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價格波動減小 我國棉花消費缺口長期存在
棉花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戰略物資,也是僅次于糧食的第二大農作物,還是涉及農業和紡織工業兩大產業的商品。棉花的生產、流通、加工和消費,與人民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 我國是世界上種植棉花較早的國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產和消費國,還是世界上有影響力的棉花進口國。早在1994年,我國采購棉花的舉動曾經導致紐約棉花交易所棉花期貨價格連續漲停板。2010年,我國棉花大幅減產,國內需求成為推動國際棉花價格上漲的動力之一,紐約棉花交易所棉花期貨價格在投機基金的推動下,4個月內漲幅達100%,并創下歷史新高。棉價何以呈現如此波動?其背后原因是什么?帶著問題,記者采訪了鄭州糧食批發市場高級分析師陳艷軍。 記者:進口棉花份額是怎樣逐年增多的? 陳艷軍:回顧我國棉花生產和進出口歷史,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20世紀80年代以前,由于生產條件落后,棉花單產水平較低,除1973年產量256.2萬噸,在250萬噸以上,其他年份總產量基本在250萬噸以下。由于產量較小,國內市場供不應求,年進口棉花量較大,1979年棉花進口量曾達91.89萬噸。這一時期,總體上處于供不應求狀態。進入80年代,由于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棉花生產積極性被調動起來,產量迅速提高,到1984年,棉花產量創當時歷史之最,達626萬噸,而當時的消費能力只有300萬噸左右,市場出現了相對過剩。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國棉紡工業發展較快,1989年,年棉花消費量達到400萬噸左右,而同時棉花生產出現滑坡,國內棉花供不應求,棉花大量進口。20世紀90年代,我國棉花生產比較穩定,除了特殊年份的1993年和1999年,其余年份棉花產量均在450萬噸左右,基本能夠滿足生產經營的需要。本世紀頭10年,由于新技術在生產中的推廣,除2002年和2003年棉花產量略低于500萬噸外,其他年份均在500萬噸以上,其中2006年至2008年,我國棉花產量保持在750萬噸左右的歷史高產水平。同時,入世后我國實行開放式的棉花進出口政策,紡織工業在國際市場份額進一步擴大,棉花消費量也同步增加。但與美國、澳大利亞等棉花生產國相比,我國原棉生產成本高,比較效益低,在國際原棉市場中處于不利的競爭地位。在需求拉動和比價劣勢下,進口棉花在我國棉花消費中所占比重再一次擴大。2011年,我國進口棉花數量達到336萬噸,占我國棉花總消費量的30%偏上。 記者:棉花對外依賴的原因有哪些? 陳艷軍:原因分為國內外兩個方面。由于具有較高的對外依賴度,使得我國棉花價格易受國際市場影響。在國際市場上,棉花的金融屬性使得棉花價格在投機資金的推動下劇烈動蕩,并傳遞到國內棉花市場。在國內,我國耕地面積有限,在糧棉油中,我國首先要確保糧食生產和自給率,棉花并不排在第一位。我國棉花種植面積難以擴大,在棉花生產技術不出大的變化,棉花單產沒有出現質的提高前,預計我國棉花消費缺口長期存在,國際棉花市場對我國棉花價格的影響也將長期存在。 記者:我國采取了哪些措施保障棉價穩定? 陳艷軍:針對國際市場帶給國內棉花價格的劇烈震蕩,為保護我國棉農的種植收益和種植積極性,實現我國棉花生產的可持續性,2011年國際市場棉價大幅下跌之際,我國于2011年9月8日正式啟動棉花臨時收儲政策,對2011至2012年度棉花以1.98萬元/噸進行托底收儲,并在今年3月1日公布2012至2013年度棉花臨時收儲政策,將價格提高到2.04萬元/噸,提前給棉農吃了“定心丸”,避免我國棉花種植面積因價格下跌而下降。 棉花收儲政策的實施,雖然緩解了2011至2012年度因棉花增產導致的供應壓力,但拉大了國內外棉花的價格差距––國產棉當前和進口美棉存在上千元的價差;和南亞地區3級棉形成了8000元/噸以上的巨大價差。國內外較大的用棉成本差異,削弱了中國棉紡織業國際競爭力,到手的國際市場份額出現了“拱手相讓”的局面。同時,因為國家制定棉花收購價格的主要依據是糧棉比價關系,由于糧食價格長期偏低,導致棉花收購價格也偏低,而種棉花投入多,風險大,機械化程度低,勞動強度大,費工費時,加之近兩年人工成本大幅上升,種植棉花不如種植其他經濟作物劃算,因此棉農種棉積極性下降。預計2012年棉花種植面積將低于2011年的504萬公頃。 記者:未來棉價如何變化? 陳艷軍:預計2012年我國棉花價格波動范圍將遠小于過去2年。一是棉花臨時收儲政策的實施,使我國棉花價格底部明確,國際市場的下拉作用減小。二是棉花臨時收儲政策的實施,遠高于國際市場的收購價,使得占2011至2012年度總產量720萬噸43%的棉花進入國儲,也為國家在國際棉價上漲時平抑國內棉價提供了物質保障。同時,國家考慮到收儲的棉花價格成本、倉儲成本、資金利息占用成本及拋儲利潤,在棉價上漲至2.07萬元/噸之前,國家不太可能拋儲。因此,2012年我國棉花價格向上向下空間均有限。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