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國農業部經濟分析局發布1份關于中國棉花直接補貼的評估報告,報告涉及對2011-2013年中國的臨時棉花儲備計劃的評估,該計劃劃定價格下限,明顯加大對棉農的支持力度,但這也體現出中國從此前的“軟”價格支持計劃向正式的、高水平的價格支持計劃的發展趨勢所付出的代價是昂貴的,也是不可持續的,也意味著向棉農提供的補貼自2014年開始轉變。在中國的棉花產量下降的同時,棉花消費卻在增加,因此政策的轉變也包括減少大量的額外儲備。棉花儲備的減少會引發更低的價格和中國以外地區的棉花產量的減少,而鑒于中國棉花產業和儲備的規模,降幅可能會很大。
報告指出,當前在很多方面,世界棉花市場都圍繞中國展開,因中國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棉花消費國、進口國及第二大棉花生產國,且自2003年以來,中國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棉花進口國。報告稱,1979年,中國成全球最大的凈進口國,但之后中國的貿易一度呈現出不穩定狀況,包括在一段時間內成凈出口大國等。同時,報告還認為,中國自2011年以來實施的棉花儲備政策也成全球棉花市場的不穩定誘因。
報告稱,中國的農業政策面向的是維護糧食安全,提高中國農民的幸福感,引導農業的現代化發展。針對棉花的直接補貼問題,報告尤其指出中國新疆的棉農還受益于交通補貼,即將棉花從新疆運輸至中國紡織業較發達的東部地區的交通補貼。此外,商人和工廠從棉農處購買棉花也能夠得到貸款補貼,可以從國有的農業發展銀行獲得貸款優惠。報告進一步指出,中國收獲的棉花中約一半是通過農業發展銀行的貸款購買的,這其中基本是在新疆種植的棉花。國際棉花咨詢委員會(ICAC)2013年的1份報告指出,優良品種補貼和對新疆交通補貼額各約1.5億美元,約占中國棉花總產值的2%。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