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中旬以來,江蘇鹽城主產棉區籽皮棉、棉副產品購銷報價均呈下調之勢。以大豐市為例,5月20日以來,329級皮棉公檢到廠(現結)報價已經跌入19000元/噸,實際成交價位18600-18800元,比月初每噸下跌500元以上;軟三硬四級籽棉資源稀少,收購掛價每斤3.50元以下操作,比年后高位價段每斤跌0.60元左右;棉籽量少價降,近日報價1.05左右,棉粕徘徊于2000元一噸上下,棉油8600-8800元一噸,棉殼920元一噸,混合型短絨4700元上下,均比年節后有幅度不一的下跌。同時棉副產銷已經臨底部,多數地方有價無市,棉副企業正擬轉戰油菜籽收購加工。
棉價下調,棉企經歷新的經營困局,而不夠穩定的紗線布市場和接單明顯減少的紡織企業更是心中忐忑,無法應對這低迷的棉市棉價。目前,棉企正處于2011年棉花年度的扎賬清尾期,整體效益下滑己成鐵定事實,一些前年負虧的企業甚至在2011年棉花年度沒有運營,而日漸加重的市場疲態,把棉企推向進-步糟糕的境地,如果說2010年的“黑色之秋”把棉市棉價拋上天的話,那么,眼下棉企紡企所經歷的則是史上最苦最難的日子。
從生產方面看,當前正屬國內地區棉花春播移栽的關鍵時期,江蘇套栽棉已經基本下地,麥油收獲后仍有不足半數接茬棉需移栽。地膜棉也已經到梳定苗時節。早期調查預測的植棉面積下滑在最近各地的春播移栽中已經得到明確證實,江蘇的植棉面積下滑將超過20%,個別主產區的一些鎮區下降的幅度達到30-40%。近期出現的棉市低疲對于生產者而言,其心理表現是復雜的。從理論上講,棉花種得少了,如總需求不減,那么秋后棉花應該是值錢的;而中國這樣一個大國實行棉花供求平衡似乎并不難,大量進口加上動用儲備,完全可以解決一時的缺口,這對棉花價格市場同樣可以形成強有力的調整;從實際情況看,農民雖關心不了整個國家的棉花供求關系是否平衡,但他可以拿棉花的生產效益與種其它作物去比,在同等投入,同等管理的情況下,理所當然地選擇什么賺錢種什么。因此,棉市棉價低迷帶給農民的反應是復雜的,即棉花是能種還是不能種?種多還是種少?當然,這個問題無需政府去回應農民。在棉花主產區,更多的分析人士認為,如果棉市再這樣低迷疲軟下去,今明后年為數眾多的中小型、個體私營性質的棉企紡企行將倒閉,而植棉面積的下降則遠非今年之數值了!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分享按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