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棉花農場巨頭庫比棉花生產基地(CubbieStation)可能會被售予一個中國企業牽頭的財團,這讓當地政策制定者像紡錘一樣轉了起來。
澳大利亞國庫部長斯旺(WayneSwan)已批準山東如意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和澳大利亞羊毛加工企業LemprierePtyLtd聯合收購庫比的方案,條件是山東如意集團在三年內將其80%的權益降至不超過51%的水平。庫比擁有4.2億澳元(合4.31億美元)的資產。
收購的資產將包括昆士蘭州西南部Murray-Darling盆地一條支流的沿岸三處共9.3萬公頃的地產,以及河流上蓄水容量共計5.39億立方米(超過整個悉尼港)的大壩。收購價格不到3億澳元。
2009年,庫比集團(CubbieGroup)因負債3.2億澳元進入自愿管理破產程序,迄今已三年,此次收購將結束這段歷史。斯旺在批準收購方案的時候,還要求山東如意集團探索在其降低持股比例的過程中讓庫比公開上市的可能性,并確保其在董事會中的席位與其在財團中的持股比例相符。
斯旺上周發表聲明說,收購方案將結束這種長時期的不確定性,從一個方面確保庫比集團繼續運營、保護迪蘭班代(Dirranbandi)和圣喬治(StGeorge)地區的就業,并支撐其經濟活動。
他說,政府歡迎外商投資澳大利亞,并繼續確保投資符合澳大利亞的國家利益。
財團發言人倫普里爾(WilliamLempriere)說,他預計收購將在年內完成管理庫比資產的公司麥格拉思尼科爾(McGrathNichol)的發言人提到了庫比目前所處的境況,但表示出售過程沒有中斷。
糧食價格四年內三次大幅上漲,使農業投資再次進入“菜單”。糧食進口國、特別是中東和亞洲國家的政府和民營企業為保障將來的供應,已經開始大片收購澳大利亞等糧食出口國的農業用地。
一些人認為,此舉有助于填補農業投資缺口,從而實現聯合國預計的2050年之前滿足世界所需必須增產70%的目標。畢馬威(KPMH)農業事務部負責人內皮爾(PhillipNapier)說,澳大利亞過去50年的發展一直仰仗外商在制造業、礦業和現在的農業等諸多行業的投資,將來這種依賴有增無減。
但另有一些人認為,這些投資令外國政府控制了澳大利亞的關鍵資產,代價是犧牲了本地農戶的利益。昆士蘭州參議員巴喬伊斯(BarnabyJoyce)說,從庫比的規模來看,它是澳大利亞棉花產業的一筆“戰略資產”,不應該賣給山東如意集團那種“不透明”的外國公司。
喬伊斯說,這樣一來,澳大利亞最大用水牌照、南半球最大灌溉土地的持有者落入了外國人手中;如果將它分拆,我們就可以讓它留在澳大利亞農戶手里。
澳大利亞已經有75%的棉花產量出口到中國,同樣出口到中國的還有食用油等副產品。棉花產業服務機構CottonAustralia的首席執行長凱伊(AdamKay)預測,農戶未來幾個星期種植的棉花將收獲400萬包左右的產量,低于去年創紀錄的500萬包,原因是國際需求回落導致棉花價格降低。
他拒絕評論收購庫比一事,但表示澳大利亞需要為農業部門建立一個登記外國人持有土地情況的聯邦登記制度,這樣才能對外商投資進行更加合理的討論。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分享按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