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棉花信息> 棉花動態>正文
提質增效 轉型升級 新常態下中國棉業發展之路
中國棉花協會會長 戴公興
尊敬的各位嘉賓,
女士們,先生們,
早上好!
今天,我們相聚在美麗的江南水鄉寧波,共同探討中國與世界棉業發展問題。我代表大會組委會,對光臨2015中國國際棉花會議的各位嘉賓、各位代表,表示熱烈的歡迎!向給予會議大力支持的浙江省人民政府及供銷合作社,寧波市人民政府及供銷合作社表示衷心的感謝!
寧波是著名的港口城市,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東方始發港。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海上絲綢之路”是中國海洋文明的集中體現,代表著勇于開拓、不斷創新的精神。兩千年后的今天,寧波依然是華東地區海運遠洋貿易的集散地和物流中心,擁有發達的航運和物流業。2013年寧波成為首批跨境電商新政策試點城市之一,2014年底,寧波保稅區跨境進口電商銷量就達到3萬億元。而電子商務是我們此次會議的專題之一,相信這座具有偉大開拓精神和創新活力的城市將給予我們許多啟迪與靈感。
本屆會議的主題是“質量消費傳承創新”。與會代表將圍繞這個主題,探討中國棉花產業如何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加快轉型升級,尋找發展新動力。
2014年中國政府開始實行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總體來看,實現了預期目標:市場機制形成、內外棉價接軌、紡織競爭力提高、棉農利益得到保護。在全球經濟放緩、內需不足的形勢下,以目標價格政策代替臨時收儲政策,探索推進棉花價格形成機制與政府補貼脫鉤的改革,是促進中國棉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2014年中國經濟面臨一系列困難,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棉花行業也面臨著紡織品需求不足、市場價格下跌等諸多難題,面積產量下降,庫存維持高位,進口大幅減少。從市場供需情況看,棉價下跌一方面源于高庫存帶來的供給過剩,但更與全球需求疲軟息息相關。進入2015年,隨著美國、歐盟等部分國家出現經濟復蘇勢頭,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形勢有所好轉,今年一季度,紡織品服裝出口598億美元,同比上漲3%,增幅同比提升2.4個百分點;但在全球經濟未實現全面復蘇之前,行業仍面臨諸多挑戰,最大挑戰還是需求不足。
經濟增速放緩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就是從高速增長開始進入中高速甚至是中速增長階段,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發展中深層次矛盾顯現。但同時,“新常態”也是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方向演化的必經階段,速度降低但質量效益提升等新的經濟特征正在凸顯。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48.2%,高于第二產業5.6個百分點;消費支出對GDP的貢獻率達到51.2%,上升3個百分點,增長動力開始從出口、投資拉動轉向最終消費驅動,這表明中國經濟減速具有結構性特征,新的增長動力正在發育。
因此,應當堅定地相信,中國經濟仍處于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有巨大的潛力、韌性和回旋余地。首先,中國是擁有14億人口的最大發展中國家,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村現代化正在同步推進,城鄉消費結構處于調整期,居民消費水平特別是農村居民消費水平將會持續增長,蘊藏著巨大的內需潛力。同時,我們正在深化改革開放,制度、體制的變革,機制的創新,也會進一步釋放增長的潛能。從全球來看,以3D打印、互聯網、智能制造為代表的新一輪技術革命,新技術、新業態、新需求層出不窮,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興起,帶動了一系列產業發展。如果棉花產業與這些新技術相結合,將有助于開辟出新的增長空間。比如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將有助于解決棉花生產、檢驗、物流在內的專業性技術難題,優化物流管理流程,提高效率,促進棉花現代物流業的發展。現在一些大型棉花企業已開始投資建設棉花物聯網系統、棉花物流園區、大數據信息服務平臺,未來,這些領域都會創造十分廣闊的需求空間。比如,近幾年,電子商務發展迅速,2014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總額達到13萬億元,同比增長25%,其中網絡零售額達2.8萬億元,約占當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0%,網絡銷售已成為拉動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棉花行業在電子商務領域探索較早,也有較成功的經驗。這些都說明,我們的行業仍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有大量需求潛力有待挖掘。
創新是應對需求不足的重要途徑,也是培育增長新動力的關鍵。技術創新能提高生產率,生產組織方式的創新能夠降低成本,商業模式的創新有助于開辟新的市場。18世紀的英國,織布工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機”,這種機器能夠一次紡出許多根棉線,極大地提高了生產率,它的出現使大規模的織布廠得以建立,標志著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開端。在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一個“新點子”帶動一個產業發展的例子不勝枚舉。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應成為引領行業技術進步、轉型升級的中堅力量。目前,中國政府正在實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對企業的自主研發在稅費減免、融資平臺建設、重大科技項目實施、科研平臺建設等方均有相應扶持政策,我們應抓住這樣的機遇,統籌創新資源,加速實現產業轉型升級。
女士們,先生們:
一年一度的棉花國際會議也為供需雙方搭建了一個溝通交流的平臺。當前,中國紡織業轉型升級加快,低端紗產能逐漸縮小,中高端紗產能增加,對棉花質量也就提出了更高要求?,F在一方面市場上棉花銷售困難,但另一方面,符合紡織企業要求的、高品質的棉花仍是供不應求。過去長期以來,在緊供給的環境下,我們一直致力于提高產量,以支持快速發展的紡織工業。改革開放迄今,中國棉花總產、單產均增長了2倍多;隨著供求關系的變化,消費層次、結構快速升級,質量應該成為我們著力的重點。從這個角度看,產量相對過剩為我們行業調整生產結構、提高棉花質量提供了有利機遇,產業發展方式亟需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作為行業利益的代表,近年來,中國棉花協會在政策制定、標準修訂、品牌推廣等多方面力促棉花質量的提升,包括提出政策補貼與質量掛鉤;在《國產棉質量差價表》中體現優質優價;積極推廣“中國棉花”品質證明商標,倡導優質、純棉、環保理念等,希望通過努力,引導行業步入“提質增效”的軌道,實現從產量要收益轉變為向質量要效益。
從政策方面來看,今年中共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保持農業補貼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逐步擴大‘綠箱’支持政策實施規模和范圍,調整改進‘黃箱’支持政策”,并要求“提高補貼的導向性和效能”。面對種植成本不斷上升、資源環境壓力日益趨緊的新形勢,對于實施了近一年的棉花目標價格政策,需要總結經驗,從完善補貼方式、降低操作成本角度做進一步完善,將補貼發放與產量、質量掛鉤,建立“誰種補誰”機制,引導農民選良種、種好地、多投入、重質量,提高補貼的精準性、時效性和科學性;另外,應進一步探索符合我國棉花生產特征的補貼方式,如可以考慮嘗試建立農業保險,農業科研、技術推廣、基礎設施建設、市場促銷服務等綜合性農業生產服務補貼措施,形成綜合補貼和專項補貼相結合的政策體系,通過補貼引導棉花生產走向集約、規模、環保、可持續發展的軌道。從長遠看,一個長期穩定的政策預期是必要的,建立棉業扶持政策長效機制,明確補貼的原則和導向,將有助于鼓勵棉花生產者、經營者積極大膽地投入棉花生產和流通。
中國棉業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也離不開中國,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彼此關聯、互相影響。兩千多年前,棉花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兩千年后的今天,中國的紡織品服裝營銷世界,貿易的發展給雙方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隨著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化,我們需要繼續推動開放,更好地統籌“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快“走出去”步伐。當前,中國已成為世界三大對外投資國之一,2013年中國非金融類境外直接投資達902億美元,比2008年增長122%,“走出去”步伐快速而穩健。我們的大型棉花企業也應順應潮流,積極“走出去”,掌握棉花“一手資源”,推進與其他產棉國棉花生產者、棉商在棉花生產、技術、信息、市場、物流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作為本屆國際棉花協會合作委員會(CICCA)主席,中國棉花協會將投入更多精力,維護國際棉花貿易秩序,完善、推廣貿易規則,協調解決貿易糾紛,并加強與產棉國棉業組織在經貿考察、商貿洽談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幫助國內企業“走出去”,把先進經驗“請進來”。
女士們,先生們:
今年5月,中國國家總理李克強先生在北京中關村考察時指出:“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充分激發億萬群眾智慧和創造力的重大改革舉措”,“要堅決消除各種束縛和桎梏,讓創業創新成為時代潮流,匯聚起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新動能”。在當今時代,創業創新不再是少數人的專利,而是多數人的機會,在整個經濟轉型升級的關口,推動我們棉花產業向更高級層次、更廣闊領域發展,需要我們大家共同的智慧。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棉花產業定能煥發勃勃生機!
最后,預祝本次會議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