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棉花信息> 棉花動態>正文
10月10日,兵團棉花質量管理工作座談會在烏魯木齊市徠遠賓館舉行。參會的有各植棉師分管棉花工作的師領導、農業局長、質監局分管纖維檢測工作的領導以及棉麻公司主要領導,還有團場的相關負責人。
這次會議,無疑給植棉師、團場進一步提高棉花質量“敲了警鐘、緊了螺絲”。
近些年,兵團棉花質量較以往有所下降,產銷矛盾突出。
而提高棉花質量,成為解決這一矛盾的最關鍵因素。
2014年,國家在新疆實施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棉花價格機制交由市場主導,紡織企業在購棉方面有了更多自由選擇,對棉花質量的要求也格外嚴格。紡企給棉麻公司列出他們最關心的幾項棉花指標:纖維長度、馬克隆值、斷裂比強度和異性纖維。
截至目前,棉花目標價格改革已經試行1年多,今年的棉花目標價格改革相關政策也已陸續出臺。目前,對棉花目標價格改革的效果進行評估為時尚早,但誰也不能否認它對棉產業各個環節的積極影響。面對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兵團棉產業如何發展壯大?近日,記者就相關問題采訪了紡織材料學家和紡織教育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人體著裝舒適性研究的開拓者姚穆。
不弄清規律,就像“瞎子摸象”
記者:請問您怎么看政策變化對棉產業,特別是對植棉職工的影響?
姚穆:2014年國家在新疆實施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是中國棉花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棉花種植碰到的困難,相對比較嚴重。中國現在面臨的問題,與世界上的其他產棉大國曾碰到的問題高度相似。在這個背景下,怎么吸取產棉大國的經驗和教訓,克服困難至關重要。
棉花產業與其他事物一樣,都有自身發展的規律,如果不把這個規律弄清楚,有可能變成“瞎子摸象”。過去幾十年,中國注重對棉花品種培育的補貼,沒有直接補貼給植棉職工。直補政策實施以后,國家根據植棉職工的棉花產量或種植面積進行補貼,改變了植棉職工與市場、紡織企業與銷售渠道等各方面的關系。
當前,在國內和國際市場上,棉花價格、棉紗價格競爭都非常激烈,新疆兵團棉花出現價格下跌和賣難現象,如何應對這些問題,促進棉產業健康發展是關鍵。一方面,要提高棉花質量,適應市場需求,在初次分配中提高植棉職工的收益,提高植棉積極性。另一方面,棉花種植必須集約化,在新疆兵團以外的大多數地方,植棉戶依然是單干,一家一戶小規模、分散種植,這非常不利于棉花品質的統一。相對而言,兵團集約化程度較地方和國內一些省市要高,不過與澳大利亞、美國等世界上的產棉大國相比,差距很大。但是,兵團在集約化方面潛力很大。兵團最好建立為植棉職工服務的農業公司,通過公司提供統一育種、代收、代加工、代測試、代存儲、代銷售、代配棉等服務,以現代管理和優質服務贏得企業和市場。另外,為鼓勵植棉職工提高棉花質量,國家應當按棉花品質補貼,以質論價,不斷提高棉花質量,既可以滿足紡織企業需求,植棉職工也可以獲得更多利益。
采棉機械化是不可回避的歷史進程
記者:如何看待機采棉?
姚穆:采棉機械化是不可回避的歷史進程,是勞動力逐漸緊張缺乏導致的必然結果。近些年,兵團推廣機采棉的速度很快,在機采棉方面做了很多實驗和探索。目前,在全國范圍內,兵團的棉花機采程度較高,盡管也遇到了這樣那樣的問題,但發展機采棉是兵團推進農業現代化和棉花產業化的必然趨勢。要解決機采棉銷售等困難,兵團首先要緩解機采棉質量和市場需求之間的突出矛盾,要通過統一管理,不斷完善機采配套設施,提高機采棉的質量。
其次,要加大棉種培育力度,探索新的種植模式,讓棉花的品種和株型適合機采。當然,也要改進地膜技術,不能因為成本問題就用超薄的地膜,否則容易產生新“三絲”。
第三,要控制采凈率,能朵絮歸倉更好,但是棉花的商品性才是最重要的,機采棉的采凈率最好控制在87%至90%。
政府主導不可或缺,應正確發揮作用
記者:如何看待兵團特殊體制對推動棉產業發展的作用?
姚穆:兵團成立60多年來,在農業現代化方面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兵團農業能夠取得今天的成績,政府的主導貢獻突出且是不可或缺的。兵團棉產業鏈各個環節的協調問題,沒有兵團層面的主導是無法解決的。因此,兵團特殊體制對于推動棉產業發展的作用很大。
當今,因為有大力發展紡織服裝產業促進百萬人就業的產業政策支持,在新疆的紡織服裝企業獲得巨大的發展空間。對于兵團而言,要吸取40多年來全球產棉大國的經驗和教訓,借助特殊體制能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統籌協調區域內的棉花資源,協調各方利益,積極發揮主導作用。
過去幾年間,中央始終在思考中國企業如何轉型升級。經李克強總理簽批,2015年5月8日國務院公布《中國制造2025》,這是中國版的“工業4.0”規劃,提出了中國制造強國建設3個10年的“三步走”戰略,是第一個10年的行動綱領。
中國出臺《中國制造2025》,其根本是“政產學研用”的結合——在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的主導下,產學研相結合,以企業為主體,最終產品的設計研制開發圍繞最終市場的應用。如果產品不能實現最終價值,意味著前端的所有工作白費。兵團制造業也是中國制造業的一部分,因此,在棉產業的“政產學研用”結合過程中,兵團要發揮主導作用,以“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為指導,以最終市場需求為依據,協調各環節形成產業鏈,推動棉產業協調、健康、可持續發展。
紡企要向“高、新、特、精、優”發展
記者:當前,兵團棉紡企業面臨國內外市場擠壓,他們應如何走出黑暗迎接黎明?
姚穆:當前,中國棉紡產業正面臨國際市場兩方面的擠壓,一方面是印度、孟加拉國、巴基斯坦等國家加工成本的優勢(勞動力成本約為中國的八分之一至十分之一),不斷向中國出口中低品質棉紗。2012年8月以來,印度生產的20支純棉紗出口到中國加進口關稅每噸1.78萬元,比中國國儲棉收購價每噸2.04萬元低2600元,導致中國除特殊專用品種棉紗外,純棉中低支紗線全面停產。
另一方面,經濟發達的原紡織大國英國、美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等國家,2013年至2014年開始實施“再工業化”方針,恢復棉紡織加工生產。調查顯示,2014年美國新增棉紡噴氣渦流紡紗機87萬錠。棉紡噴氣渦流紡紗機單位時間的產量比目前中國紡織企業大量使用的環錠紡紗機高6倍至8倍。2014年6月中旬開始,美國16支純棉紗出口到中國加進口關稅每噸1.72萬元,比中國國儲棉收購價每噸低3200元。在上述兩方面擠壓下,中國生產純棉中低支紗線的環境已完全喪失。中國棉紡產業只能生產純棉髙支、超髙支棉紗,化學纖維新功能紗線和低比例含棉的混紡紗線。
近些年,隨著中央及對口援疆省市的支援,以及國家政策的扶持,大量內地紡織企業轉移到發展機遇更多的新疆兵團,也帶動了當地紡織服裝產業的發展。新疆兵團要盡快打通纖維原料、紡紗、織造、染色、整理、服裝和家用紡織品的完整產業鏈,同時要密切結合最終產品和最終市場,研發和生產“高、新、特、精、優”產品。
“高”就是高性能,如產品要具有高強度、耐高溫、耐燒蝕、低溫不脆、防割、防刺、抗化學腐蝕、導光、導熱、導磁、耐強輻射、防核輻射等性能。“新”就是新功能,如產品要具有防水、防油、防污、導濕(導汗)、快干、高吸水、保溫、涼爽、恒溫、抑菌、防臭、防蚊、驅螨、防紫外線輻射、釋放香味、防靜電、導電、電絕緣、防磁、隔離病菌、隔離病毒、隔離毒氣、透氣、遮蔽性、變色等功能。“特”就是特殊用途,如產品要具有形狀記憶、測血壓、測血糖、測脈搏、測心電圖等性能和功能,適應特別對象和專用人群。
“精”就是精細、精密、精致、精美、精湛,結合時尚、藝術、文化、綠色、健康、環保、品牌等把產品做精。
“優”就是優異品質,如產品要具有指標全面、性能優異、離散度小、耐用周期長、安全可靠等品質。
紡織服裝產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南疆地區的紡織企業承擔了較重的促就業責任。這些企業要將更多少數民族群眾轉化為產業工人,就必須幫助他們克服語言等方面的困難,加大紡織服裝技術人才的培訓力度;在紡織品研發上要重視產品的多種功能需求和品質,采取多種纖維混紡,發揚各種纖維的長處,回避其短處,使最終產品做精、做專、做特、做強,適應“多品種、小批量、快交貨”的市場趨勢,逐漸回避大批量、規模大而不強的傳統缺陷。
紡織企業要學習家電產業售后保修的服務理念,開展服務業,例如為大型賓館、旅店提供家用紡織品(床單、被褥、枕巾、毛巾、浴巾、窗簾、椅墊等)的專門設計、生產、供應、售后洗滌等服務。推動棉產業協調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