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棉花“笑對”困局
據自治區農業部門統計,2012年,新疆棉花總產量占全國棉花總產量的比重首次超過了50%,達318萬噸。 作為國家重要棉花產區的新疆,已連續20年實現棉花種植面積、單產、總產和調出的全國第一,可在棉花增產豐收的背后,棉花種植成本不斷提高、勞動成本的不斷上升、棉花價格持續走高等等一系列市場環境變化,給新疆棉花種植制造了新的難題,也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市場供需形勢發生逆轉 新疆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所長孔慶平介紹說,2008年前后,中國棉紡織工業憑借其低廉的勞動成本在世界范圍內異軍突起,帶動了國內市場對棉花的大量消費,一度達到1100—1200萬噸的高峰。而2008年全國棉花產量在750萬噸左右,根本無法滿足國內市場的消費需求,所以對外依賴度很高,需要大量進口。 2009年,世界經濟開始出現衰退,棉紡織行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減退,國內棉花的消費量也隨之減少。據有關部門統計,2012年全國棉花消費量在700萬噸左右,其中有近400萬噸棉花從國外進口。2011年國家收儲棉花剩余近300萬噸,2012年全國棉花產量660萬噸左右,所以,目前棉花的供應遠遠超過了棉花所需消費,與2008年的市場供需情況截然相反。 孔慶平說,棉花供需失衡,將導致棉花出現積壓,庫存爆滿,長時間的積壓還會降低儲備棉花的品質等級。更嚴重的問題是,供需不平衡將導致產量不均勻,還會直接影響到第二年的棉花價格。棉花價格波動,對棉紡企業和農民都將造成不良影響。 中國的棉花種植大多屬于高投入、高產出,依賴人力進行的小規模生產,棉花種植成本較世界其他產棉地區高出很多。和一些農業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在棉花種植方面,給予的優惠政策和資金扶持力度也少。 孔慶平和記者粗略地算了一筆賬,中國棉花種植只有每畝15元的良種補貼,加上農機補貼、綜合補貼,棉花每畝補助也就在30元左右。而美國對其國內棉花種植的補助可達棉花種植成本的30%—45%,棉花成本效益不斷降低按當前美國棉價核算,每畝補貼資金在350元左右。這樣的補貼差距,再一次拉高了中國棉花的市場價格,減少了國內棉花的市場競爭力。 孔慶平說,在內地一些棉花產區,棉花的畝產在70公斤左右,按照當前20400元/噸的收儲價格,每畝棉花毛利在1428元,勉強趕得上種植糧食的收益。但棉花種植比種糧食更費時費力,所以農民肯定更愿意選擇種植別的作物。新疆種棉具優勢有前景 目前,國內棉花市場需求正在減少,棉花比較效益較低,這將加速內地棉區的萎縮。 據孔慶平介紹,我國對棉花的基本需求量依然很大,這將逐漸迫使棉花種植向更適宜、更高產高效的地區轉移。而新疆憑借獨特的自然條件,棉花增產增收的潛力非常大,加之目前新疆一些地區棉花的平均畝產已經接近140公斤,單產的提高帶動了棉花比較效益的提高,可幫助新疆棉花“站穩腳”。近兩年來,新疆棉區也在向規?;?、集約化發展,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高,規模效益可在今后逐漸實現。另外,棉花新型技術對其增產增收的支撐也更加明顯。新疆棉花六七年后將逐漸形成1000萬畝規模的優勢產區,屆時,優勢產區的棉花畝產將達到200公斤。 孔慶平說,今后幾年,新疆棉花總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比重將逐漸提高到60%,甚至個別年份會更高。 近年來,國家為了保護棉農的種植利益和棉花的穩定生產,制定了棉花臨時收儲價格制度,但臨時收儲價格只能在短時間內穩定棉花的生產,從中長期來看,缺乏對市場行情的判斷和預期。 孔慶平認為,國家應該從戰略高度重視棉花的收儲價格制度,建立與匯率、比較效益掛鉤的穩定的最低保護價格制度,讓紡織企業和棉農有一個穩定的中長期價格預期,保持棉花的穩定配套生產。穩定的最低保護價格制度將能夠綜合運用市場信息,讓棉花生產有效地受到市場價格的調動,避免價格波動帶來棉花生產不均勻,減少對農民和下游紡織企業的沖擊,對穩定國內棉花市場行情意義重大。同時,他還希望國家能加大對棉花生產的直補力度,把棉花生產納入農資直補,加快推進棉花生產機械化進程,推廣以機采棉為核心的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降低棉花生產的用工量和用工成本,提高棉花生產效率。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