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棉花信息> 棉花動態>正文
從近日的棉花報道可以看出,在疆棉花企業少收或停收籽棉造成部分地區出現農民“賣棉難”的情況。身處傳統江蘇傳統棉區,單從生產和加工角度來看,筆者認為賣棉難也是不可避免的。
一、棉花少但加工產能過剩。2015年的內地絕大部分棉花傳統產區植棉面積大幅減少,加之多地棉花生育期遭災形成的減產欠收,使棉花資源產出量嚴重不足。以江蘇為例,全省2015年植棉僅80萬畝,比上年減少40%左右,而且預測畝產籽棉僅125公斤左右。雖然江蘇棉花流通非常發達,僅鹽城大豐區大小不等的棉花收購加工企業就有百余家,擁有400型規模的大型棉企19家,加工產能過剩,但由于棉花產量太少,企業吃不飽,開秤收購者寥寥無幾。
二、因投入大于利潤,買賣中間環節消失。往年鄉間田頭棉花販子很多,許許多多棉農采摘的棉花在田頭就能出售,但今年棉販因核算下來投入大于利潤,便不再收棉。大豐某經營棉花多年的棉販告訴筆者,去收棉花一天行程一般上百公里,燃油費、工資力資費等二、三百元是必須花銷掉的,如果按一斤一毛錢的差價,棉販一天要收上2噸以上籽棉才算有收入,但今年來看,價格低數量少,收不上來也就不收了。沒有棉販上門收,考慮到路程和時間成本,棉農也很少有主動去較遠的棉花企業交售的。以現在的情況來看,筆者預計未來的情況或是大多數農戶會將采收的籽棉聚集起來,然后一次性交售出去以減少中間成本,而這種一次性交售的統棉卻是人為破壞棉花質量的行為,為加工廠所不愿意看到的卻十分無奈的情況。江蘇:籽棉“賣棉難”或難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