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儲棉即將停拋 河南紡企成“驚弓之鳥”
“還有15天,國儲棉就要停止拋售,這是‘斷炊’呀,真沒有辦法生存了。”7月15日下午,一位要求匿名的棉企老板掰著手指數著國家將暫停儲備棉拋售的時間表。顫動的雙唇難掩內心的恐慌。 上個月2013中國國際棉花會議上,國家突然發布了7月31日起暫停儲備棉拋售的消息。 這對于河南棉企來說,“就是屋漏偏逢連陰雨!” 據了解,河南棉紡企業95%的產品為純棉紗。若儲備棉停拋,就意味著掐斷了河南棉企的原料供應。 不管國家以“轉圈棉”為由停拋儲備棉是否充分,河南棉企業在儲備棉停拋中必將受到重擊的事實不可避免。 全行業深陷危機之際,又遭遇計劃管制的打擊,河南棉企的生存之路何在? 作為“候鳥經濟”的代表性產業紡織產業,在產業升級艱難的背景之下,“走出去”恐怕是選擇方向之一。 緊急上書 河南13家重點棉企上書中紡協,要求停止執行國儲棉7月31日暫停拋售的政策意見 國儲棉停拋的消息,讓河南省整個紡織行業企業成為“驚弓之鳥”。 “昨天,中紡協(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在山東開會,討論了河南棉企上書中紡協,要求國儲棉不要停拋的事,只是沒有答復。”7月15日,河南紡織行業協會一位人士告訴記者。 河南紡織行業協會作為河南省紡織行業企業代表,時刻關注著國儲棉停拋,決策部門反饋意見的進展。 眼下,國儲棉停拋,已成為全國紡織工業界最為炙熱的話題。 據了解,在6月初召開的2013年中國國際棉花會議上,國家宣布了7月31日起,國儲棉暫停向市場拋售的消息。 “這猶如屋漏偏逢連陰雨!本來企業就在半停產狀態下掙扎,國家又要停止棉花原料供應,(企業)怎么活?”7月15日,上述匿名棉企老板有些激憤。他甚至吐出了“真的(國儲棉)停拋了,我就把企業關掉”的話來。 河南棉企緊急行動。 “6月底,河南省紡織行業協會組織召開了棉花供需形勢分析座談會,全省13家重點棉企老板與會,會上,棉企老板們聯名簽字,呼吁國家儲備棉拋售不能停。”河南省紡織行業協會新聞發言人李秀明告訴記者。 河南棉企何以如此急迫?這是因為國儲棉停拋,河南棉企最為受傷。 在河南棉紡企業中,純棉紡產品占據了其95%的份額,高度依賴國儲棉的河南棉企對國儲棉停拋的消息反應激烈自在情理之中。 據了解,13家重點棉企上書的簽字意見,還同時上報給了河南省發改委與工信廳。然而,至今仍然沒有反饋消息。知情人士說:“這不是省政府能力所及的事情。(簽字意見)上報給相關部門只是希望引起政府的重視,并給予呼吁。” 棉企們焦急地等待決策問題的意見。郁悶的情緒也在河南棉企之間蔓延。 “我每天都打聽有沒有最新的消息,希望國儲棉暫停拋售的事,政府能夠聽取棉企的聲音,不要暫停。不過,政府做出了決策,不執行(停拋的政策)的可能性不大。”電話那頭,一位剛入駐河南的棉企老板對記者的采訪,語氣里充滿著無奈。 為保護棉農利益而建立的棉花收儲制度,卻成為制約國內棉企健康成長的“緊箍咒” 收儲利弊 國家為何突然向市場停拋國儲棉?上述棉企老板分析:“國家暫停儲備棉拋售有一定原因,主要是怕一些人投機,這邊低價買進拋儲棉,那邊又高價賣成收儲棉,從中漁利,出現‘轉圈棉’現象。” 但是,政府不能因噎廢食。 畢竟,兩年來,在行業深度危機中,河南紡織企業遭遇的打擊最為沉重。眼下,河南紡織產業如若再度受到收儲政策調整的牽制,可謂禍不單行。 河南省紡織行業協會會長李書勤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河南紡織的特點是以棉紡織為主,2012年規模以上紡紗企業,生產紗線483.2萬噸,產量位居全國第二。產值占全省紡織工業總產值的70%,純棉紗占紗總產量的95%。因此,現行收儲棉花政策調整對河南影響最大,紡織大省成了紡織重災省。 應當理解,國家采取棉花收儲制度是保護國內紡織產業的。比如,國家收儲棉按20400元/噸,儲備棉競賣底價為19000元/噸(標準級),高收低拋,國家虧損保護國內紡織產業的意圖明顯。 據了解,國家每年拿出上千億元進行棉花收儲,壟斷了市場棉花供應,致使紡織企業國儲棉成為國內實力一般的棉企唯一的“糧草”來源。如果一旦國儲棉停拋,那就切斷了棉企的“糧草”供應,棉企陷入“無米之炊”的窘境難以避免。 公開消息顯示,僅在河南,兩年來的行業危機打擊,已有40%以上一萬錠以下的中小棉企因棉花價格高企,產能過剩而關閉。若再遭收儲政策調整的打擊,河南紡織產業危機重重。 “國內棉花價格高還不是關鍵問題,關鍵是棉價差,國內外的高價差會要了紡織業的命。目前在國際市場上,中國制造的純棉40支以下的紗已無競爭力。”上述棉企老板介紹。 數據顯示,從國外進口棉花要比國內棉花每噸低5000元。目前國內棉花每噸價格在20400元,也就是說,國內棉花價格要高出國外棉花價格四分之一。國家針對國外棉花的采購,又執行了配額制。由于絕大部分民企拿不到進口配額指標,只能購買國內棉花,生產的產品因價格高,無人問津,直接削弱了國內紡織產品的競爭力。 據介紹,放開棉花進口市場,事關中國棉花種植產業,政府非常慎重。打開棉花進口,國外棉花因巨大的價格優勢,必將沖擊國內市場,意味著種植效率低下的中國棉花產業將面臨著生存危機。 而收儲制度的建立也正是建立在保護棉農利益的角度執行的。從2010年9月到2011年8月,國際棉價經歷了一輪大起大落。為確保棉農收益、增強市場信心,2011年9月,國家把以往在棉花主產區臨時收儲皮棉的措施常態化,建立了棉花臨時收儲制度。 可是,現在看,收儲制度成為制約國內棉企健康成長的“緊箍咒”。 棉紡產業隱憂突顯 處于棉紡價值鏈低端的河南紡織產業,面臨著被市場淘汰的命運 紡織產業是河南傳統優勢產業,至今仍然保持著產能規模全國第二的優勢,不過,透過優勢看隱憂,河南紡織產業亟待轉型升級。 據介紹,河南紡織產業作為河南傳統六大支柱產業之一,其產業傳統優勢就在棉紡織生產。因為棉紡織產業占據著全省紡織產業總產值的70%,純棉紗產能又占著棉紡織產業的95%。 這一產業結構特征與河南作為種棉大省的傳統優勢有關。 “前幾年,河南糧花種植面積就出現了大幅下滑的趨勢,現在可以說,河南棉花種植處于歷史最低水平。”李秀明介紹。 這與目前的土地制度、棉花生產特征、勞動力成本提高等多重因素有關。從比較優勢的角度分析,棉花種植蟲害嚴重、田間管理復雜,跌破糧棉比1:8(一市斤小麥價格與一市斤棉花之比,即按照這一比率,農民種植棉花的收成才劃算)平衡有關,按管理成本計算現在糧棉比在1∶5左右,“沒有人再愿意種植棉花了。” 知情人士介紹,現在政府正在醞釀出臺棉花種植直補政策,每畝貼補將達100元左右,提高棉農種棉的積極性。 失去了傳統原料供應優勢的河南紡織企業,仍然在低端的棉紡領域布局,其競爭力低下自然不過了。 “應當說,即便是擁有規模優勢的紡織企業,在調整產品結構,優化產業升級上,也沒有主動而為。”河南紡織行業一位觀察人士分析。 據他調研,河南紡織企業在行業形勢好時,賺大錢,也沒有看到行業危機,在產品結構升級上沒有在“練內功,調結構,創新品,挖潛力,提效率”上下工夫。 “我們生產的大都是大路貨,每噸棉紗才賣3萬元,江蘇一家國有企業的棉紗就能賣到每噸130多萬元。這種差距可不是一兩個等級。” 李秀明打個形象的比喻,他認為:“河南紡織產業好像一個中學生,長到1.85米,可是缺肌肉,他不需要長個了,規模不要再上了,關鍵是提高紡織產業的質量與品質,提高附加值才行。” 走出去或是出路 克服制度、技術、人力成本等要素配置障礙,走出去,或許是河南棉企尋求生存的一條道路 事實上,在生存已遭遇重大打擊的條件之下,同質化、低端化生存的河南棉企走產品升級之路,理論上可行,實踐上,棉企難有機會突破。 這與棉企生存環境有關。“現在整體行業深陷危機之中,小企業停產等待市場復蘇,大中型企業大都在減產生存,哪里有錢來再投資?” 心有余而力不足。正成為河南棉企普遍的生存狀態。 當然,河南也不是沒有升級成功的案例。比如,許昌裕豐紡織有限公司其萬錠用工人數僅僅有18人,是世界級的技術水平。但是,河南像這家企業的棉紡企業太少了。 那么,在內需不旺,外需受到東南亞國家低端產品沖擊的紡織產業全球大背景之下,河南棉紡企業不能坐以待斃。“等待是一種生存,只是命運不在自己的手里。企業還是要主動尋找生存的機會。” 上述河南紡織產業觀察人士認為,紡織產業作為“候鳥經濟”的代表性產業,克服制度、技術與要素資源配置的生產障礙,“走出去,或許是一條值得思考的生存路徑。” 事實上,近年來,產業轉移而來河南的沿海紡織服裝企業相當多,這正是產業轉移的生動寫照,那么,在外來產業資本的布局之下,河南本土棉紡企業如何生存?何不也學著沿海紡織企業“一路向西”布局呢? 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