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江蘇棉花進口量同比減33.2%
據南京海關統計,今年1-11月江蘇口岸進口棉花42.9萬噸,比去年同期(下同)減少33.2%;價值53億元,下降33.1%;進口均價為每噸1.2萬元,微漲0.1%。其中,11月份進口1.1萬噸,減少49.8%;價值1.3億元,下降57.5%;進口均價為每噸1.2萬元,下跌15.4%。 一、11月份江蘇口岸棉花進口的主要特點 (一)11月進口量創39個月以來新低,進口均價持續小幅波動。江蘇口岸棉花月度進口量持續低迷,8月份以來更是連續4個月環比大幅下滑,11月當月進口棉花1.1萬噸,環比減少13.9%,創2011年9月以來的新低;與此同時,棉花進口噸價在1.2萬元上下波動,11月當月進口均價為每噸1.2萬元人民幣,環比下跌6.1%。 (二)以海關特殊監管方式和加工貿易方式進口均顯著下滑。11月份,江蘇口岸以海關特殊監管方式進口棉花6438噸,減少26.1%;以加工貿易方式進口棉花3728噸,減少54.5%;以上兩者合計占同期江蘇口岸棉花進口總量的93.6%。同期,江蘇口岸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棉花693.8噸,減少85.3%。 (三)澳大利亞為最大進口來源地,自巴西、津巴布韋進口快速增加。11月份,江蘇口岸自澳大利亞進口棉花6715噸,減少36.4%,占同期江蘇口岸棉花進口總量的61.8%。同期,自巴西進口1175噸,增長71.2%;自津巴布韋進口1149噸,去年同期無進口。 (四)民營企業進口占比近8成,國有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進口大幅減少。11月份,江蘇口岸民營企業進口棉花8568噸,減少24.1%,占同期江蘇口岸棉花進口總量的78.9%。同期,外商投資企業進口1669噸,減少72.6%;國有企業進口622.8噸,減少85.4%。 二、11月江蘇口岸棉花進口量減少的主要原因 (一)國內棉花庫存快速上漲削弱進口需求。當前正值我國新棉集中上市之際。由于新疆機采棉大面積展開,加之新疆棉花產區補帖政策的落實極大提升了棉農售棉積極性,今年新棉上市數量明顯增加,導致入庫數量快速增長。據中國棉花協會棉花倉儲分會對148家倉儲會員單位統計,截至10月底我國商品棉周轉庫存總量為92.2萬噸,環比增加81.5萬噸,同比增加52.4萬噸。在下游紡織行業市場需求仍未現好轉的情況下,國內棉花供應增加、庫存上漲相應削弱了進口需求。 (二)我國紡織工業低迷和棉紗替代效應增強,抑制用棉需求。受國際經濟動蕩、棉價大幅波動、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國內紡織行業持續低迷。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10月,我國紡織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5%,增幅較去年同期的9%下降2.5個百分點。下游市場不振使得國內棉花需求持續下降,從1200萬噸的年需求高位,下跌至近兩年800萬噸左右的年消費量。此外不少企業受我國棉花進口配額限制,將進口棉花改為進口棉紗線,以滿足用棉需求。2013/2014棉花年度(2013.09~2014.08)我國累計進口棉紗202.5萬噸,同比增加4.2%。據中國海關統計,2014年1-10月,我國累計進口棉紗164萬噸。國內紡織業增速放緩和進口棉紗替代作用增強,共同削弱了對進口棉花的需求。 (三)全球棉花價格持續下滑,進口觀望情緒增加抑制進口。自2011年初全球棉花價格登頂以來,棉花價格長期處于下行通道。今年以來,受紡織業低迷、市場需求不旺的影響,國際市場棉價持續走低,加之美國政府預計全球棉花生產將連續五個產季超過需求,11月24日,紐約棉花期貨價格降至每磅58.53美分,為2009年以來最低水平;同日,鄭州商品交易所棉花主力合約CF1505更是創出近五年的最低點每噸1.23萬元。受此影響,國內下游企業為避免成本倒掛、減少損失,紛紛減少庫存、隨買隨用。據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抽樣調查顯示,截至11月13日,被抽樣調查企業棉花平均庫存使用天數約為24.6天,同比減少15.2天。11月以來,中國主港外棉數量繼續減少,總量降至八九萬噸。下游企業進口觀望情緒濃厚,抑制了我國棉花進口。 三、當前我國棉花行業值得關注的問題和建議 (一)內地棉花補貼政策即將落地,國內棉花價格或將進一步下調。11月,財政部聯合有關部門召開聯席會議,會后確定2014年度內地棉花補貼標準為每噸2000元,補貼范圍為山東、湖北等9省。至此,繼新疆啟動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以后,2014年我國棉花補貼政策即將落地。目前,疆棉采摘基本結束,交售進度已達到90%左右。截至10月底,商品棉周轉庫存總量為92.2萬噸,環比增加81.5萬噸,同比增加52.4萬噸。受供應增長的影響,棉花市場售價明顯下調。進入12月,新疆棉加工和出庫量將大幅增加,如果各省補貼細則及時制定并公布,也將有助于加速內地棉花交售和加工進程,從而帶動國內棉花價格進一步下調,加速我國棉花價格和國際市場接軌的步伐。 (二)棉花種植面積和棉價雙雙下跌,不利于產業穩定發展。由于近幾年全球棉花市場供應過剩,國內外棉價差距顯著,內地棉花種植面積又連續大幅下滑。近30年來我國內地棉花種植面積總體處于下滑中,長江和黃河棉區植面總面積1983年為563萬公頃,2014年長江和黃河棉區棉花面積將預計縮減至203萬公頃,且內地棉花面積減少的狀況可能仍將持續5年,最終或將下降到150萬公頃以下。此外,自2011年2月棉花期貨價格見頂34870元/噸以來,已經運行了近4年的超級熊市,而代表現貨價格的中國棉花價格指數也是一跌再跌。11月25日中國棉花價格指數報收于14563元/噸,創出五年來最低。內地棉花種植面積持續大幅減少,棉花價格一跌再跌,不利于我國棉花市場的穩定供應。 (三)棉紗替代性增強,棉花進口配額制度有待完善。受我國棉花進口配額限制,進口棉花品質下降等因素的影響,不少企業選擇將進口棉花改為進口棉紗線。棉紗線的替代性增強,一方面加劇了國內棉花庫存壓力,我國國儲棉已經擁有全球最大的棉花儲存量,截止8月底國家儲備棉庫存約1150萬噸,大約相當于兩年的中國棉花消費量,其庫存的棉花時間長,質量大幅下降,很難滿足國內紡織廠的需求;另一方面導致一部分生產型的棉紗企業為拉低成本,出現向外遷移的情況。此外,對于不容易拿到棉花進口配額的小企業而言,只能通過購買配額的方式獲取配額,每噸配額要額外支付3000-4000元,導致了企業成本上升。由于制定進口配額時,中國紡織產能只有3000多萬錠,而現有1.3億錠,造成配額遠遠小于需求,紡織企業無法自由利用國際市場平抑成本,高棉價差削弱我國棉紡業國際競爭力.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