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 杜珉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
我借這個難得機會,把我們的團隊和我本人,近一段時間,特別是近期我們對中國棉花產業的發展、判斷、分析、認識和一些建議向大家做匯報。
我想從這樣幾個方面來看,首先介紹一下我們所處的背景,我想這個問題已經介紹很多次了。我們現在所處背景是一個市場化的時期,因為從1999年棉花體制改革以來就是這樣一個階段,很快我們又進入WTO,處在全球貿易一體化,全球市場一體化的背景。這個時期我們也多邊和雙邊進行金融貿易區談判,實際是處在市場化、全球化,要發展貿易自由化的這樣一個發展的背景下。在這個背景下,我們的棉花產業總體處在一個什么樣的狀態,我們認為盡管從近期來看我們覺得好象是棉花多了,好象我們幾百萬噸的棉花堆在庫里。但從長期分析來看,我們仍然處在一個產不足需,供不應求的狀態,這是我們的一個判斷。
這個從我們國家近年來的紡織業發展可以印證這個問題。從上世紀70年代,我們就成為第一棉花消費大國,一直保持在這樣一個地位。加入世貿組織以后,我們紡織業每年以接近10%的速度,有的說8.6%的速度在增長。近十年來我們做了一個平均的分析,至少每年棉花消費量900萬噸,這是我們的消費量。我們棉花生產又是一個什么狀況?在最近十年,從上世紀80年代以后,我們一直保持著這樣一個地位。入市以來的最近十年,我們的平均棉花種植面積是7800多萬畝,產量626萬噸。我們單產是78公斤/畝。
在這種情況下,盡管一直說我們用占全球面積14.5%的面積生產了占全球26%的棉花,但從總量上來看,我們的產量是不能滿足我們消費量的。因而我們判斷的第三個就是目前我們的市場,應該轉變一種觀念。就是我們的市場實際是兩個市場,這兩個市場怎么解釋呢?就是我們的紡織服裝,它是要在國內消費,有一個國內市場,同時又有一個國際市場。那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資源就應該是兩個資源,一個是國內資源。我們的國內資源年均產量每年都是產不足需,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是兩種資源的結構,事實上我們也是這樣做的。
2001-2012年,我們國家棉花進口量從最初的年進口11萬噸增長到上一個年度達到540多萬噸,我們的增長達到了48倍。年均進口量達到200多萬噸,占我國棉花產量的30%多。特別是在2012年,大量的進口棉花又主要是內外差價的問題,這個就是說我們現在的市場是受全球化的制約。我剛才講我們是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分析一下2002-2011年,我們國家的棉花進口量占國內生產總量的比例從最初的3.8%增長到去年占到差不多有一半,48.8%。我們進口棉占國內消費量這樣一個比例,從最初的3.5%增長到38.4%,這似乎是一個常量。那么與此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我們的出口,因為我們的棉紡織計算它有一個占比的問題,從我們紡織的工業發展歷年報告里面的數據來看,我們每年中國紡織服裝的出口占我們整個紡織產值30%到35%,所以這一種情況下,我們兩個市場是兩個資源在支撐。這是不管我們愿意不愿意,承認不承認,是發生的現實。
在這種判斷和背景下,我們的棉花應該怎么發展。我們是一個人口大國,我們人多地少這是一個自然稟賦。在這樣一個大國,中國政府歷來一要吃飯,二要穿衣,這是一個基本的問題。另外我們要知道,棉暖萬家,衣披天下。先要解決國人的衣著問題,這樣的情況下我們的產業應該怎么定位,剛才我們的紡織工業協會的楊助理在發言當中也說了,紡織業國家對它的定位,它是一個民生產業,傳統支柱型產業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這個產業國家要保持它的正常發展。從棉花來講,棉花不僅在農業、農村,乃至國民經濟發展當中都有著重要的地位。另外,我們的棉花產業對解決勞動力就業,對解決我們的社會穩定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從長期來看,這個產業我們一定要穩定,健康發展,這是我們的基本政策。
紡織需求是穩定的。棉花生產發展恐怕從我們農業角度來看是一個不容樂觀的發展局面。有人說,棉花最早在2000多年前是一個自西南向中部、向東部漂移的一個現象。近期又漂移回去了,說現在棉花又自東向西在飄移,重新挪回西北。但西北有一個很大的制約問題,水資源制約,這是不容忽視的。第二個受遠離內地的制約,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棉區一定不能放棄,雖然這難度非常大。棉花我們知道土地資源有限,水資源有限,勞動力成本不斷上漲,這種情況下怎么發展棉花產業可能是值得我們大家都要關注的問題。特別說到黃河流域,典型的是河南,原來是棉花第二大省,河南這幾年棉花下降幅度達到了50%,一半的棉花都沒有了。這種情況下我們怎么滿足國內穩定,不斷發展的紡織需要,這可能是我們未來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
另外,我們現在從入市以來,國內外的棉花價格關聯度之高,我們做它的相關性分析達到了90%以上,這個相關度非常高。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想不想它總是在對你發生影響,這是一個現實。
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博弈下政府怎么取舍,怎么選擇,這對我們做政策研究,特別是政策決策部門,它的復雜性就越來越大。這一種情況下我們業內需要用我們的智慧,需要用我們的腳踏實地的精神來決策我們棉業發展的政策。我們的棉花政策從近期來看大概有這樣幾個部分:一個是國內支持,一個是市場調控,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大家所議論的國儲的問題----收儲;另外一點就是進出口貿易政策,同時還有一個紡織發展政策。我們看一下近期,我們棉花的生產扶持政策,大家看一下我們列在這里有很多項,這是我們近幾年對棉花生產的扶持政策,我不一一介紹了,因為時間有限。這些政策,這幾年來在棉花生產的發展中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否則你就不會像我們現在有7000多萬畝的棉花能生產出這么多產量,這里面棉花生產支持政策在這里面起著相當大的作用。這些作用對于我們現在的棉花生產起著相當至關重要的作用。我記得哪位領導說過的,我們就目前的這個政策的虧損10%,這是我們生產的政策。占據我們年虧損的10%,這是我們的儲備政策。
第二個,我們再看一下國內調控,我記得以前會議上我講了,這個政策我們應該客觀的來看待他,這個政策的出發點,目標都是非常好的,是良好的,它的出發點目標都是好的。它在操作上、執行上是有執行力的,是有操作手段的。但是這個政策又是不經濟的,為什么不經濟?它的操作成本太高,這一個操作成本昨天已經有很多專家都評了,我不再說了,操作成本太高。最后的效果恐怕我們沒有達到我們想要的那個目標和我們想要的那個效果。所以在這里,我認為它可以剎車了。
另外還有一個進口政策,進口有的人非常關心我們的棉花會不會重蹈大豆覆轍,這幾年我們一直回答不同部門和領導的問題,在這里可以負責任的說,我個人認為棉花不會重蹈大豆覆轍。第一我們的國門守著,有配額,89.4萬噸;第二棉花產業鏈很長,誰也不會在某一個產業鏈把整個產業控制,所以我們認為棉花發展是穩定的,沒有這個問題。但我認為它的問題,進出口問題應該是保證我們的低關稅配額以外,其他的應該以滑準稅,目標價格解決我們的進口問題。剛才我講了我們是兩個市場在消費,所以應該是兩種資源在支撐,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怎么取舍我們的政策,這需要考慮。
第四個問題就是我們想說的政策建議。很簡單,首先我們還是要穩定供給,畢竟我們有十三億人口的穿衣問題。我們計算了一下十三億人口穿衣問題,如果按照我們的基本需求量,我們棉花應該在8000萬畝,我們的目標,當然我們要保證在7000萬畝以上。棉花產量應該在700萬噸,這是我們國內的基本需求,這一個難度還是有一些的。盡管我們各個部門今年說棉花生產怎么樣,統計口徑的問題。但是這一個量是不能夠丟的。在這一種情況下,國內應該考慮在棉花生產上進行什么樣的扶持,當然我們最近農業部也在做這樣的努力。
棉花我想最近發現難度很大。在棉花生產上,第一我們棉花受糧食安全制約,18億畝紅線不能動,怎么樣發展棉花。第一我們要向鹽堿地發展,棉花有一個耐堿耐旱的特性,向這些地方要面積。同時從科研,科技上要產量。包括國家對棉花的栽培模式,遺傳育種,包括棉花機械化的普及,減少勞動力成本,要向這個要產量。在生產上要加大我們的國內扶持。
第二國內政策調控上。我認為我們方方面面,今天也有有關的主管部門到會,我想應該未雨綢繆,任何政策不能臨時抱佛腳,現在我們的政策應該考慮未來應該怎么樣走。昨天很高興聽到發改委有關領導的發言。其實我們有關部門也認識到這個問題,但是要及早調整這個政策。剎車是一個問題,未來怎么樣走是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我們要及早的來討論。
另外在貿易政策上,我們認為應該提高它的透明度,改進和完善棉花進出口的調控政策。這一個政策還是要以在堅持低關稅配額情況下,其他的地方主要應該以滑準稅,目標價格來控制這樣一個進出口的節奏和進出口的量。這樣一方面減少了尋租,也減少了一些社會不必要的傳聞和一些不必要的對政策的折扣,我們真正做到透明,高效的去運行這個政策。
最后我想在這里也倡議一下,我們還是要加快信息整合力度,我們要構建國內客觀、真實,權威的棉花產業信息。我想這是一個老話題,但在這里面仍然要提。我想就目前國內這樣一個部門結構的情況下,可能我們在座是很難改變它的結構,我們沒有那樣一個能力。但是我們有能力做到的是我們不光想知彼首先要知己,要把自己的事情先搞清楚。這樣的思想指導下,我想農業部門,這幾年的主導思想是把我們自己的家底都搞清楚,怎么樣把我們生產的事情先搞定。
我們從2010年建立了全國棉花生產監測系統,主要是監測生產,從1月到12月。在這個生產監測的情況下,我們的監測達到全國棉花304個縣當中,我們對250個縣進行監測,監測的范圍達到了目前國內棉花面積的90%以上。在此情況下,盡管這樣我們還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完善和不斷精益求精的過程。盡管我們這里面還有很多問題,但我們努力把生產的事情自己說清楚。在這種情況下,我也倡議其他的部門把自己的事說清楚,讓我們的數據都能夠成為國家統計局的較對數據。
今年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以后,和農業部,也和我們進行溝通。在這個溝通的情況下,我認為在生產上我們做到了力所能及的事情,所以在這個方面我們各部門要做到最后對國家統計局做一個很好的參考,因為我們也不能取代它,它畢竟是國家的權威數據的發布部門,所以我們做它的校對數和它的參考部門,最終我們國家應該是一種聲音,一個數據,這才能讓我們政府在決策上有一個正確的判斷。讓我們的產業,我們產業鏈每一個利益主體能夠做出正確經營決策,這樣一來我們的棉花產業就會朝著健康,穩定的目標發展。
謝謝大家。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