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個的經濟環境和政策的引導下,2015年中國棉花進口量減少已經定局,港口保稅棉業務因各種原因也陷入近幾年來最低迷的狀態。從當前的進口形勢看,2015年多數時候的保稅棉花庫存量維持在10萬噸以下或許成為常態情況。
一、當前的保稅棉花庫存情況。
據中國棉花信息網調查了解,目前全國保稅區未通關的棉花庫存量不足10萬噸,相比去年同期約20萬噸減少半數。往年前一年12月份是保稅棉到港高峰期,進入第二年1、2、3月份一般呈遞增狀態,但今年的情況有變,保稅棉花維持在相對較低的狀態。
二、保稅棉花庫存為何縮水?
1.全球棉花行情低迷,進口棉貿易臨深履薄。
當前整個國際市場棉花價格行情低迷,ICE期棉和鄭州棉花期貨市場低位窄幅波動,棉花現貨價格處于偏弱狀態,進口棉貿易相對清淡,貿易商的虧損的多于盈利的,特別是采購了印度棉的棉商,虧損面幾乎達到100%。在整體不濟的貿易環境下,保稅棉業務難以展開。
2.配額從緊,紡織廠隨用隨購配額用在刀刃上,外商和國內貿易商謹慎入保稅。
2015年政府原則上除89.4萬噸關稅內配額以外不再增發配額,這在根本上抑制了紡織廠、外商和國內貿易商的大量參與保稅棉的“興致”。一方面是紡織企業的配額要用到刀刃上,另一方面則是外商和貿易商謹慎對待保稅業務,配額因素限制下難以放開手腳大干。
紡織企業以隨用隨購為主,多關注“無三絲”的高等級美棉。相比下來,澳棉因新花需要到4、5月份才能陸續到中國,當前的采購基差已經站上2000點,觀望的比采購的多,其他棉花的消化相對較慢一些,港口的巴西和非洲棉花銷售進度一般,烏茲別克棉花因多是國有公司已經通關以人民幣定價銷售進度不溫不火,印度棉則是庫存比例高銷售最為遲緩的品種,貿易商銷售壓力較大。
還有一點值得關注的是,2015年棉花進口配額已經陸續下發,但一些不急于補庫進口棉的企業,配額使用也十分謹慎。按照之前市場的理解,加工貿易配額進口的棉花不得轉讓,紡織廠只能自行使用,一般貿易配額的進口的棉花紡織廠可以進行調劑,但最近幾個月市場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于2014年9月9日聯合發布的《關于辦理走私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這一文件相當關注,令一直盛行的貿易商代理紡織廠進口棉花的業務操作謹慎起來,市場對貿易商是否能代理紡織廠通關并進行進口棉花調劑的問題給與了極高的關注。文件中指出,“使用他人許可證進出口國家限制進出口的貨物、物品行為的處理。實踐中大量存在租用、借用或者使用購買的他人許可證進出口國家限制進出口的貨物、物品的情形。經研究,此情形同樣屬于未經許可走私國家禁止進出口貨物、物品的行為,應一并納入走私國家禁止進出口的貨物、物品犯罪處理。適用本規定時需要注意與取得許可證但超過許可數量進出口行為的區分,對于后者應依法以走私普通貨物、物品罪處理。”代理進口的減少也影響了保稅棉業務活躍度。
3.內外棉價差縮小,40%全額關稅通關減少,保稅棉關注度減少。
保稅棉最大的優勢在于買家能當面看貨判斷質量,但是吸引紡織企業采購的主要動力是價格,“物美價廉”是采購者始終的追求,配額緊張之際保稅棉花也是40%通關的主要對象。但當前保稅棉花稅后的價格,加上配額的內在價值成本,相比國內棉花并無什么優勢可言甚至倒掛,內外棉價差相比前些年有明顯的縮減,只有價格合適或者生產配棉的剛性需求企業才會考慮采購保稅棉,哪怕是用40%全額關稅通關。當前內外棉價差下,40%通關的棉花大幅度減少,除了部分紡織企業的為滿足剛性需求或個別貿易商與國外供應商的寄售貿易方式,40%通關基本無望,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保稅棉庫存的規模。
保稅棉業務會因它的優勢而存在,但在整體的棉花貿易環境、低迷的價格行情和進口政策的影響下,2015年的庫存規模難以形成大氣候,單月10萬噸以下的庫存或是新常態。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