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姍姍來遲的中國2013/14年度棉花收儲預案,期市反應波瀾不驚,因此前早有預期;市場更期待的是另一只靴子,即政府將如何拋售現有的巨量棉花儲備。
實際上,無論價格如何,中國繼續收儲令棉花行業人士頗感失望,因為連續兩年的收儲已經讓中國政府成為棉花市場最大的買家和賣家,以及市場的價格確定者,令冠有“發現價格功能”的棉花期貨陷入“無倉單之困”,并多次引發多頭逼空行情。
而“拋儲”的很多細節很不明朗,比如拋儲的棉花品種,數量以及價格,更重要的還有拋儲的棉花是否允許制成倉單流通,這些將給目前平淡無奇的棉花期市帶來些許曙光。
“拋儲政策是比較厲害的,決定了倉單是不是流通,如果堅決不允許流通,做多(棉花)就肆無忌憚,...在等待最后一個靴子落地。拋儲定了,方向就定下來了。”華泰長城期貨棉花專家曹祥輝稱。
新年度收儲政策一般在棉花種植前的2月底3月初公布,而今年則晚了一個多月,顯然已無力改善跌至十年低位的棉花種植現狀。由于收儲價格具有吸引力,中國2012/13年度約有90%的棉花已收入國家儲備。市場猜測中國目前擁有棉花儲備1000萬噸左右,已超過中國一年的需求量。
市場人士坦言,雖然需求復蘇,但由于棉花市場的期現割裂,棉花期貨已經基本無法為現貨企業提供套保服務,令現貨企業紛紛退出期貨市場,投機者為主的棉花期市降低了1305合約的逼倉風險。
而在目前格局下,能夠令目前棉花期現割裂局面有所改觀的一個關鍵點,就在于未來拋儲政策中是否會允許拍儲棉花制成倉單進行流通,否則,棉花期貨仍將是“一潭死水”。
不過,曹祥輝表示,目前下游棉紡企業的訂單正在復蘇,開工率正在上升,雖然整體低于往年平均水平,但需求復蘇一定程度會支撐棉價,而新年度棉花收儲價格亦將讓市場穩住底部。
格林期貨棉花分析師馬占亦強調,從歷年的拋儲政策和價格來看,國家既然要保護農民和下游紡織企業的利益,應該不會對市場打壓太大。“棉花價格短期將震蕩爬升,收儲有一定提振作用,不過盤面利多出盡,按照往年的情況,收儲結束后,價格會趨向下跌,最后跌破收儲價,今年可能也會出現慣性下跌。”
中國2013年度中國棉花臨時收儲預案顯示,該年度將繼續敞開收儲,臨時收儲價格較上年度維持不變,即2013年度棉花臨時收儲價格為標準級皮棉到庫價格每噸20,400元,收儲質量按新棉花標準執行,此舉符合市場此前普遍預期。
市場期待政策更明朗
實際上,在政策市的背景下,中國棉花的價格跟供需之前的關系已經不是很大,而更多跟隨政策面波動,這一市場遂被眾多投資者拋棄,期市成交量跌落歷史底部。
中國已經連續兩年收儲棉花,由于下游紡織需求不旺以及國家收儲價格遠高于進口棉價格,中國2012/13年度約有90%的棉花已經收入國家儲備。與此同時,中國國儲儲備棉數量龐大,已成為中國最大的棉花供應商,而進口棉花配額數量有限令下游企業難以采購便宜的進口棉。
無論買還是賣,都是中國政府在主導棉花市場。市場人士對這種“統購統銷”的計劃模式時有詬病,未來棉花應該回歸市場經濟。
“就算現在公布了收儲政策,下一步(棉花市場)政策還是不明朗,投資者仍在觀望的比較多,沒有操作空間。”馬占坦言。
業內人士強調,國家棉花收儲政策已經進退兩難。今年棉花收儲政策的公布時間比往年晚了一個多月,反映出政府對收儲政策亦有分歧,未來取消收儲政策而轉為直接補貼農民等方式的可能性很大。
而上月末中國棉花協會的形勢分析會亦指出,臨時收儲政策對穩定市場、保護棉農利益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該政策不可長期持續,建議國家在穩定棉花生產的基礎上,統籌兼顧產業鏈各方利益,考慮國內外兩種市場、兩種資源,建立棉花產業發展的長效機制。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