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是江蘇最大的棉花主產區,棉花購銷全面放開后,大豐、射陽等主產市縣從事棉花收購、加工、經營和氣流紡紗、環紡、織布的各種經濟成分的企業應運而生,規模大小不等,在興辦期初多數企業都挖到第1桶金。但是由于近幾年的棉市不穩,價格漲跌失常,當地不少企業重度虧損,尤其是一些小型私營紡企身單力薄,經不起摔打,走近沒落或“下課”的邊緣。
據了解,近3年來,鹽城所有從事棉花購銷的企業少有盈利的,有的背負著沉重的債務。某蘇皖合作的棉花收購加工企業2010年高進籽棉加工成的數百噸皮棉至今壓庫,如若一動虧損即現,如今“賬上壓力”,“紙上數據”巳令企業日疴加劇,2011年就無力參與棉花收購,工人放假,企業停產。在當地,類似企業還有許多,在2011年棉價暴跌后“賣一噸虧萬元”的割肉時刻,沒有企業有勇氣有實力經受市場嚴刑,而時至今日,拐點并沒有出現,棉企肩負的擔子在沉上加沉。在近期的調查走訪中,幾乎所有被訪企業都反映業務量稀單少,更談不上什么“大單長單”。業務少了,企業只好單班作業或減班生產。某經濟開發區一紡企擔心老熟員工、技師走失,四處找米下鍋,全力廷續生產,但老總告訴筆者,現在手頭業務夠做至5月末,6月份生產接單至今無從著落。某地定報企業中的棉花紡織企業產銷數據也大為倒退,任務指標完成情況難盡人意,位列末端。大豐市某鎮工業園區內,以小紡廠、小布廠居多,一溜看下去,基本上都不很景氣。企業生產量以零散邊小為主,多數捉襟見肘,難以滿負荷生產,小型私企多數關停“下課”在即,據當地人說,有個別紡企老總、承包人跑了,債務、虧損、市場前景暗淡令小規模涉棉企業無力承擔。
采訪中,一些企業經營者不愿透露姓名,因為他們還有業務上的合作伙伴,還有應收應付賬務,涉及經營、資產盈虧的數據、商業秘密也不愿透露,邊拖邊混的企業心理普遍而濃烈。然而,我們也看到,亦有一些企業哪怕尚存一息,也將全力爭取企業起死回升的機會。但是愿籠罩在涉棉企業上的陰霾早日被陽光驅散,呈現棉業經濟的春天。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分享按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