分析國內電子商務的情況。
第三,B2B市場可能出現的趨勢。
最后,也要簡短做個小廣告,是京東的情況。
在過去我更多承接各部委、各省市的調研任務,但是今年兩會之后,我們接了更多央企的一些調研的需求。這些需求有一個共同的話題,就是談到了“互聯網+”。
我對“互聯網+”的理解是這樣的。
首先“互聯網+”最核心的東西在于“+”。“+”代表連接,連接之后產生一種基于信息技術的交互,而交互之上更重要的是互聯網帶來了新的社會結構的重構。所以我抄襲了騰訊馬化騰先生的一句話“連接,連接是一個基礎”。未來“互聯網+”的生態將構建在萬物互聯的基礎之上。
從去年9月份之后,包括今年上半年,全國供銷系統在拓展經營服務領域方面有很大的動作,有很高的熱情和廣泛的社會動員力。這一點是我要學習的東西。
其實我們也關注到《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決定》,也特別提到了創新農業服務方式和手段、提升農產品流通服務水平、打造城鄉社區綜合服務平臺、穩步開展農村金融合作這四項任務,其實這四項任務反觀過來恰恰是在過去20年中中國互聯網企業努力地、積極地去探索的業務模式。
而互聯網企業在探索和積極尋找解決這四個方面路徑的時候都不可避免地發現了一個共性問題,就是如果沒有掌控互聯網、沒有掌控供應端的優勢、沒有掌握實體經濟的優勢,在開展這方面工作的時候難度很大?;ヂ摼W不管它怎么發展,脫離了實體經濟就沒有根。這也就是說互聯網+供銷社也好,互聯網+棉花也好,其實是在夯實和發揮我們既有的優勢,形成一個網上交易、倉儲物流、終端配送一體化的經營模式,實現線上和線下的融合發展。
當然,還回到老本行,再聯想到電商。其實中國電商發展相對比較晚,2003年淘寶創立,2004年京東創立,B2C電商開始,再往前推,在98年前后出現B2B的電商,企業對企業的電商,再往前推可以到94和95年,美國亞馬遜和ebay的創立。而整個電子商務在中國發展只有10年到15年時間,在全球有20年時間,最大優勢是發揮了一個連接的優勢,連接哪里?也就是好像它能想到的,或者它能連接到的空間,幾乎都連接上了。
國務院不久前在5月份,發布的一份《關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這個指導意見里面比較深刻的,或者比較全面地詮釋了電子商務的內涵。
我可以簡單跟各位領導各位企業家念一念。近年來我國電子商務發展迅猛,不僅創造了新的消費需求,引發了新的投資熱潮,開辟了就業、增收新渠道,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了新空間。而且,電子商務正加速與制造業融合,推動服務業轉型升級,催生新興業態,成為提供公共產品、公共服務的新力量,成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原動力。
也就是說電子商務已經走出工具的概念,而成為了一個連接器,連接到包括我們傳統的三駕馬車,需求、投資和出口,也連接到就業,連接到創新,連接到投資,連接到金融市場,連接到了整個傳統行業。所以誰都是無法回避的。
目前我們在關注無論是棉花行業,還是供銷行業,還是涉農行業的電子商務,它可能會重新定義未來工業或者涉農生產的規范,另一方面它直接通過服務,滲透到我們工業4.0,包括智慧地球和智慧城市,智慧社區,所以這些所謂的智慧類的產業,可能都會以供銷、棉花、涉農的電子商務或者互聯網的發展,重新建立一個新的社會結構。
所以,我們很欣慰地看到了在供銷社,或者涉農領域在發展電子商務的時候,非常切合自身特點,一項就是大力發展B2B電子商務,我們也關注到,不僅僅是國內的企業對企業的交易,而且特別強調了跨境的貿易,所以在B2B,尤其棉花市場,其實天然具有跨界或者跨國界、跨區域的特點,這是所有互聯網企業求之不得的資源。
第二項任務,著力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這也是目前最熱點的,包括農村電子商務。
當然,我們也關注到供銷社的安排,正在加快建設區域性、專業性電子商務平臺,這是未來電子商務的趨勢。
前面這些就是我們簡單地對有關棉花,或者供銷系統一些政策的學習。下面想分享一下整個國內電子商務形勢。
針對目前電子商務以及幾個互聯網數據,我跟各位企業家做個匯報。
第一方面,我們非常欣慰地發現,全國十三四億人口里面大概有6.48億人口已經成為互聯網的網民。中國互聯網的普及率達到了47.9%,接近了50%。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這一代人可能是互聯網行業的移民,我們從傳統交易方式和生活方式,走向了互聯網。但是比我們晚的這一代,天生就是互聯網的原住民,互聯網已經成為他們的主要生活方式。
再看一下城鄉變化。互聯網的城市普及率更高,達62.8%,但農村互聯網普及率也提升到了28.8%。去年我們在做農村調研的時候,發現移動互聯網,包括基于電視等三網融合的互聯網,其實在農村發展速度非常快。我有一個一直念念不忘的案例,當時我在河南北固一個落后鄉村調研,召集種糧大戶和村長參加座談會,這個村長竟然抱著電腦參加座談會,而臨走時這位58歲的村長竟然還要加我的微信??梢哉f我們的互聯網已經滲透到了田間地頭,可想而知未來它對我們的生活生產帶來什么樣的變化。
但是從接收端方面,我們也感受到一個變化,過去我們關心的接觸互聯網就是關注電腦、筆記本,但是在過去一年中,手機、平板電腦飛速攀升。這還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從去年關注到一個趨勢,就是廣電領域。我們各省市的廣電領域,不光做IPTV互聯網電視,還在做OTT,就是基于互聯網電視的盒子。所以三網融合可以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成為一個自然而然的行為。將來可接收互聯網的終端,不一定是筆記本、手機,還有電視甚至屏幕,加個盒子就是互聯網的加入口,這樣等于把互聯網的難度從一個專業技術變成了一個樸實的應用,所以在我們生活中會有更大發展。
當然,我們也關注到企業無論是辦公、生產還是交易,都越來越依賴于互聯網。全國調查來看,基于互聯網企業占到78.7%,也就是說絕大多數企業是利用互聯網在進行它的正常運營管理。
還有一個數據,就是整個中國的電子商務市場在2013年的時候,網絡零售額1.85萬億,超過了歐美市場,成為全球最大的網絡零售市場。這個數據到2014年的時候上升到了2.79萬億,這僅僅指的是B2C市場。全國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在2014年是26.23萬億,也就是說B2C方面的網絡零售額占到零售總額10.6%左右的樣子。我們突然想到一個企業,就是沃爾瑪,沃爾瑪在美國占到10%份額的時候有一個轉變,與上游供應商之間有一個聯系,從資本、財務投資到戰略投資,絕大多數供應商其實成為了它的孿生兄弟,也就是說作為一個零售企業已經開始往上游延伸,下游也更加廣泛滲透到社區去。
所以我們在猜想,隨著京東和阿里的B2C電商快速發展,它們積累的市場份額超過10%以后,會不會也像沃爾瑪一樣影響到上游供應商,影響到我們的社區生活,這個問題似乎已經有答案了。
目前的B2C電商其實本質上都是B2B2C;雖然B2C這一端更加吸引眼球,但往往大家忽視了B2B那一端的影響力。我們也關注到京東通過京東智能和京東金融,往農村的農資業務進行拓展,其真正目的是在往產業鏈上游拓展,保障貨源安全。在保障貨源安全上,互聯網有個說法,叫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有”就是說物權和知識產權不發生轉移,這是輕資產的做法;“但求所用”就是要定標準。
當B2C電商足夠大的時候,它就有可能成為一個產業,而產業就會定一個標準,定一個標準之后,它可能會改變農業生產和加工的各種規范。
一個很具體的例子,在2008年到2009年期間,京東自建物流,倉儲、配貨自己來做,當時自己力量非常小,需要對接社會化物流,包括公路運輸,包括倉庫,但在對接過程中非常艱難,因為電子商務是一個新興的業態,它自己的標準和傳統物流沒法對接,最后導致的結果,就是它不得不下定決心,更大力度地去拓展自己的自建物流。
但是到了2012年和2013年以后,似乎顛倒過來了,當它的體量和業務量足夠大時候,很多物流企業找到他對接,參考他的標準,開始改變自己的物流體系,因為不改變規則和物流體系的話,不僅僅和京東沒法合作,而且和電商企業都沒法合作,所以這是標準對整個產業的變化。
當然,其實京東物流的倉配客已經開始接訂單,為什么它的快遞員多而不是它的倉庫多,車多,在關注B2C標準的時候,也建議我們企業家留意一下B2B的變化,在全國來看電子商務交易額,2014年做到了17.37萬億,增長率也非常高,28.6%。在17.37萬億里面,網絡零售額,就是B2C這塊2.79萬億,絕大部分是B2C,但是B2C這塊不僅僅是交易,是業務標準的重構。
B2C市場競爭格局相對成型,或者基本穩定。一方面像亞馬遜、當當網、國美、蘇寧這些把零售搬到互聯網上,這種方式的電商基本上被大企業所壟斷。我們看一下所有B2C市場結構,我們會更害怕,原因在哪兒?整個天貓占到61.4%的份額,加上京東的16.8%,就是B2C市場這塊兒,80%的流量被天貓和京東在占領著,所以我們有句傳統的俗語,叫店大欺客或客大擠店。其實是個議價談判的能力問題,所以B2C端的流量越來越集中,越來越壟斷,它對上游和下游會產生可以想象到的影響,所以值得我們關注。
我們也關注技術的演進,在過去一年中,京東、阿里發布的數據都特別關注一點,像京東2015年第一季度發布數據的時候,特別強調移動端客戶占到42%,阿里在去年就喊出來了50%的交易額來自移動端。所以我們可以感覺到,從PC就辦公場所的互聯網,正在走向移動端的互聯網。移動端的互聯網,可能是無處不在的互聯網,無處不在的交易,無處不在的被互聯網定義的生活生產的標準。
所以整個互聯網就是這個大概形勢。前面總體來說,我們有幾個方面的理解,第一個理解就是互聯網像石油和電力一樣,成為我們普遍的生存法則。第二,互聯網經過過去10年發展,尤其電子商務,我們過去談得最多的就是實體經濟要擁抱互聯網,實體經濟要借力互聯網就叫“+互聯網”,隨著“互聯網+”上升到國家戰略,可能這個設想顛倒過來了,就是互聯網必須擁抱實體經濟,互聯網+實體經濟,必須擁抱的目的,在于兩個:叫無電不商,沒有電子商務沒辦法經商。但是也會出現一個現象,無店不商,就是實體店,生產機構。所以電子商務就要走向更大的融合,金融方面有一個新的角色沖上舞臺,搶占B2C的,京東和阿里搶占這一塊。
B2B根據我們的研究,匯報四個方面內容。
第一個方面:就是去平臺化,企業主導的全渠道模式。
目前從B2C端來看,電商有三種模式,一種模式以eBay和天貓為代表的開放平臺。商家來開店、交易、交付、服務,它支撐著平臺運營,支付著平臺管理費傭金的付出。這是代表了自營電商,也不是絕對的自營平臺,它其實是把產品商品購入自己的倉庫,以產品名義銷售給消費者。而京東做得更徹底,倉庫、配送、客服都自己做。但是在過去,我們都忽略了,或者是目前看來走得更健康的,就是以小米、凡客、蘋果等類似這樣的電子商務,它既是品牌商又是生產制造商、設計商,同時通過各種渠道做銷售。而且在做營銷研究的可能知道,有一個俗語叫饑餓營銷,饑餓營銷幾乎等同于小米和蘋果,就是IPhone、iPad和小米總是要搶貨。我特意問了這些企業的高管,其實不是饑餓營銷,是因為它的產品迎合了廣大消費者需求,生產能力跟不上消費者需求,導致了供不應求的局面,而不是主觀的或主動的供不應求。
所以這樣我們會推想,將來我們的華為,我們的棉花企業、服裝企業,一般的具備足夠影響力的企業,一旦掌握了過去看來是專業性的,現在看來是普遍性的互聯網交易技術手段之后,它本身就是一個電子商務的平臺。而且這個電子商務平臺是開放的,既可以和社會上的電子商務平臺對接,也可以和傳統的既有渠道進行合理分成。當然還可以在自己官網上去銷售,像華為、海爾就是這樣。這顛覆了我們過去做電商的概念,過去是替代中間環節獲得利潤,下面的B2B不是打掉中間環節,而是和中間環節一塊協同創新,提高效率,更加便捷地連接供和需,這也是一個趨勢。所以我們也關注到國內幾個活躍的B2B平臺,包括中國惠農網、枸杞網、水產品網,他們也在改變經營方式,從過去搶中間環節生意,到和中間環節合作,協調創新,產生效益。這涉及一個平臺化,就是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平臺,這個互聯網精神就是去中間化。
第二,我們一直在研究,想研究透徹的細胞級連接的產業鏈,未來的電子商務和“互聯網+”,應該是重新整合和鏈接的結構。
我粗略畫了一張基于人和大數據的服裝設計的模型。這個圖一端就是實體店,就是實際上的人,通過捕捉消費者的數據,形成人體數據和對服裝的需求數據,這些數據通過在線方式提交到一個云平臺上;而圖的另一端,是服裝設計環節,它獲得云平臺上的客戶需求,然后根據客戶需求向加工企業訂制服裝,讓生產加工環節按要求批量生產。這就是大規模定制??赡芎芏嗥髽I家關注青島的紅領西服,號稱生產線沒有一件西裝是完全一樣的,都是基于客戶的個性化需求訂制的,這一案例確確實實代表大數據互聯網帶來的效果。雖然我們反復強調是訂制模式,但我個人認為,與其說是一種訂制模式,不如說是一種生產生活方式的重構。
我畫這個圖有一個想法,需要我們關注到“互聯網+”帶來的一些不公平的現象,叫過頂傳球,就是原本不在你的視線范圍內的人,突然搶到你的前面,占領你的眼球。
B2C努力通過各種技術捕捉個人消費的需求。在去年下半年B2C電商流行一個說法,就是當你走到大街上的時候,你看到一個人穿的衣服非常美非常適合你,你就可以拿起手機隨手拍,在你拍的照片存儲到你本地那一瞬間,它已經連接到了淘寶、京東等一個電商平臺,它幫你尋找到了這一款商品,你可以直接下單。這不是想象,它已經實現了,只是普及還需要時間。所以下游在賣力捕捉個人消費需求的時候,我們B2B端是否也要關注這一點?
昨天晚會的時候,我們的會長提到現在吃到的農產品,都會標注出誰種的田,誰施的肥,誰田間管理,尤其東北黑龍江的田間大米,指導的是誰,農機是誰,這些信息非常關鍵。但我們的棉花,在服裝上尚沒有打上誰種的、誰采的棉花,這種呼聲在互聯網上會成為可能,會在末端實現這種技術。
有兩句話非常關鍵,在萬物互聯之中企業不是社會經濟活動的最小單元,個人才是經濟活動的最小細胞。就是我剛才講的大街上隨手拍買到衣服,這是一個新方向。企業和企業競爭關鍵是供應鏈的競爭,供應鏈被互聯網重構,我們不掌握發言權可能會被別人掌握。
第三個是基于大數據的新興生態系統,互聯網本質上是鏈接,核心上是數據,這張圖是我模擬的,無論是京東阿里還是目前B2C、B2B電商,更多是基于ICT,基于云計算、大數據和物聯網完成了信息化,在信息化基礎上提出了“互聯網+”,“互聯網+”基礎上的內容大家關注更多的,就是非?;钴S的產業互聯網,互聯網金融,還有服務互聯網。互聯網金融大家可能感覺到眾籌眾包B2B,到處談互聯網金融,它的訣竅很簡單,上游就叫供應鏈金融,下游叫消費金融,中間玩了眾籌,包括產品和股價眾籌,還有支付手段,它充分體現線下這種信任搬到線上的效率,還有以京東供應鏈金融為例,完全在互聯網上完成,當供應商提交貸款需求的時候,人和人是不見面的,從提交需求到拿到貸款,只需要3分鐘全部在網上完成,因為基于傳統的互聯網和供應鏈,全部掌握了供應鏈,掌握供應商現金需求情況,信用情況,掌握了市場空間,不擔心回不來款,也不擔心供應商會失信,所以出現了3分鐘的效率。而且還貸也是3分鐘,你今天晚上收到以后,可以隨時還款。包括眾籌,去年京東國內眾籌大概占到30%,活躍就活躍在捕捉到一種創新,一種技術和新的產品,通過它的流量,讓消費者提前支付它的貨款,然后鼓勵這個創新盡快成為現實,所以它形成了一個資源、投資、消費和預付款合一的結構,所以大大促進了消費創新,所以這也是B2C的空間,這是我們可以看到互聯網玩得最活的,就是產業互聯網、互聯網金融和服務互聯網。
剛才講到的互聯網要擁抱實體經濟,包括我們的棉花,最終形成一種新的生態,包括我們流行的人工智能和機械學習,包括生理科學,完全應用于什么之中。我在河南北部看到一個農產品叫瓜苗生產,非常好,我最近在對接基因的資源,我為什么要對接這個資源?我突然發現這個農民非常認真,把瓜苗育得非常好,我唯一遺憾的就是育苗和基因沒有形成數據庫,沒有形成數據就有可能被超越、被復制,這是它最大的風險。我相信棉花這塊兒也有龐大的產業,有更好的基礎。不僅僅是農資服務有基因的問題,還有更多數據的研究,這都是未來大數據可積累的東西。
第四方面就是跨境,我不多講了,這也是目前國內最熱,也是沒有起色的行業。
為什么說最熱沒有起色,我們收購了速賣通。敦煌網,中國制造網,環球資源,ECVV,蘭亭集勢,E貿易、洋碼頭,這些B2B電商有一個最大問題,它沒有形成全球足夠大的影響力。
未來跨境電商隨著“一帶一路”各方面的對外開放政策的落實,很有可能會出現貿易加電商的方式,而貿易端,其實我們看到棉花的數據做得非常精致,所以只要輕松在國內國外對接電商方式,既解決了通關和物流的難題,又解決了傳統的貿易方式效率的難題。所以,將來很有可能在B2B領域會出現一般貿易加自營電商的貿易模式,這在國內可能出現傳統貿易資源基礎,包括海外倉庫、國際物流,包括國際市場優勢的一些行業和企業。
我剛才說少了,第五個猜想,就是流視頻技術或推動電商迭代。電商經常有個說法,互聯網行業沒有顛覆,只有迭代,就是一代超越另外一代。這個方式就是兩三年一撥,變化非常快,我們可以說PC互聯網顛覆了線下交易,移動互聯網可能會迭代PC互聯網,后來我們關注到亞馬遜這樣的電商企業,國內的廣電三網融合,一定是視頻方式在做電商。我試圖想找幾個棉花行業的圖片,很遺憾我沒有收到。據我所知棉花行業的視頻做得非常好,棉花交易這塊,但視頻過去更多是監控和瀏覽作用,而沒有形成交易,將來很有可能會成為交易。
這個圖片大家可以想象到,是一個小商品交易的場面,過去的交易方法,我們需要到琳瑯滿目上千種、上萬種這樣倉庫里去挑貨選貨,洽談,未來可能會出現什么情況?可能會通過視頻方式,我無論在美國、歐洲還是印度,都可以看到在中國,或者在歐美某個商場通過視頻尋店,找到某個商品,再通過洽談完成交易,就是虛擬到店。這個好處在哪兒?第一不僅僅是提高效率,節省了人員異地流動的成本。更重要一點,就是我們在做傳統實體店和傳統交易的時候,最痛苦的一個事情,就是我們不知道消費者看了哪個產品,一直到最后交易環節,才知道他過去都看了哪些東西。
目前,京東和阿里,恰恰是從你觸到這個網那一刻開始,就跟蹤你的行蹤,會根據你的行蹤判斷你的數據,所謂大數據挖掘,很精準地推送給你要買的商品。還有京東包括一個配送,你未來可能下單的商品,比方你在西安,可能下星期你會買一臺HP筆記本,京東很有可能今天就在幫你采買了,幫你到惠普的重慶商場采購了,兩天就到西安倉庫,當你下單的時候,已經給你送到西安了。
所以你一瀏覽網站,它就估計到你未來有什么需求。我們無論是棉花交易,還是零售端的傳統交易,只有到最后支付的時候才知道你買了什么,過程中看了什么,沒法數據化。所以有了視頻就可以捕捉這一點。當你以視頻方式進入某一個店尋貨的時候,它可以幾秒鐘捕捉到你需要哪款產品,可以主動挑給你,不用你到上千萬產品中挑選產品,這是一個很好的做法。所以未來視頻電商,可能不僅僅是尋店的概念,而是成為一種生產交易方式重構的技術手段。
剛才班門弄斧五個猜想。最后也簡短做一個小廣告。
第一個,我們可以歡欣鼓舞電子商務的發展,京東其實很年輕,2004年開始做電商,2004年做1000萬,2010年327億,但是到了2015年1季度,我們又歡欣鼓舞了一下,一季度交易額做到878億,目前從凈收入角度,它是國內最大的零售企業,蘇寧原來是最大的零售企業,蘇寧去年做了1097億,京東去年做了1150億這樣的交易額。第二個,它的業務不局限于B2C的交易,我們B2C就是京東商城,還有B2B的交易,還有京東智能,通過它的孵化器,符合它的智能標準,逐步和上游供應商形成緊密的金融關系。當然還有金融,我特別強調了供應鏈金融消費,上游金融怎么獲得貨源,下游是為了連接高端客戶。京東實現3小時3公里范圍內,2小時送達,主要包括水果、鮮花和快餐,包括各方面的生活服務,當然還有跨境海外進口,還包括一般貿易+自營電商的出口,就是在海外的,投資并購一些海外電商平臺,所以這是一個京東的例子。
現在阿里也是這樣的,開始進行上下游滲透,這也是給B2C市場進行預熱的一個很好的做法。
還給大家分享一下電子商務帶來的最大變化,就是效率,我這是從財寶網抄來的數據,京東庫存率是34.2天,企業家可以關注一下京東所有擅長的消費品、工業品、日用品,日用品34.2天的庫存還是很驚人,以筆記本為例,曾出現7天,甚至2天庫存的現象,像傳統中關村賣場,它的庫存大概需要2個月,甚至3個月。還有賬期42.2天,這都能提高資金周轉的效率。
歸根結底,其實互聯網是一個信仰,不管它怎么熱鬧,怎么互聯網思維,歸根結底都離不開產品、價格和服務,也就是說你可以利用物流系統、IT系統和財務系統,包括你的團隊,提高你的效率,降低你的成本,最終為你的消費者,為你的下游提供優質的產品,優質的價格,優質的服務,這是萬變不離其宗的問題,這個信仰也注定了,掌握了貨源的企業才是“互聯網+”企業的主體和未來。
我的匯報就到這里,“互聯網+”已經突破工具的理念,成為一種生態,成為一種普遍的技術,“互聯網+”為我們的產業升級帶來了無限的想象空間,希望我們攜手共進,創造一個新興的業態,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