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山東省2012年棉花面積1020萬畝,其中濱州、東營、德州受澇災較重,棉花產量和質量下降,衣分偏低,36-37%。菏澤、濟寧受災較輕,屬豐收年景,衣分38%左右。預計全省平均單產籽棉420斤左右,總產皮棉70萬噸左右。
目前全省采摘結束,收購進度受棉農惜售心理和市場的影響,完成50%以上,進度最慢的應該是菏澤地區,收購進度應該在30%左右,其主要原因:
一、棉農惜售、植棉成本上升,棉農對棉價期盼較高,由于植棉成本特別是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價格的上漲,棉農對今年新棉開秤價的預期普遍較高。為此,一位棉農算了一筆成本賬:化肥180/畝、種子40元/畝,地膜25元/畝、農藥120/畝、耕地60元/畝左右、灌溉40元/畝,總成本約在465元/畝,人工每畝大約需要28-30個工時。二、棉花面積少,棉花商販少,每天收購的棉花不足以其他工作的薪水。三、錢農民不再急需,這也是最近幾年棉花季節銷售變成全年銷售的重要原因。截至發稿時,全省棉花收購價格基本持平,正三級、38%衣分、回潮11-13%入廠價格在4.3元左右,商販收購價格4-4.2之間,交易依舊冷淡。
2012年9月10日,國家棉花收儲正式啟動,臨時收儲價定為20400元/噸,比上年提高600元/噸。該收儲政策對應的籽棉收購參考價約為4.2元-4.35元/斤,比上年有一定程度提高,不過專家表示,這一價格依然未達到棉農的心理預期。本網信息員在菏澤部分棉區了解到,2012年的籽棉產量比去年增產30%左右,東明縣焦園鄉黃家堤村的黃先浩今年種植了2畝棉花,平均單產600多斤,而去年產量僅為400多斤,菏澤牡丹區李村棉農陳玉昌也談到今年的棉花畝產達到600斤以上,是最近幾年的最高產量,豐收的喜悅讓他非常的高興。據陳玉昌說,目前棉花的價格4.2元每斤,畝收入能達到2500多元,除去綜合成本1300元,還能剩下每畝1200的收入,已經很不錯了,明年繼續種棉花,這也是黃先浩和陳玉昌所表示的。
種植成本上升、棉價徘徊不前,這是不少農民表示棄種棉花的主要原因。巨野田橋的王光見表示今年村里基本上沒有種棉花的了,這原先是一個種棉大村,2000年之前棉花面積占據了整個村的70%的土地面積,而今所代替的是綠油油的蘋果樹和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由于化肥、農藥漲價,每畝種植成本比去年提高,這與種糧的收益基本持平,但棉花伺候起來難,費工夫,所以更多的棉農改變了種植意向。
在曹縣,也有不少農民表示不愿再種棉花。曹縣倪集鄉崗后劉村以前是棉花種植專業村,但如今原有的棉田已被大片玉米取代。這里曾經出現過魯西南棉花大王稱號的劉春記給信息員介紹,現在村辦企業和鎮辦企業多了,打工的收入要遠比種棉花強多了,其實也并非種棉花不合算,關鍵是地少,現在農村每口人的人均耕地也就是1-2畝地,如果農民都在家種地不合算,每畝地就算是有2000元的收入,那么你一年也就是不到4000的收入,不如在外打一月的工賺錢,如果農民的耕地多了,每個人有20畝地,每畝1000元的收入,每年也有20000元的收入,再說種地比打工自由,我想那么會有更多的人愿意留下來種地。
2009年山東省棉花種植面積1300萬畝,其中菏澤市種植面積達325萬畝,畝產皮棉85公斤,皮棉總產27萬噸。巨野縣、曹縣和鄆城縣為全國優質棉生產基地縣,其中巨野縣和曹縣為百萬擔皮棉縣,巨野縣和成武縣還分別為全國優質棉育種基地縣和繁育基地縣,巨野縣還是總理基金麥棉兩熟高產開發試驗基地。而今這些縣的棉花面積卻每年都在下降,曹縣和鄆城棉花面積少得可憐,可喜的是成武巨野還有相應的一部分棉花種植支撐著棉花產業的大軍。其主要分布在成武的南魯集、大田集、巨野的營里鎮、大謝集鎮等蒜棉套作區。
其實菏澤地處黃河下游的魯西南地區,屬暖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降水集中、雨熱同季,無霜期220天左右,年平均氣溫13.5℃-14℃,年均降水量697毫米,年均濕度60%以上,日照時數2582小時,能滿足麥棉、蒜棉和瓜棉兩熟制的要求。境內有1300萬畝耕地,為黃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土地肥沃,水資源豐富。棉花生育期間光、溫、水、熱、土等自然資源極適合優質棉的生長要求,非常有利于棉花生長。如何發展棉花的產業,如何讓80年代的口號,棉花大上、百業興旺,要想發、種棉花,再度出現在農民心中,值得關注。
根據調查不難看出,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不適合當代農村的發展,合作社的土地流轉會讓農民更好的種地,那么如何種好棉花則應該考慮的是如何擴大棉花的需求和如何解決糧棉的價格比例以及種植補貼。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