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9月新棉親切“對臉”新國標
進入9月,河北天氣以晴好為主,雖有陰雨但轉晴較快,又及實施棉花新國標而明顯釋放出積極的推動力,致使棉花質量好于去年已成定局。 9月下旬,本刊記者走訪河北省纖維檢驗局及相關企業,了解新國標的實施情況,總體感到樂觀與鼓舞。 顏色級實物標準飛出河北,落戶八方 實施新國標,需要制作出棉花顏色級實物標準,這是實施檢驗的前道工作。實物標準制作流程非常復雜,大致包括棉樣的采集、棉花預處理、配棉、皮棉的測試、樣塊的制作等環節,從選品種到定地塊到加工、倉儲、制作標準、測試,整個流程非常長,工藝繁瑣,難點重重。 河北省纖檢局局長陳慶林對記者說:“今年是棉花新標準實施的第1年,更是河北省纖檢局極不平凡、面臨考驗的1年。” 他介紹道:建立適應儀器化檢驗的棉花質量標準,研制中國棉花色特征圖及色特征級實物標準體系,是棉花質檢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中國纖維檢驗局和河北省纖檢局一道,經過8年的研制,建立了棉花顏色分級體系,于今年正式推行顏色級。顏色級的實施,實現了采用儀器化檢驗棉花顏色分級,實現了對籽棉細分、精細加工和精細配棉,有利于實現國棉資源的高效合理配置;適應了目前我國棉花是分散種植、分散加工,在收購環節需要實行感官檢驗、加工環節實行儀器化檢驗的模式,紡織企業也可以使用儀器化檢驗數據配棉。 記者來到距離石家莊市區大約半小時車程的河北省質監局科技園,園區內正在施工,中間矗立著的兩棟提前竣工的大樓,便是國家棉花顏色級實物標準研制中心。在制作車間和標準冷藏倉庫,除兩三位看守人員外,只剩下大型的儀器和空空蕩蕩的操作車間。只有從冷藏室內排列整齊的上千套顏色級實物標準, 可以讓記者感受到曾經有兩百多人在這里熱火朝天制作實物標準的景象。 “顏色級實物標準既要符合人的感官,又要符合儀器檢驗,這一點非常難。而且一套標準36塊棉樣,這36塊棉樣必須均勻分布在棉花色特征圖上,使標準出現的形態,比如疵點、籽屑、白星,包括纖維梳理加工的形態等等,都要符合代表性棉樣的形態。為此,時時刻刻的調整比對從選棉、加工、測試開始,貫穿于實物標準的始終,不能出哪怕一點的不一致。”一直工作在標準制作一線的李紅娟對記者說。 河北省纖檢局副局長陸世棟介紹道:“現在工作人員都去全國各地進行棉樣采集,所以中心沒人。經過8年的反復試驗和技術突破,國家棉花顏色分級體系已完成。河北省纖檢局承擔了制作45000套實物標準的任務。” 他介紹,為確保安全性,8月中旬,河北省纖檢局派專車專人將實物標準送至全國各地。這45000套的標準是年初中纖局通過對全國各地纖檢機構和棉花加工企業、棉紡企業的需求進行調查摸底而得出的數據。各省份棉花產量不同,棉花加工企業數量和纖檢機構需求量不同,所征訂標準的數量也不同。其中,新疆作為我國最大的棉花產地,其棉花加工企業數量達到800多家,標準征訂達到3000多套,湖北、山東、河南等其他棉花主產省份的征訂數量都是四五百套,各地一些大型棉紡企業也征訂相當一部分。 纖檢機構順利開檢,準備充分,謹慎從容 9月13日,河北省纖檢局的檢驗員董文穎檢完今年河北省按照新標準公檢的第1份棉樣,臉上露出自豪之色。 “從檢驗技術上說,實施新標準是完全沒有問題的。”董文穎告訴記者,“雖今年是實施新標準的第1年,但幾年前河北省就開始實施新標準的準備工作。去年和前年公檢檢驗品級時,我們就同時通過顏色級進行檢驗,并參考企業的反饋不斷完善。” 記者看到,實驗室里8臺HVI都在有條不紊地運行中,檢驗員熟練操作著儀器,毫不遲疑。 河北省纖檢局副局長張玉冰說:“今年是棉花新標準實施開局之年,中儲棉將按照棉花國家新標準進行收儲,對棉花加工入儲質量要求更高;新標準的實施對于棉花企業和棉農來說都將是新的挑戰,企業在收購加工中如何認真執行新標準,棉農如何接受,這些都是我們今年面臨的實際問題。從檢驗角度說,我們通過細致的準備工作,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儀器化檢驗中的科學、準確、快速的優越性,使新標準的實施更加到位。” 據介紹,在距公檢開始的兩個月之前,該局就開始內部培訓,每周有兩次學習,主要內容為學習文件、熟悉儀器操作等。 除了內部培訓,河北省纖檢局還加大對棉花加工企業的培訓力度,在全省范圍內舉辦“棉花新標準宣貫班暨棉花顏色級感官檢驗技術培訓”,全省400型新體制棉花加工企業共254家參與培訓,培訓人數達到744人,覆蓋面差不多可以達到100%。 1位參加培訓的學員反映,這次培訓加深企業對新標準和棉花實物標準的理解,對今年棉花加工企業的生產有很大幫助。 在通過培訓提高檢驗員素質的同時,設備維修保養也是備戰2013年度棉花公證檢驗的一項重要工作。河北省纖維檢驗局特意組織1支服務于河北省內的HVI維護保養隊伍,9月1日以前,全局針對2013年公檢的儀器維修、保養、檢測、車輛調度、物資配送等硬件準備工作全部完成。 為迎接新標準的實施及進一步規范工作流程,河北省纖檢局從2009年就開始著手流程管理系統的開發,保證檢驗的準確性,避免操作人員出現失誤,從而保證公檢質量。這套新的管理程序將很快投入使用。 “檢驗已開始一周多,但檢驗量還很少,截止到9月22日,只達到2000噸。”棉花檢驗科科長馬練兵說,“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檢驗高峰會很快到來,對此我們已做好充分準備。” 加工企業找“感覺”,積極適應新標準 河北省纖檢局張書雅副局長帶領記者采訪石家莊辛集市鑫奧棉花公司。這是1家規模不大但經營10多年的棉花加工企業,去年完成改造,上400型的生產線。 “我們是9月8日開秤的,現在只收兩三萬斤。周邊像我們這樣的棉花企業還有三四家,新標準出來后,都沒有像以前一樣大批量地買進,怕拿不準,一時還把握不好新標準的質量要求。”趙老板如是說。 這位老板還去周邊市縣轉一圈,想了解別的企業購買棉花的情況,但也只是看看,沒敢下手買,最后空手而回。對于按照新標準收儲,他心里多少是有一定底數的,因為他手下有幾位技術很過硬的檢驗員。特別是一位叫趙占存的老檢驗員,經驗豐富,不僅參加省纖檢局組織的新標準宣貫培訓,還帶領其他人認真研究新標準,而且頗有體會和想法。 “前幾天,我們加工的第1批棉花已送檢,檢驗報告雖還沒到手,但我們已知道結果,主要指標和我們判斷的基本一致。”趙占元較得意。 不大巧,這天因下雨而沒有開秤,記者問廠院里堆放的兩個棉花垛有何區別? “1個質量好一些,我判斷應該是白棉3級;另1個質量差一些,可能是淡點2級以上。”趙占元對記者解釋。 據報道,隨著市場的開放,棉花混等級加工現象也比較嚴重,甚至有些棉花加工企業投機取巧,人為地混等混級。新標準實施后,由于指標更加細化,就更容易檢查出混等混級,所以加工企業就應該更加嚴格把關。對于人為地混等混級,以及樣品與內容不符的問題,纖檢機構規定兩側取樣的要求,這一點也受到了遵規守紀企業的歡迎。 “標準是更加科學和細化了,但是否能嚴格執行,不讓老實企業吃虧,也是我們所顧慮的。”趙老板有些擔憂。 “首先,在行風上我們有嚴格的規定和措施;其次,在技術上我們做了充分的學習和培訓。這一點棉花加工企業應該放心。”張書雅副局長解釋道。 在趙老板看來,河北的棉花加工企業都在積極琢磨這個新標準,只是重視程度、體會的程度不一樣。因為不弄明白,就很難買好棉花,而按照新標準,軋工質量也是重要指標。過去能行的,現在可能不行。摻混加工出來的棉花,經過檢驗之后可能被降級為淡點污棉,或更低級別,甚至超出收儲范圍。即使在收儲范圍內,價格也會大大吃虧。 “雖今年棉花減產已成定局,但棉花質量肯定好于去年。”趙占存相信,國家按照新標準收儲,入庫的棉花質量也肯定會好于去年,這也是可以確定的。 紡織企業反應慢,對新標準態度不一 紡織企業如何看待新標準?記者來到石家莊常山恒新紡織有限公司。 “我們主要是做高支紗的,用棉的百分之八十是進口棉。雖外棉使用占主體,但每年還是會使用一定量的國儲棉。”采購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 由于恒新走的是高端路線,所以一直重視棉花的質量指標。該廠在2004年就進口了纖檢系統普遍使用的HVI檢測儀和AFIS檢驗儀器,由此提供生產所需要的棉花質量指標。 “對于新標準,可以肯定地說,這是棉花標準的巨大進步,不僅與國際標準接軌,而且它與紡織企業用棉習慣吻合起來了。所以,新的棉花標準體現了前瞻性和實用性。”胸前佩戴著共產黨員徽章的檢驗工程師曹雙全說。 在他看來,前瞻性是指我國紡織產業遲早要走精細化的道路,而精細化的產品必須依靠精細化的原料標準,棉花新標準做到了這一點;實用性是指現在已對用棉有精細化要求的企業,可以直接使用按照新標準檢驗出來的質量指標。 對于紡織企業重視新標準的程度,曹雙全認為:“這要看企業的需要和習慣。生產低支紗的企業,他們對棉花質量要求不高,再加上習慣于按照自己的標準配棉,他們對新標準自然不大在意,即便是過去的品級標準對這些企業來說,也不大在意。” 曹雙全以集團內的新廠與老廠做對比進一步解釋道:新廠由于一直使用HVI檢驗數據配棉,所以接受新標準沒障礙,可以說會很習慣;而老廠過去一直按照自己的標準配棉,一旦開始使用新標準配棉就會很不習慣。 對此,陸世棟也形象地比喻,這個不習慣,好比人到了一個新地方轉向,怎么都轉不過來。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紡織企業都像恒新一樣,正如曹雙全所言,目前大多數紡織企業還不會馬上使用新標準配棉,這肯定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 對此,恒新采購部負責人認為:“這個過程不管長短,但可以肯定的是,新標準離紡織企業是漸行漸近的,因為無論你是否使用新標準指標來配棉,棉花的采購都已踏在新標準之路。” 另據河北省纖檢局對宏潤新型面料有限公司、邯鄲騰龍棉業紡織有限公司等4家紡織企業的調查反映,普遍對新標準的實施比較認可,檢驗證書能夠提供棉花的各種物理指標。通過這種物理指標可以指導配棉使用。但紡織企業同時也提出新標準剛剛實施,感覺不一樣,還需要適應,還需要較長時間實踐,一時很難準確掌握,希望纖檢部門在技術指導、培訓方面提供幫助。同時,建議部分指標能否設定最低限,便于企業采用檢驗數據。 專家聲音:新標準引領產業升級,期待縮短適應過程 陸世棟作為參與中纖局研究和起草新標準的專家,針對當前新標準實施狀況,對本刊記者談了如下看法: 其一,9月1日實施新標準,到目前還時間太短,看不出什么狀況。總的感覺是,相關各方面對新標準還缺乏了解,似乎是纖檢機構一頭熱。但隨著時間推移,各方面會越來越重視,因為標準的變化是革命性的,影響作用會自然傳遞開來。具體說,棉花加工企業會好一些,因為他們已開始收棉花了,什么樣棉花,按什么價格收,買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加工后的賣價。但貿易商,特別是大的貿易商,以及交易市場等環節,還對新標準缺乏認識,還不清楚質量指標與價格的關聯性,以及對整個產業鏈的影響作用。 其二,從我了解的情況看,很容易有這樣的誤解,就是認為新標準是用顏色級代替了過去的品級。其實不是這樣,新標準是取消了品級,增加了顏色級。兩種概念的表示含義是不同的,理解為“代替”,會簡單化地認為顏色級與品級是一個范疇。其實,過去的品級是表示棉花質量的綜合性指標,不是一項,是多項;而顏色級是由“色特征級”修訂而來,是單項指標。所以二者的含義完全不同,不能說是代替。明白這一點很重要,會減少在價格上的誤判。 其三,對加工企業來說,要積極摸索,實質問題就是要學會算賬,解決如何賺錢的問題。過去的標準實施40年,他們知道如何去買棉花和加工棉花。這個問題我講不清楚,也沒人知道,只有他們自己去摸索。這需要一個過程,可能需要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聰明的經營者會適應快一些,也就會更容易賺到錢。比如,以前的品級3級,如果現在是白棉3級,但價錢可能完全不同,因為其他指標好,可以漲1000元或2000元,差距會非常大。不明白,就會吃虧。 其四,新標準比老標準更接近紡織業的配棉需求,這一點是肯定的。在原來的棉花分級標準下,紡織企業的用棉通常有一套自身的標準。采購按國家規定的品級標準執行,配棉采用的是注重物理指標的自定標準。所以,過去經常會出現原料采購部門與檢驗部門打架的情況。比如,采購部門買到了合格的4級花,但實際使用卻不行,問題就出在其他指標上。老標準可能體現不出其他需要的指標,而新標準細化到4個顏色類型13個顏色級,非常接近于企業習慣的配棉標準,使企業在采購、配棉環節使用的標準一致。如果讓我提點建議,我就建議紡織企業的老總、至少是常務副總,要盡早地熟悉新標準,這樣可以通過使用新標準提供的質量指標加成本管理,減少高棉低配。這里沒有技術上的問題,純粹是管理上的。 至于說到目前很多紡織企業對新標準似乎還沒什么概念,或者說不大重視,我覺得這也是意料之中的。新標準在科學性上的進步是肯定的,但它指向的是對棉花質量指標的高追求。換句話說,新標準是有較大前瞻性的,是指向我國紡織產業升級的。眾所周知,我國紡織產業必須走轉型升級之路,不然將來會面臨低端產品競爭不過東南亞、高端產品競爭不過發達國家的局面。當紡織產業或是相當一些企業對棉花質量指標有高要求的時候,如果我們還沒有一套科學的標準,那我們的紡織產業就慘了。 其五,作為纖檢機構和新標準的主要起草者,我們當前的任務就是要密切觀察新標準的實施情況,及時發現實施中的問題,并迅速研究解決辦法。當然,推行棉花顏色分級體系,在我國是新生事物,在國外也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美國從上世紀初開始研究儀器測試顏色級,到上世紀80年代進行儀器測試和感官測試并軌,再到2001年全面采用儀器檢驗顏色級取代感官檢驗,經歷了近百年的歷程。我們在對棉花顏色分級體系的推行過程中,同樣也要經歷一個不斷調整、不斷完善的過程。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