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棉花信息> 棉花動態>正文
6月11日,2015中國國際棉花會議在美麗的江南水鄉寧波市隆重開幕。論壇由中國棉花協會、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全國棉花交易市場共同主辦,自1999年起每兩年舉辦一次,今年是第9屆,本屆的主題為“質量 消費 傳承 創新”。來自19個國家和地區的800余名相關國際棉業組織、產棉國政府部門、棉花及紡織行業組織、研究機構及國內外棉農、棉商、紡織企業代表將圍繞這個主題,就國內外棉花及紡織形勢、新常態下的棉業創新升級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理事會副主任駱琳,中國棉花協會會長戴公興,中國農業大學校長柯炳生、寧波市政府有關領導等參加了開幕式。
開幕式由中國棉花協會常務副會長高芳主持。寧波市副市長林靜國致歡迎辭。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理事會主任副主任駱琳在致辭中指出,歷屆中國國際棉花會議緊扣行業發展振興主題,著力促進中外棉業界交流合作,以其日益增強的影響力,為中國和全球棉業凝聚共識、推動棉花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駱琳認為世界經濟仍處于深度調整期,機遇和挑戰相互交織,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仍然有著巨大的潛力、韌性和回旋余地。中國政府著眼于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在穩定糧食和包括棉花在內的重要農產品產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同時,正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農業技術創新步伐,走出一條集約、高效、安全、持續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
他介紹,中國供銷合作社是為農服務的合作經濟組織,是中央政府做好農業、農村、農民工作的重要載體。今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于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決定》,要求供銷合作社在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致富、繁榮城鄉經濟中更好發揮獨特優勢,擔當起更大責任,這標志著供銷合作社改革發展邁入了新的歷史階段,預示著供銷合作事業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棉花產業是供銷合作社系統的傳統優勢領域,供銷合作社棉花企業始終服務于國家棉花宏觀調控大局,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供銷合作社正在進一步構建社有企業支撐的經營服務體系,推動跨區域橫向聯合和跨層級縱向整合,推進社有企業并購重組,在棉花等重要涉農領域培育一批大型企業集團,引領全行業提升市場競爭力和整體發展水平。
他認為,作為棉花生產和消費大國、紡織品和服裝出口大國,中國政策調整與市場運行態勢受到廣泛關注。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政策在有效保障棉農基本收益的同時,對產業鏈各方均產生了較大影響,市場調節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得以顯現。在棉花質量提升,內外棉價接軌,紡織原料成本下降,產業競爭力增強的同時,新棉銷售較慢、國儲庫存消化壓力等問題亟待進一步解決。
駱琳期望與會代表結合“質量消費傳承創新”的主題,在以下三個方面形成廣泛共識:堅持市場導向,聚焦提質增效;行業加速轉型,創新驅動發展;強化互利合作,開拓市場空間。最后他倡議各位代表攜手推動棉花產業邁上新的臺階,努力形成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合作共贏格局。
中國棉花協會會長戴公興做了題為《提質增效轉型升級新常態下中國棉業發展之路》的主旨發言。他全面分析了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和對棉花行業的影響,認為行業面臨的最大挑戰是需求不足,但仍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有大量需求潛力有待挖掘。他說,2014年對中國經濟是困難的一年,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棉花行業面臨著紡織需求不足、市場價格下跌等諸多困難。雖然從表面看經濟增速放緩,市場空間有所縮小,但也應看到,中國是擁有14億人口的最大發展中國家,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村現代化正在同步推進,城鄉消費結構處于調整期,居民消費水平特別是農村居民消費水平處于增長期,蘊藏著巨大的內需潛力。他指出,創新是應對需求不足的重要途徑,也是培育增長新動力的關鍵。技術創新能提高生產率,生產組織方式的創新能夠降低成本,商業模式的創新有助于開辟新的市場。目前,中國政府正在實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對企業的自主研發在稅費減免、融資平臺建設、重大科技項目實施、科研平臺建設等方均有相應扶持政策,棉花產業應抓住這樣的機遇,統籌創新資源,實現產業轉型升級。
戴公興特別指出了中國棉花的質量問題。他說,當前中國紡織業轉型升級加快,對棉花質量也就提出了更高要求。雖然市場上棉花銷售困難,但符合紡織企業要求的、高品質的棉花仍是供不應求。多年來,在緊供給的環境下,國內一直致力于提高產量,以支持快速發展的紡織工業,但隨著供給由緊轉松,消費層次、結構快速升級,質量應該成為關注的重點。因此,產量相對過剩為行業調整生產結構、提高棉花質量提供了機遇,產業發展方式亟需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
關于中國政府的棉業政策,戴公興認為面對種植成本不斷上升、資源環境壓力日益趨緊的新形勢,對實施了近一年的棉花目標價格政策,需要總結經驗,從完善補貼方式、降低操作成本角度做進一步完善,將補貼發放與產量、質量掛鉤,建立“誰種補誰”機制,引導農民選良種、種好地、多投入、重質量,提高補貼的精準性、時效性和科學性;另外,進一步探索符合我國棉花生產特征的補貼方式,可以考慮嘗試農業保險,農業科研、技術推廣、基礎設施建設、市場促銷服務等綜合性農業生產服務補貼措施,形成綜合補貼和專項補貼相結合的政策體系,通過補貼引導棉花生產走向集約、規模、環保、可持續發展的軌道。從長遠看,一個長期穩定的政策預期是必要的,建立棉業扶持政策長效機制,明確補貼的原則和導向,將有助于鼓勵棉花生產者、經營者放心大膽地投入棉花、發展棉業。
戴公興認為,中國棉業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也離不開中國,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彼此關聯、互相影響。面對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產業需要繼續推動開放,抓住國家擴大對外開放的機遇,加快“走出去”步伐,統籌“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他鼓勵我國大型棉花企業也應積極“走出去”,掌握棉花“一手資源”,推進與其他產棉國棉花生產者、棉商在棉花生產、技術、信息、市場、物流等方面的合作。
最后,戴公興說,在整個經濟轉型升級的關口,推動我們棉花產業向更高級層次、更廣闊領域發展,需要我們大家共同的智慧。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棉花產業定能煥發勃勃生機!
中國國際棉花會議每兩年一屆,與中國棉業高峰論壇隔年舉行,是國內最高級別的棉花行業會議,參加人數近千人,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棉花會議之一。本屆會議演講部分分為宏觀經濟與棉業政策;中國與全球棉花紡織市場形勢;提質增效,促進消費;產業創新與電子商務等四個專題。會議還就“提質創新與棉業競爭力”和“棉花消費與電子商務”兩個專題進行了圓桌對話,國內外專家與代表進行了充分溝通交流。此外,根據企業的實際需要,本屆會議還以午餐會的形式,有針對性地邀請重點企業和特邀嘉賓就一些特定的題目做了專題交流。
在會議期間,還將舉辦“中國棉花之夜”慈善晚宴,啟動“棉綿愛心專項基金”項目。該項目是中國棉花協會和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共同合作創辦的公益慈善項目,目的是讓涉棉企業和個人更多地關注棉農以及他們的下一代,募集的善款用于幫助棉花產區貧困家庭兒童改善學習、教育及生活條件等。通過這種方式倡導行業發行社會責任,回饋社會和產業鏈弱勢群體,提升我國棉業的整體社會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