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6日召開的2013年國際棉花會議上,相關部門再次明確初定拋儲截止日期為7月31日,截止7月18日,本年度累計拋儲成交306.46萬噸,其中累計成交2011年度進口棉55.97萬噸,離拋儲結束只有9個工作日,預計拋儲成交總量有望達到330-340萬噸(關鍵要看每日輪出2011年進口棉的數量),與之相搭配的滑準關稅棉花進口配額約100萬噸。7月底拋儲是否如約結束,不僅引發外商、棉花企業、棉紡織廠的高度關注,也引起國家九部委、紡織協會以及其它涉農、涉棉行業的密切注意,針對是否該停止拋儲爭論也很大。
近日有消息稱,河南13家重點大型棉紡織企業聯合上書中國紡織工業協會,要求停止執行國儲棉7月31日暫停拋儲的政策意見,呼吁繼續加大2011年度進口棉、2012年度內地倉庫新疆棉的輪出工作。山東、江蘇等地的部分大中型棉紡織企業也紛紛上書給政府,希望7月份以后不要停止國儲棉拋售工作,切實滿足用棉企業對原料的需要,但到現在相關部門還沒有回復。
據傳言,有關部門目前在增發加工貿易棉花進口配額和8月份以后繼續啟動第二輪拋儲工作之間徘徊未定,一些管理部門和中儲棉高層也做希望繼續削減國家庫存、全面滿足企業需要的表述。
認為7月份以后不停止拋儲或8月份中下旬啟動第二輪拋儲對國家、對用棉企業、對棉花企業都是“利大于弊”的做法,原因如下:
其一、有利于2013年收儲工作。國家有關部門一再承諾2013年度仍將敞開收儲皮棉,展現的強大的保農護農、穩定棉花種植面積穩定棉花市場的決心。但政策不匹配的是棉花庫存容的嚴重不足,特別是新疆棉區,2012年度很多棉企為按合同皮棉入庫甚至在倉庫外排隊15至20天,安排入庫拖延、公檢拖延、貨款支付拖延等一系列問題;而且過大的國儲棉庫存已受到各方指責和施壓,擴大國儲棉的出庫量不僅有利于對2013年收儲工作的開展、進行;也利于國家及時收回貨款以及為一些政策制訂部門減壓;
其二、有利于棉紡織企業生產。2013年在國內外棉價差在4000-6000元/噸范圍內徘徊、中國勞動力成本大幅上升、出口訂單連續數月萎縮以及國家針對傳統產業貸款收緊的影響,除少部分大型企業現金流、訂單相對充裕外,大部分中小棉紡廠、織布廠遭遇“訂單荒”和“錢荒”(據河北、河南和山東的一些機構調查,2萬錠以下的棉紡織廠約40%處于停產停機狀態),沒有多少流動資金用于囤積棉花等原料。據河南南陽、漯河及新鄉等地的一些紗廠介紹,棉花庫存普遍不足15天,根本拿不出資金把原料庫存補充至1個月甚至2個月以上,一些規模比較大的棉紡廠(5萬錠以上)同棉花企業、涉棉企業、投資企業“合作競拍”,棉紡廠減少貨款壓力,棉花現貨和進口配額雙方按比例“分割”。因此7月份以后不停止拋儲或8月份啟動第二輪拋儲既能為用棉企業減輕資金壓力又緩解了因國儲棉競拍搭配進口配額政策而產生的不公平。
其三、有利于穩定市場情緒和抵制外棉沖擊。從目前的天氣情況來看,新疆棉區長勢普遍較往年差,籽棉和皮棉的上市期很可能要推遲5-7天;內地黃河流域棉區8月份天氣往往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因此今年新棉有效的供應或將到9月下旬前后,距7月底結束拋儲近2個月時間,及時啟動二次拋儲有利于穩定用棉企業、棉農和軋花企業的情緒,同時降低用棉企業的原料成本。截止7月底,2011年度進口棉仍有近40萬噸左右在庫,按棉紡廠的需要及時輪出可降低對保稅棉的依賴,在價格和品質優勢都客觀存在的前提下,棉紡廠會優先消化國儲棉,減弱8、9月份外盤、外棉對國內市場新棉的沖擊,減弱農民的緊張情緒。 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