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不收儲”影響棉農植棉意愿
2013/2014年度的棉花收儲已臨近尾聲。根據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1月份發布的信息顯示,截至去年12月底,全國的新棉采摘基本結束,籽棉交售率超過90%,新棉的銷售率已達到81%。筆者在山東省了解到,由于籽棉銷售價格比上一年高5%~10%,所以往年愛惜售的內地棉農,今年也在積極賣棉。但與銷售的紅火勢頭呈現反差,大家的種植意愿較為低落,遲遲沒有像往年一樣開始為新一輪的種植做準備。 山東省濱州市農喜棉花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建軍告訴筆者,雖然今年棉花能賣到9塊錢一公斤,也已售出八成多,但許多棉農計劃把種植面積減少兩成。“國家不收儲了,我那500來戶棉農是觀望的態度,可能種樹、玉米、小麥。”王建軍說。 “不收儲了”是影響許多內地棉農種植意愿的因素之一。從中央的安排來看,2014年可能對新疆的棉花先行試點臨時收購價格,其他根據試點的情況進一步推進。卓創資訊市場分析師孫立武認為,面對國家的新政,會出現兩種不同的狀態:在新疆,棉花的種植面積將保持穩定;而在內地棉區,種植面積將大幅回落。“即使內地有政策出現,種植意向也會大幅度下滑,最重要的是實際銷售價格跟實際收益遠遠達不到棉農的預期,棉花種植面積連續3年下降,現在有可能會跌到2000年前后的種植面積。”孫立武表示。 根據國家發改委1月24日發布的資料顯示,去年12月,進口棉的價格為每噸15209元,而我國內地和新疆的皮棉銷售價格在19000元以上,國產棉比進口棉每噸能貴4000元。即便如此,棉農也沒有從中獲得太多收益。渤海商品交易所棉花產品經理趙祎林認為,種植成本居高不下,導致棉農不愿種棉。 隨著新政策即將啟幕,2014年將是中國棉花的轉折和轉型之年。面對著進口棉的價格沖擊,我國將在繼續保護國內棉花產業安全的基礎上,逐步減少國家的政策性干預因素,向市場化方向發展。 “已經形成秋儲習慣的棉花市場,在缺少了直接收儲政策扶持之后,會出現相對比較明顯的一個震蕩。我覺得2014年9月份籽棉的銷售價格平均下來會低5%~10%。接下來,國內的棉花價格會逐漸向國際棉花價格靠攏。”孫立武認為,由于政策的不確定性因素較多,今年的棉花市場將會出現波動。 在這樣的預期下,趙祎林認為,從長遠來看,國內、國外的棉價差距將逐漸縮小,所以轉變生產方式、提高機械化程度、降低生產成本是中國棉農和棉花產業的根本出路。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