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棉花信息> 棉花動態>正文
因災減產、價格走低,新疆“白色產業”再遇寒冬
看著院子里堆成山一樣的棉花,新疆阿克蘇地區庫車縣墩闊坦鎮塔格瑪克村農民朱國平沒有喜上眉梢,反而眉頭緊鎖:“價格太低了,不夠本啊!”
“全球棉花看中國,中國棉花看新疆”。今年棉花主產區新疆,自然災害造成減產,收購價格持續走低,“白色產業”正遭受前所未有的考驗。
產量價格雙降,市場銷售疲軟,有政策補貼但棉農仍難保本
阿克蘇地區阿瓦提縣庫木奧依拉村,棉花基本采摘完了,光禿禿的棉花稈在風中搖曳。“今年的棉花賠定了,連貸款都還不上!”農民居馬·依明一臉無奈,“先是棉花生長期高溫、缺水,造成花鈴脫落,到了9月,連著幾場大雨,產量大減。”受氣候影響,他家棉花今年畝產只有170公斤,幾乎減產一半。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師一五零團情況相差無幾。往年平均畝產量能達300多公斤,今年最好的也就250公斤左右,產量下來了,但農機、農藥、肥料的價格都在上漲。很多種植戶白忙活了一年,甚至無法保本。
據新疆棉花協會統計,今年全區棉花種植面積3300萬畝,較去年下降9.5%。受天氣影響,棉花單產下降,預計今年棉花減產在15%—20%左右,全區棉花產量預計在380萬—400萬噸之間。
10月底,中國棉花協會調研組前往新疆調研,結果顯示:今年新棉質量下降已成定局。受紡織需求低迷、新棉質量較差、進口棉紗價格低等多重因素影響,客戶較往年大幅減少,新疆棉花整體銷售疲軟。
近年來,我國棉花市場波動較大,尤其在新疆,“賣棉難”現象頻現。為了保護棉農利益,從2011年開始,國家連續3年實施棉花臨時收儲政策,對穩定國內棉花生產、保護農民利益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同時,也造成國內外棉價倒掛,下游紡織產業原料成本居高不下。
為破解“白色產業”的困局,2014年,中央確定在新疆實施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中央補貼資金的60%按棉花種植面積來補,40%按實際交售量來補。但“面積+交售量”的補貼方式工作量大、行政成本較高。從今年9月起,補貼方式調整,90%的資金主要按實際交售量來補貼。
雖然有補貼,許多棉農表示由于天災造成減產,今年的收入還是不如去年。和豐縣查和特鄉棉花種植戶張文軍今年種植了1094畝棉花,“人工拾花費2.3元/公斤,平均銷售價卻只有5.3元/公斤,即使有補貼,對今年的收入還是心里沒底。”
9月下旬開始,庫車縣棉花收購企業陸續開秤,收購價格每公斤5.1元左右,“比去年一公斤大概低了一塊錢。”朱國平今年種了610畝棉花,盡管價格低,但他還是出售了一部分,“沒辦法,拾花費要付,貸款要還,留下的一部分希望能賣個好價錢吧。”但是“溫吞水”一樣的棉花收購價格,一點點吞噬著他最后的希望,“再等等,不行就都賣了!”朱國平發狠地說。
保險理賠難,農民積極性受挫,調整種植計劃心里沒底
為減輕自然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大部分農民選擇購買農業保險。面對今年氣候原因導致的棉花減產,不少棉農認為保險公司應該理賠。事實上,想要領到賠償并不容易。
居馬·依明說,棉花每畝地保費14元,這幾年一直沒有變過,村民也一直按期繳納。“今年受高溫、陰雨等天氣影響,造成棉花產量大幅下降,這屬于自然災害造成的,應該給理賠的。但農民向保險公司申請了鑒定、理賠,公司至今沒有派人來調查,也沒說關于理賠的事情。以往我們也反映過高溫、干旱,每次都回復說是正常情況,從沒進行過理賠。”
中國人保新疆分公司工作人員在電話中說,針對棉花的保險理賠,范圍包括因大風、冰雹造成的損失,今年剛把病蟲害損失也納入到理賠范圍。但像因高溫造成的損失,不在理賠范圍之內。
棉花減產、棉價下降,棉農種植積極性受挫,不少棉農表示明年將調整種植計劃。“我們也在考慮明年還要不要種植棉花,但種慣了,改種其它作物心里也沒有底。”居馬·依明說他有放棄種植棉花的打算,但是對他來說,改種不熟悉的農作物,同樣是一種挑戰。
和居馬·依明不同的是,庫車縣阿克吾斯塘鄉吐爾塔木二村的巴圖爾·阿布拉提前做了調整。他家有45畝地,以前一直種植棉花。由于去年棉花價格不好,今年按照村里的建議,全部改種成甜菜,“前幾天就拉到村里的合作社了,賣了10萬元,錢已經拿到了。要不是聽了村里的建議,做了及時調整,今年沒有這么好的收入。”
面對國家棉花收購政策調整,新疆早在今年年初就做出應對,并下發2015年全疆棉花種植面積調減指導性計劃,全年計劃調減棉花種植面積466.5萬畝,調減規模達15.72%。
棉價背后是產業升級問題,建立統一棉種管理制度,引導向優勢產區集中
“去年每公斤棉花補貼1.3元,按市場平均價賣完,每公斤棉花到手7元多一點,今年還不知道怎么樣呢?”庫木奧依拉村的庫爾班·尕依提家里種植了45畝棉花,今年減產,加上收購價低,還貸面臨困難。
庫木奧依拉村,今年共有130戶村民通過銀行貸款種植棉花,個人貸款最高的5萬元,總貸款金額200萬元。但目前能通過出售棉花還貸的只有30戶。
新疆農業大學駐村干部顏安說,今年村民有部分棉花滯銷,到現在還沒賣出去,資金尚未回籠;此外,今年的棉花產量、價格雙低,銷售金額不足以還貸。這樣就會產生個人不良信用記錄,來年貸款會更加困難。
“棉花是新疆重要的經濟作物,也是許多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國家調整棉花收購政策有利于讓棉花價格與國際接軌,但是補貼政策應該有一定靈活性,怎么發放需要進一步研究。”顏安說,在今年棉花大面積受災的情況下,按照上交數量補貼,會影響棉農的種植積極性。
中國棉花協會會長戴公興在全國棉花形勢分析會上指出,現在我國大宗農產品庫存普遍較大,且價格高于國外,進口量偏大,棉花市場供大于求,價格上升空間較小。再者,國內的棉花存在結構性問題,低等級棉花供應過剩,而高等級棉花相對短缺,難以滿足下游紡織企業的生產要求。
《新疆棉花調研報告》提出,今年新疆棉花質量出現的問題,外在因素是氣候原因,內在因素是品種過多、過雜,缺乏統一管理。要建立統一的棉花品種管理制度,鼓勵科研機構培育優質品種,嚴格種子市場管理,避免品種混雜退化以及質量下降等問題。
專家認為,棉價背后還是產業升級問題,出路是推動棉花產業從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升級。同時,利用政策引導新疆棉花向優勢產區集中,優化產業結構和產業布局,引導棉農積極采用新品種、新技術,提高單產,降低成本,提高棉花生產的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的市場競爭力。新疆棉業再遇寒冬 棉價難題如何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