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棉花新政實施的第一年,市場化調節效果明顯,但棉花政策仍存在不足,如補貼政策出臺較晚,棉花的運輸費用高、出疆速度慢等。在12月16日中國棉花協會召開的全國棉花形勢分析會上,各位代表對新棉花年度的政策制訂積極建言獻策。
今年,棉花政策實行市場化改革,其中最大的影響就是國內棉價的大幅下跌,讓國內的棉紡織行業對市場不報信心。國家發改委經貿司處長張顯斌表示,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實施以后,棉價實現市場化,棉花價格波動將是常態,行業上下要增強對棉價波動的容忍度,不需要過分緊張。有企業對當前我國巨大的棉花庫存表示擔心,張顯斌說到,請企業放心,既然國家把棉價交由市場調節,對于棉價的波動,國家就不會輕易調控。從國家層面來說,國家會防止棉價的大起大落,但絕不會輕易拋售國儲棉,打壓市場;從監管方面來說,國家會防止期貨、現貨市場投機炒作,打擊違背市場公平競爭的行為。
我國棉花質量一直是紡織企業擔心的問題。眼下,棉花采摘工作基本結束,棉花收購進入尾聲。中國棉花協會副會長高芳表示,今年,我國的棉花種植呈現面積、質量雙下滑的局面,但是棉花品質卻明顯好于往年。特別是棉花入庫公檢制度的實施,倒逼棉企從收購環節就開始注重棉花質量,以往混等級、混品種的現象今年基本沒有了。
雖然今年我國棉花質量有所提升,但是對于棉紡織企業來說,還遠遠不能滿足高等級產品的生產需求。無錫市第一棉紡織廠廠長周曄珺說,目前,對于企業而言,棉花的庫存、價格都不是問題,最重要的就是棉花的品質問題。山東魏橋紡織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張紅霞也表示,今年,新疆的棉花質量較好,但是異性纖維問題卻非常嚴重,特別是機采棉,含雜量高,種植過程中使用的塑料薄膜,被采棉機吸入到棉花中,給紡織企業的生產帶來巨大困擾。
對此,新疆兵團棉花協會副會長梁東亞表示,棉農最希望的就是降低生產成本,所以機采棉是棉花種植的大方向。紡企提出的塑料薄膜污染嚴重問題,我們也在加緊改善,以前棉花種植用的都是0.07~0.08毫米的薄膜,從明年開始,將取消0.1毫米以下的薄膜,薄膜加厚以后,就不會出現被采棉機吸走的問題。此外,在提升棉花質量方面,新疆一直在做積極的探索,從重視棉種的選擇開始,一個師只準選擇1~2個棉花品種,且在棉花加工環節,加大力度去除雜質,減少棉花損傷,增加可紡性。
多數企業建議,棉花政策的改革應關注棉紡全產業鏈。棉花品種的選擇應遵循市場的需求,不能一味地追求高產;嚴格管理棉花加工環節,以免對棉花造成損害;檢驗方面應更加重視與企業生產關系密切的短絨率、馬克隆值等方面;銷售方式應盡可能方便棉紡織企業能拿到合適的棉花;合理安排棉花的出疆運輸的問題,降低運輸成本。
張顯斌表示,今年是棉花直補政策實施的第一年,棉花政策還會繼續完善。當前國內的棉花市場處于低谷,但企業要對行業充滿信心,相信曙光就在前面,低谷很快就會過去。下一步國家將繼續加強市場監管,給企業創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