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棉花信息> 棉花動態>正文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 宋立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各位同志上午好!很榮幸來參加2015中國國際棉花會議,首先對這次會議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下面我發表一些不成熟的意見。如果不對的地方,請大家批評指正。
一個時期以來,我國的經濟一直呈現下行格局,今年一季度GDP增長6.952%,官方的數據為7%,引發了各界的種種想象。5月份數據出來以后,CPI價格下降,同時進口數據呈下行的態勢。所以,目前擔心經濟進一步下滑的聲音又多了起來,我們經濟現在處在一個什么樣的階段,這就是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問題。
總的來看,我們的經濟今年以來下行壓力加大。短期宏觀經濟主要是看需求。這就像企業經營一樣,在短期內的生產能力無法調整,廠房不能新蓋,設備不能新買,效益只能看訂單,有訂單效益就好,沒訂單效益就差,有了訂單才可以買新的機械設備,也可以蓋新的廠房,生產能力要看供給和需求兩個方面。
對需求而言,通常講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和進出口。我認為這存在一個誤導,有種主流觀點一直認為我們應該更多要看消費,而不是看投資和出口,這實際上是一種理想主義。在發達國家,消費所占比重很大,但在發展中國家,部分甚至還沒有脫離溫飽階段,強調消費,壓力就會很大;在發展中國家中的新興市場國家,投資比例是世界上最大的,而經濟增長速度是最快的,我國經濟就處在這樣一個階段。我認為首先應該看投資,其次看出口,最后再來看消費。大家可以看到,今年1到4月份的投資同比和環比都是下降的,降幅非常明顯,比去年下降了一個臺階。跟投資相對應的,要么形成固定資本,要么形成庫存,而庫存也處于下降態勢,這說明企業家對未來并不樂觀。
投資實際上包括三大支柱:(1)制造業雖然有所下降,但是占我們整個投資的三分之一;(2)房地產業占投資的四分之一;(3)電力交通水利占整個投資的五分之一。三大支柱相加基本大勢已定。
我們可以挑其中幾個重要方面來看一下。房地產制造業呈現明顯的下降。從投資的角度來看,從1月到4月份,房地產方面無論是投資還是景氣指數都是下降的,而且下降幅度較大,再看一下民間投資,也是下降態勢;同期我國進出口狀況也快速下降;消費是個變量,淡旺季并不是特別明顯。
過去我們講投資比重比較大,但是今年一季度投資貢獻已經小于出口了。投資在我們這個地方應該是關鍵,投資下來了,經濟就隨著下來了,這是需求方面。
短期主要看需求,因為短期企業的廠房設備來不及調整,生產能力是定數。同時也要看供給,1到3月也呈現下降態勢,在4月反彈。在供給總量中,有一些是上升的,十種有色金屬代表了制造業,前不久在寧波和舟山的調研就表明造船業已經明顯上升,原油加工量也明顯增加。但化工行業情況不太樂觀,如乙烯4月份出現負增長。鋼材和水泥是代表建筑業的,鋼材的供給持平,水泥有所下行,意味著制造業比較穩定,水泥下行意味著我們基礎設施建設的情況不是特別樂觀,當然這也主要是受制于各種因素。汽車和轎車的供給,尤其是轎車明顯是下行的。所以供給方面也不大樂觀,企業的效益自然就會差一些,這就是1到4月的經濟形勢。
5月份一些數據陸陸續續發布,有些人進行了悲觀的解讀。我們認為,總體來說通過去年下半年以來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防風險的一系列措施的作用,現在明顯在資產價格、在社會預期等方面已經發生了變化。雖然說實體經濟方面還在下滑,但是實際上我們透過現象去看本質,已經企穩。從近期已經出臺的、公布的數據來看,事實上由于政策作用的逐漸釋放,經濟運行開始出現了分化,社會的投資、改建擴建的投資是持續穩定的,出口和進口雖然在下降,但剔除季節因素后,降幅明顯減小。
作為先行指標,PMI(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也已經回升,統計局的數據看上去比較微弱,但剔掉中國農歷季節影響之后,實際是明顯向上回升,PPI生產者價格降幅明顯收窄。
尚未發揮作用的就是鋼材和水泥,主要建材的價格還在繼續下跌。它代表著基建的價格指標,當它開始回升企穩的時候,基本建設的投資也在企穩。同時,房地產的價格環比已經開始出現上升,一般而言,環比上升三個月之后同比就會上升,而同比上升三個月之后,房地產的投資就可能回升。
我們判斷二季度主要是去庫存,三季度延續去庫存態勢,但三季度可能消費和房地產就會聯系在一起,比如家電裝修這樣的消費,到四季度,經過6個月的消化后,有望帶動房地產的投資。
當然,現在雖然環比價格回升,但是目前無論對于消費和投資還沒有拉動,但是根據一般規律這個拉動指日可待。
股票市場呈現一個強勁的牛市態勢,但它對于實體經濟的傳導并未體現出來,當然有些人還有擔心,資金大量轉過來之后,不能傳到實體經濟,甚至對實體經濟還有負面影響。
CPI降幅繼續擴大,但去掉食品和能源的價格指數之后呈現穩定。
所以從已有數據,可以得出一個初步結論,前期穩增長的效果已經初步顯現,現在經濟實際上處在一個僵持階段,上升力量在逐步凝聚,下行壓力依然比較大,但是在上升力量作用下,已經開始趨穩。
投資里面新建項目下降,改建和擴建雖然有波動但整體呈現上升,這是一個好的信號。另外,雖有些人對海關總署公布的5月份進出口數據做了悲觀的解讀,尤其是出口降幅擴大,有人把它跟CPI從1.5下降到1.2聯系起來。我認為那個解讀沒有剔掉季節性因素。當剔掉季節因素后,無論是出口還是進口,實際上都是回升的。對于外貿出口問題,要透過現象去看本質,不能光看表面的數字。尤其是考慮到季節問題,比如5月份是傳統的西方圣誕節交貨季,盡管由于比較優勢的下降,圣誕交貨季的效應有所減弱,但它依然存在。雖然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成本迅速上升,但仍然有競爭力。
在價格方面也出現了企穩跡象。工業生產者出廠價和購進價都未下行,生產資料的出廠價也基本上是穩的,雖然消費價格從1.5降到1.2,有些人做了悲觀的解讀,這是因為鮮菜和鮮果的價格急劇地下行,受季節性因素影響而下降。如果剔掉食品和能源之后的所謂核心膨脹率是上升的,這反映的是真實情況,在看價格水平時,也不能不剔掉食品和能源的價格因素影響。
一方面外需是有所好轉的,另一方面通縮的狀況也是有所緩解的,也就是說目前的經濟形勢,并沒有像公布的數據表示的那么悲觀,當我們對價格和外貿數據進行技術處理,剔掉季節因素和外生變量之后,顯示出我們前期的政策作用,再加上外需市場作用,已經初步顯現,經濟已經出現了明顯企穩的跡象。
那么未來會是什么樣的變化趨勢?我們認為取決于三大力量:
第一,政策。我們已經連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而且還備有其他相關政策,如果有必要,會進一步出臺。
第二,從中期來看,我們認為主要看外需。
第三,從中長期來看,我們認為主要是看改革紅利。
首先來看外需。最近一個時期以來,有些人認為中國經濟下行,是由于中國經濟自身出現嚴重的問題,導致了潛在增長率下降。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完全正確。這種說法把經濟下行完全歸結于我們自身的原因不全面。經濟危機之后,我國跟其他國家總的變化趨勢完全是一致的,強勁地下跌,然后在國家出臺政策之后強勁反彈,形成一個V字形,V字形之后又出現了一個左傾的L,各國基本都是這樣一個格局。但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是其他有些國家不可比擬的。中國跟其他大部分國家的趨勢是一樣的,只有兩個例外,一個是美國,一個是澳大利亞,澳大利亞比較特殊,美國量化寬松一直沒有實行。這說明全世界的經濟都還沒有完全從危機的沖擊之中恢復過來。我國的經濟下行也受到了這種大的國際格局的影響,不僅僅是我們自身的原因,這也意味著隨著世界經濟的復蘇,我們的經濟狀況會有一個好轉。
短期而言,世界經濟的復蘇還未對我國形成利好。比如世界經濟復蘇早期內可能主要拉動勞動密集型產品,但是我們勞動成本上升,跟棉花有關的服裝鞋帽這些產品,可能越南、斯里蘭卡甚至埃塞俄比亞更有競爭力。
在世界經濟復蘇早期,替代效應較強,但是我們認為世界經濟復蘇到一定階段之后,我國的經濟優勢就會進一步恢復,有兩個原因。
第一,世界經濟復蘇之后對高檔產品需求就會回升,才能拉動我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
第二,世界經濟復蘇到一定程度之后,對投資品的需求就會明顯表現出來,而我們國家正在處于從勞動密集型產品向資本和資本技術結合型產品轉變的階段,我們的優勢已經從勞動密集型產品轉移到了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領域。我們這幾年迅速在替代發達國家。從經濟走勢來看,我們從2005年超過法國、英國,再到2008年超過德國,德國號稱有世界無與倫比的制造技術,但最近幾年,中國機械產品無論生產總量還是出口總量,都開始超過德國。我們現在某種意義上替代的正是德國。
我這兩年考察了非洲、拉美一些地方,所到之處多是中國吉利汽車和宇通客車、中國挖掘機,這些產品正在替代外國的產品。相信隨著訂單增加,投資活動趨于活躍,這對于資本拉動就會顯現,這樣就有一個判斷,5到8月圣誕訂單拉動我們的外需,5到8月之后有可能就是資本品拉動我們的經濟,包括造船的訂單。
第二個方面就是改革紅利。70年代末農村改革,80年代中期城市改革,第三次是小平南巡講話之后改革,第四次是2001年加入WTO的改革。這四次改革帶來四次繁榮,而且根據一般規律,每次改革后兩三年改革的紅利就會釋放,2013年11月,我們三中全會部署了360多項改革,去年我們推出90項。按照過去等比例釋放的話,我們相信能釋放2到4個百分點的全速生產率。若考慮到現在國內環境和國際環境沒有過去那么好,我認為至少也能釋放1到2個百分點的生產率提高。
總體判斷,宏觀調控政策效果已經初步顯現。相信通過一段時間消費在投資的拉動作用下也會顯現,再加上我們的宏觀政策和改革紅利的影響,大致會再拉動經濟0.8個百分點左右,大概0.6-1個百分點區間。全年經濟增長速度在7%左右的問題不大。我們相信,由于投資帶動二季度經濟企穩,三季度經濟有可能有一個微弱的回升,四季度會有一個明顯的回升。
就制造業而言,現在有利條件比較多,投資會趨于穩定。就基礎設施而言,隨著去年兩個剎車(不允許地方政府投資平臺的運動,不允許對企業的優惠政策)的最近松動,相信基礎設施將會呈現一個穩中趨升的態勢。就房地產而言,雖然說整個下降態勢不可能改變,下降幅度可能縮小。我們認為,今年全年經濟可能會呈現一個前低后高的態勢,不用過于悲觀。
最后,再用幾分鐘時間,我想講如何理解新常態。伴隨新常態的論斷,社會上對新常態理解過程中出現了一些誤解,把經濟聯想的過為悲觀,有些觀點認為中國經濟會出現斷崖式下跌。對此,我來分享一些我們的研究成果,我們認為斷崖式下跌不會出現,也不會重蹈日本的覆轍。
經濟減速到了一定階段,就像人長個子速度會減一樣,但是減速度并不是宿命的,也不是直線式的減速。
有人認為人均11000元的時候,就會是齊步走的狀況,但事實并不是這樣。特別不幸的國家人均1000美元就減速,特別幸運的國家任務13000美元減速,并不是到11000元的時候。有些人說這個點是個平均數,但并不是所有國家都齊步走到這個點就要減下來。減得早的國家是因為它創新不行,資源賣完,減了;勞動力用完,減了;基礎設施修完,減了。但是減速晚的國家形成了自主創新的優勢,形成了創新驅動發展的機制。所以往前的減速可能是宿命的,但是往后的減速不是宿命,而取決于主觀努力,努力好減速就晚,努力不好減速就早。這里面主要取決于有沒有技術創新的能力。
此前,有些人對中國的創新能力是持一個比較悲觀的態度,但實際上,我們除了在汽車領域之外,在其他領域我們的自主創新能力還是相當之強的,對此我們應該有信心。
即便是減速,不同的經濟體減速也是不一樣的。日本、德國、臺灣是臺階式減速,法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是快速回落,但美國、韓國等經濟體是波浪式減速。
法國、意大利、比利時、盧森堡和荷蘭是兩次石油危機的打壓,可以剔掉;德國是兩德合并減下來;日本是臺階式減速的典型,第一次在60年代末,重大的政策失誤造成路易斯拐點出現;臺灣勞動力價格上升是由于大規模的群眾運動,用臺灣人自己的話說就是臺灣的“文革”導致。這意味著不出現大的社會變革,不搞急劇的民主化,沒有重大政策失誤的話,不會出現臺階式的減速。而且從客觀上來講,只要工業、能源比例不是特別高,能源的進出口比例不是特別高的經濟體不會出現臺階式的減速。所以臺階式減速的這三條,我們只滿足兩條,中間的一條并不滿足。
從內部經濟來說,我國有農村和城市的傳統二元結構,以及沿海和中西部內陸的新型二元結構。我國區域經濟多數是不同步的,所以經濟上升的時候比較慢,下滑的時候也會比較慢,我們認為很可能是一個波浪式的減速。
雖然受各種因素影響,下滑趨勢還是會存在,但經過我們的努力,轉方式、調結構、促改革、搞自主創新,回歸上升趨勢的可能性仍然很大,只不過是兩位數的時代已成為過去。經濟不用過于悲觀,那么經濟前景如何呢?趨勢并不決定一切,我們的主觀努力也非常重要,我相信仍然會有一個好的前景。
以上是我講的一些不成熟的意見,不對的地方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大家的耐心,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