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之后,市場議論最多的就是今年的春播情況,這對于400型企業這樣的“寵然大物”意義非同一般。“2013/14年度,軋花效益不好根本原因是‘企業吃不飽’。”滄州市下屬的河間市某400型企業老板老王分析,1家400型企業年加工能力能常2000-3000噸,而2013年他們滿打滿算只加工500-600噸,利益無從談起,因此對今年的棉農植棉意向顯得格關心。但通過春節期間的走訪調研,又使他格外灰心。
一是當地某大型優質抗蟲棉種子公司分布在滄州市各縣、鄉的種子經銷點至今動作不大,多數站點春節之后并沒有來公司訂購棉種,種子預訂遭遇尷尬。二是部分種棉大戶表示今年放棄種棉,這些大戶都在去年因為棉花減產、質量下滑,在交儲過程吃“暗虧”,包地種棉收益明顯低于其它作物。三是周圍村莊農戶也多表示不再種棉。其中,河間市的興村是種棉大村,2011年種植高峰時全村棉花面積3700多畝,2013年降到1500畝,預計2014年將降至100畝以下。大家對種棉的失望程度可見一斑。從全滄州市來看,自2010年開始,種棉面積也是逐年遞減。數據顯示,2010年全市面積達到250萬畝,2011年220余萬畝,2012年200萬畝,至2013年全市面積僅150萬畝。悲觀人市預計,2014年滄州植棉面積或將降至100萬畝以下。
原因有二:一是近年種棉比較收益持續下降,棉農長期看不到希望。加上農村青壯勞力要么外出打工,要么經營其它產業,在種地上的態度是“越省事兒越好”,因此很多曾經的棉農選擇只種一季玉米,就連小麥都放棄了,更別說棉花。二是2014年開始,國家不再大規模收儲,選擇在新疆地區施行棉花目標價格直補政策,內地暫不涉及。因此,市場預計2014年新季棉花價格勢必會有一定下降空間,這對并不享受直補政策的內地棉農來說,無異于雪上加霜。
因此,很多種棉大戶毫來猶豫地放棄種棉。內地棉花越來越少,收儲政策被取消,依靠國家收儲“起家”的400型企業沒有“依杖”,正在經歷著一場心理上的洗禮。從春節之后,部分企業的反映來看,打退堂鼓的400型企業不在少數。1位市場人士說,在滄州市有6-7家400型企業足矣,剩余的企業要么赴新疆“淘金”,要么退出市場,不然大家日子都不好過。退市?有點舍不得?這是多數企業的想法,畢竟好幾百萬投進去了,還沒有回本就先撤了,擱誰也轉不過這個彎來。但不撤?沒準備就連這點本錢也搭進去,這還真是一次艱難的選擇。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