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讓棉花出庫難?
在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春季調研行中,國儲棉出庫難問題成為企業反映較為集中的問題。記者了解情況后,采訪了河南、山東、江蘇、江西、安徽、浙江等地的棉紡織企業,從他們口中得知,國儲棉出庫除了要繳納規定的45元/噸的出庫費外,多少都會再給點額外的費用。各地區的倉庫額外費用不同,棉花倉庫在管理上也存在較大差異。有些倉庫亂收費情況較為嚴重,管理混亂,給企業帶來很大的困擾,而有些地區的棉花倉庫管理、操作正規,服務周到、熱情,讓棉紡企業連連稱贊。 為什么同是國儲棉棉花倉庫,卻存在這么大的差異?是什么原因使亂收費現象這么普遍?而企業在這當中又受到了什么損失?記者采訪了多家棉紡織企業,希望可以從中找到答案。 額外交費已成不成文規定 眾所周知,我國的棉花收儲政策已經實施3年,三年來,市場上可流通的棉花資源越來越少,國內棉花資源幾乎都被收入了國儲棉倉庫,加上我國現行的進口棉花配額管理制度,可以說,棉紡織企業要想用棉花,拍儲國儲棉是主要渠道。而在棉花出庫過程中,用棉企業被國儲棉倉庫“刁難”,成為企業十分頭疼的問題。 記者調查發現,在國儲棉出庫時,倉庫變相多收額外費用已經成為行業內不成文的規定。在中紡聯的棉花小組調研中,河南某些地區的棉紡織企業反映比較強烈,隨后記者又采訪了山東、江蘇、江西、安徽、浙江等地的棉紡織企業,不少企業都反映有這樣的情況存在。江西某位棉紡織企業負責人笑笑說:“這個太正常了,全國各地都有,企業也都習慣了。” 河南某棉紡織企業原料負責人表示,企業每次提取國儲棉,除了要繳納規定的45元/噸的出庫費外,還要繳納30元/噸的“倒垛費”,否則棉花要拖上好久才能從倉庫運出來。該企業原料負責人表示,企業去年用棉量并不多,每年用于棉花出庫的額外費用差不多有七八萬元,除了要額外交“倒垛費”,企業還要時不時給棉花倉庫塞紅包,以保證每次棉花順利及時出庫。雖然對某些棉紡織企業特別是大企業來說幾萬元并不多,但是在目前紡織行業整體困難的情況下,紡紗企業每噸紗的利潤也就幾百元,這些額外費用無疑又占掉了一塊企業本就微薄的利潤。 河南一位紡織企業負責人表示,在當地,棉花運輸出庫,企業自己找的車隊例如是每車每趟100元,那么用棉花倉庫定的車隊就是每趟130元,但是企業寧愿每趟每車多花30元,也會選擇倉庫指定的車隊,因為如果自己找車運輸,倉庫人員就開始找各種理由拖延棉花出庫,拖太久企業等不了。特別是現在,儲備棉投放價格正處在下行趨勢,企業不敢多儲存棉花,基本上是隨買隨用,如果拖太久企業更吃不消。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棉花倉庫亂收費名目繁多,“倒垛費”只是其中一種,此外還有加班費、短途運輸費,甚至是修路費等名目不同的費用,這些費用數額并不大,多為10元~40元/噸不等,但卻仍給企業帶來不小的負擔。 此外,有些企業習慣走“后門”,先去倉庫看棉花質量,看好了以后,再去網上競拍,把看好的棉花運出來,這種不符合正常流程的企業,肯定是要事先給倉庫人員“好處”。 也有管理規范服務熱情的倉庫 目前,雖然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有這樣亂收費的棉花倉庫,但并不代表全國所有的國儲棉倉庫都亂收費,有些地區的倉庫甚至因為管理合理,服務周到,還受到企業的稱贊。 江西某用棉企業負責人就夸贊武漢一家國儲棉花倉庫管理很規范,服務周到熱情,企業去提棉花,因不是當地的企業,需要長途運輸,倉庫很熱情關心有沒有找到車,沒找到的話可以幫忙介紹,價錢都是企業自己談,國儲棉倉庫并不插手。 有業內人士說道,倉庫亂收費現象雖然普遍,但大多數的國儲棉倉庫管理都是很正規,畢竟中儲棉公司有嚴格的管理流程,而且亂收額外費用也是中儲棉公司明令禁止的。有了解情況的人士表示,棉花亂收費現象嚴重的多為國儲棉代儲庫,以及個人性質的民營倉庫,隸屬國家的正規倉庫管理相對規范,很少會出現亂收費現象。 監管松懈導致亂收費倉庫“肆無忌憚” 是什么原因使得棉花倉庫亂收費想象層出不窮呢?有分析人士認為,一方面是因為目前國儲棉倉庫性質、管理水平不一,特別是一些棉花代儲庫,管理不到位,導致亂收費現象多,還有就是目前國儲棉處于“壟斷性”地位,企業想要用棉花,就只能到中儲棉競拍,在國儲棉倉庫去運,這種“壟斷”的模式,很容易讓國儲棉倉庫成為規定的制定者,使企業很無奈。 而在企業看來,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還是管理的問題,監管不到位,才使亂收費的棉花倉庫“肆無忌憚”。有企業表示,曾有多家棉紡織企業聚在一起,討論該怎么才能改善這種棉花出庫難的情況。為此企業曾不止一次給中儲棉相關管理部門打電話投訴,而得到的答復總是“我們去派人查查”,然后就沒了下文,亂收費的倉庫還依然亂收費。 全國各地國儲棉棉花倉庫、代儲庫繁多,倉庫的性質也不同,特別是一些棉花代儲庫管理水平參差,加上監管松懈,也就助長了這種亂收費現象的滋生。 資料鏈接 2013年的5月2日,中國儲備棉管理總公司曾下發《關于加強儲備棉出庫收費管理杜絕亂收費問題的通知》,通知中明確規定,嚴格執行儲備棉出庫收費標準,不得以任何理由亂收費。各承儲企業要嚴格按照中儲棉總公司規定的每噸45元的標準收取出庫費用,不得以任何理由再向提貨企業收取倒垛、加班等費用。不得要求紡織企業使用指定的運輸車輛。承儲企業收到中儲棉下發的《儲備棉出庫單》排定出庫計劃,及時通知紡織企業提貨。由于承儲企業原因不能按時出庫的,不得收取超期保管費。紡織企業超過10天不提貨的,承儲企業要在主營業務信息系統中登記出庫,按商品棉保管。 《通知》中明確提出,凡出現該代儲庫巧立名目亂收費,接到中儲棉總公司通知后,仍拒不整改和清退超額度收費的;經查實,該代儲庫在一個年度內被投訴超過3次的;無故拖延出庫等其他違反國家儲備棉倉儲合同約定造成惡劣影響的情形,出現這三種情況之一的將暫扣該代儲庫保管費,責成該庫清退超額費用;將相關代儲庫列入黑名單,并在相關網站進行公示;立即將該庫儲備棉出庫,出庫后不再作為國家儲備棉代儲庫使用。 同時,《通知》中還明確監管辦法,按照“誰監管誰負責”的原則,中儲棉監管電話接到紡織企業投訴,將于1個工作日內轉到相關監管單位,監管單位在3個工作日內處理完畢,并將處理結果書面反饋中儲棉總公司儲備部。 記者手記 就此國儲棉出庫亂收費現象,記者曾多次致電中儲棉公司河南地區棉花代儲庫某負責人,但是該負責人以各種理由拒絕了采訪。棉紡織企業在談論該問題也是一副“這很正常”的樣子,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調研小組在提供相關企業名單時也是小心翼翼,只提供了相關人員的電話號碼,卻不說企業的名字,怕在報道中出現企業名字,會造成企業再去提棉時更加受刁難。 這不禁讓人產生疑問?棉花代儲倉庫為什么會有如此大的權力?這還得從當前我國棉花買賣模式說起。 買方和賣方在交易時,按常規通常是賣方處于下風,因為買方掏錢,賣方收錢,“顧客就是上帝”,你價錢不合適、東西不喜歡,我就可以不要,選擇別家。而對于棉花這種商品目前卻完全是賣方享有定價權,國家收儲、國家出售,多少錢、賣多少,甚至什么時候賣,都是由國家說了算,也就造成了賣方高于買方的現象。“你要想用棉花,就得從我這里買,否則就沒棉可用”,這種壟斷性使得棉花買賣雙方“上帝”身份互換,顧客處于劣勢,那么出現這種情況也就不奇怪了。 幸好,現在發改委已經明確,新棉花年度不會再繼續實施棉花收儲政策。那么也就是說,這種“壟斷”的買棉模式有望徹底結束,也許到那時,棉花的買方和賣方就可以回歸常規模式了吧。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