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山東魏橋15日大幅下調皮棉采購價,棉價遭遇半個月內第5次下調,鄭棉指數上周創下自2008年12月以來最大單周跌幅。與此同時,由此導致的恐慌情緒繼續蔓延,棉花產業鏈上的棉農、棉商、紡企都“糾結”其中。
“現在資金不是問題,我們不差錢,棉價也不是關鍵,就是沒有單子、紗價太低。”夏津潤通紡織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潤通紡織”)總經理田連臣18日給算1筆“經濟賬”:目前1噸紗成本是3.3萬元,售價僅3.1萬元/噸,1噸凈賠2000元。其公司4日才開工,打算月底“放假”(意指“停產”)。
棉價、紗價暴跌
2010年11月中旬、2011年3月中旬棉價暴跌的現象又1次出現。
截至15日,四級棉已經累計下調3700元/噸,429級19500元/噸,427級19100元/噸。德州市混級四級左右籽棉收購報價4元/斤左右,比10天前下調0.40元/斤,較2010年11月初歷史最高7元/斤的價格,每斤跌3元,棉農出售給棉販子的價格3.70-3.80元/斤。
就在上周,德州市棉花協會對該市棉市進行調研。據該協會副秘書長馬俊凱介紹,棉商對棉花后市較悲觀,再加上雨季已經到來,此前還在堅持收購的幾家企業也不得不停下來。目前德州市僅有少數棉商存有皮棉,存量200-700噸不等,這些企業虧損已經成定局。
與此同時,國內紗價也在“沉淪”,山東紗價跌幅居前。以山東冠縣紡信發展有限公司(原山東天工紡織集團)為例,其普梳16S純棉紗18日報價是23500元/噸,比5月7日報價低500元/噸。
“我認識的1個紡企老板已經‘談棉色變’,才1萬紗錠規模,年后到現在已經賠200多萬元。”冠縣紡信紹興辦事處負責人張華表示,服企不景氣,現在公司接單非常困難,1個月得賠10多萬元,不開工又怕工人流失——現在工人也不好招。冠縣紡企不少,大部分處于停產限產狀態,考慮到工人因素,只好開開停停。
據張華透露,不止在山東,蘇浙地區中小型紡企大部分也處在“放假”狀態。“公司都是自己的,不到萬不得已,誰都不想關門。”張華說。
跟風魏橋
“棉農抱怨棉價低,棉商抱怨利潤薄,紡企抱怨紗價低,服企也說不掙錢,整個產業鏈從上到下都陷入虧損。”張華說。2010年以來,棉價大起大落,先是屢創歷史新高,漲得讓人心跳,此時跌得又讓人心慌。按理說,棉花有固定的生長周期,如果不是自然災害或大面積減產,每年的行情都相差無幾。但是從多位人士處獲悉,2011年行情尤其不穩定,暴漲暴跌時有發生。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采訪中,多位人士提到山東魏橋。“魏橋資金充足,國家也支持,政策方面也有傾斜,大部分紡企都要看其‘臉色’,跟風買賣。”張華說。
“此次棉價暴跌跟魏橋近期頻繁下調價格有直接關系。作為山東棉價的風向標,魏橋報價一直是眾多企業參考對象。”馬俊凱表示,另外,也不乏游資在期貨市場上炒作,進而影響到現貨價格。最為重要的是,紡織、服裝等下游產業對高棉價難以消化、吸收,致使目前棉紗銷售十分困難,倒逼紗價、棉價下跌。
在張華看來,如今棉市太不健康,需要國家有關部門高度重視。“這不僅跟市場低迷有關,也需要政策扶持,包括稅收、貸款、出口等方面,現在我們都不敢接外單,一接就賠。”張華說。9成紡企復工再陷困境,山東夏津縣是全國優質棉生產基地,常年植棉面積60萬畝左右,全縣棉紡企業達到140家,紡紗規模220萬錠,是“中國紡織名城”。因為夏津縣以中小型紡企為主,在這次棉價大起大落中,當地紡企成為“重災區”。6月下旬在夏津調查時發現,當地8成以上紡企陷入停產、限產的境地。“現在雖然開工,但是跟不開工沒啥區別。開1噸賠2000元,不開1噸得賠3000元,雖然好點,但是得搭上人力成本。”田連臣說,前期停產的夏津紡企9成以上都開工,估計月底也會像其一樣再次停工。田連臣所在的潤通紡織是1家有2萬條紗錠的中小型紡紗企業,用工在300人以上,原料主要是進口和來自新疆的二、三級棉,目前二者平均進價是22000元/噸,比國內稍高。“2010年當地棉花質量不好,勉強列到4-6級棉,公司產品檔次較高,所需棉花也得從美國進口或購買新疆棉。”田連臣說,目前公司已經無存貨,基本上是買一點紡一點。據田連臣了解,夏津地區紡企存貨很少。“誰敢囤啊,現在棉價可能還沒到低點,一囤就又賠進去,而且新棉馬上就下來。”馬俊凱說。紡企之困“如果再貸不到款,一些中小紡企資金鏈一斷,馬上就瀕臨倒閉。”張華說,目前很多紡企都是靠貸款維持資金的周轉。“中小紡企的規模一般在5萬紗錠以下,主要生產低檔紗。即使現在渡過難關,未來5-10年光景,低檔紗市場會轉到東南亞、非洲等欠發達國家。屆時,這些中小紡企也面臨死亡。”馬俊凱說,這就倒逼著紡企生產中高檔紗。
ST德棉(002072)總經理助理、原料公司經理李傳波表示,紡企目前的陣痛對整個行業來說可能是件好事,它逼著企業提高產品檔次,淘汰落后產能。今后隨著國內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再走低成本擴張的路子可能行不通。目前紡企除要減少庫存外,還要在產品質量上下功夫,練好內功,提高產品質量,把產品做精、做細。提高研發能力,不斷推出新產品,豐富產品的樣式,適應市場的需求,把棉價波動所造成的影響降到最小程度。另據了解,德州華源、陵縣恒豐等紡織公司早把眼光放在研發新型纖維產品上。以德州華源為例,該公司成功開發莫代爾、天絲、竹纖維、玉米纖維、牛奶纖維、大豆纖維等12大功能性新型紗線,產品遠銷多個國家和地區。棉價波動對該企業幾乎沒有影響,生產經營正常,開工率達100%。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