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棉花信息> 棉花動態>正文
這幾天,金郝莊鎮戴莊村棉農李占山正忙著采摘棉花。今年棉花長勢比往年好,籽棉畝產近600斤。但產量上升并未讓他高興起來,“棉花價格太低了,從往年一斤3塊5降到了3塊,還有人說要跌破3塊。”更讓他不解的是,今年棉花快采摘完了,卻還沒有棉販子、棉企前來收購。
作為我省的重要棉區,臨清此時本該是繁忙的季節,但如今,棉廠卻都是靜悄悄的。輕飄飄的棉花桃變成了“棉花套”,使不少棉農、棉企、經銷商都很受傷。
低迷的價格傷了棉農心
“一畝地光用工就1000塊錢,哪里用得起。”談到植棉效益,李占山滿臉無奈:目前籽棉3元/斤左右,按平均550斤/畝計算,每畝收入1650元,去掉成本1400元,每畝純收入也就二百多元,加上補貼235元,也不到五百元。如果改種糧食,小麥能收入730元/畝;玉米能收入430元/畝,兩者合計1160元。
戴莊村3000多畝耕地,最多的時候90%用來種植棉花,如今只種了500畝。“種棉花費事不劃算,要不是我家10畝地是缺水地塊,我也不會選擇種棉花了?,F在能做的就是壓低用工成本。”李占山說。
外地棉花搶占本地市場
祝丙旺是臨清源豐公司的棉收購商,“本地棉沒有量,等級也不好,我收購的籽棉過半是外地棉。”然而,收購外地籽棉也并非他本意,“今年收購的本地籽棉3.1元/斤左右,外地籽棉2.95—3.00元/斤不等,雖然每斤便宜1毛多錢,但是加上支付介紹商、運輸費用,1噸籽棉從收購到加工成棉包,成本要比在本地收購多出500元。與河北、新疆當地的棉收購商比,在給棉紡企業供貨上,他并不具有價格優勢。”
“企業每年用棉5萬噸,80%是進口印度、澳大利亞等國家的棉花。地產棉短絨含量高,可紡性差,大部分只能紡40支以下的棉紗。”三和紡織集團的副總經理米廣繁介紹。在臨清,像三和紡織集團這樣的大型棉紡織企業有國家配額,可以進口低價棉花。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臨清市植棉面積4.46萬畝,較3年前減少13.54萬畝,目前,該市棉紡企業每年大約需要棉花45萬噸,50%左右要靠進口。
期盼棉花補貼再提高
為什么今年棉花價格如此低?臨清市棉花和多種經營辦公室李繼廣科長分析,一方面是因為國家收儲政策取消后,國內棉價走勢不明朗,涉棉企業在收購中選擇觀望。而市場收購主體為獲取最大利益,對棉農壓級壓價,影響了棉農植棉信心。另一方面,上游紡織行業不景氣,也影響了棉花價格。
去年以來,棉花市場價格跌破成本價,不少棉農損失嚴重,為保護廣大棉農利益,促進棉花產業健康有序發展,我省對2014年種棉農民實行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補貼,補貼標準為235元/畝,臨清市6961戶種棉農民從中受益。而今年補貼多少,成了棉農們最想知道的事情。臨清:又是一年棉花開 低迷價格傷棉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