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值棉苗生長關鍵期,5月下旬以來的幾次降雨有效緩解了大部棉區的旱情,棉苗生長較正常,近期,湖北省棉花協會通過棉花預警系統和組織專人進行了調查,情況如下:
一、棉花種植面積同比增加12%
據湖北省棉花預警系統對全省主產棉區15個縣市抽樣調查顯示:2011年棉花種植面積285萬畝,上年棉花種植面積256.7萬畝,同比增加28.35萬畝,增幅11%,此次調查發現不少地區的魚塘四周、田埂上、大路邊、甚至鄉鎮公路花壇中都種上了棉花,考慮這些“邊角余料”地塊,因此,預測今年全省植棉面積增幅約為12%。按湖北省統計公報數2010年全省植棉面積為720.15萬畝,照此推算2011年全省植棉面積約為806萬畝,是2004年以來僅低于2008年的年份(2008年植棉面積為814.4萬畝)。
棉花種植面積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是去年籽棉收購價格高,植棉收益可觀,激發了農民的植棉熱情;二是國家出臺棉花臨時收儲預案,明確了收購托底價,增強了棉農的植棉信心;三是各地不同程度受旱,一些地方水田缺水嚴重,早稻不能移栽,水改棉面積較大。
當前棉花生長情況:今年棉花播種育苗期,湖北主要棉區雨水持續偏少,溫度較常年偏高,各地不同程度受旱。一些地方旱情嚴重,棉苗雖然生長快,但移栽進度慢,缺苗多,缺壟嚴重,補了又缺,缺了再補,所以整體播栽進度晚于往年。盡管干旱對棉花移栽速度有一定的影響,但是同比去年的移栽進度還是要快,質量要好,原因有三,一是溫度較高;二是油菜面積減少,使油后棉面積減少;三是移栽期下了兩次雨,使得旱情基本得到緩解。特別是6月初的降雨正逢前后茬作物銜接之時,滋潤了剛剛移栽的棉苗,各地普遍反映當前棉苗長勢良好,苗桿粗壯,好的高達20-30公分,已現6-7片真葉。
6月9日,湖北提前進入梅雨季節,大范圍普遍降水,局部地區出現旱澇急轉。根據氣象部門預測,后續還將出現明顯降雨過程。目前,重點要做好棉田控苗、提苗、清理三溝防強降水沖刷與漬澇等措施,促進苗情轉化升級,減輕旱澇災害影響。
種植成本有所增加:今年農資價格上漲。主要為:化肥生產廠家提高了出廠價,尿素去年76元/袋,今年98元/袋,同比增幅28.9%;鉀肥去年150元/袋,今年160元/袋,同比增幅6.7%;復合肥去年160元/袋,今年180元/袋,同比增幅12.5%;農藥價格與上年基本持平,目前還未到農藥施用高峰期,估計到時也會漲價;種子上漲5-10元/罐,同比增幅10%。農資價格上漲導致植棉物化成本每畝增加投入幾十元。
棉田的管理投入也呈現加大趨勢,許多棉農都實施營養缽育苗移栽,同時地膜覆蓋種植,耕作精細;受旱情影響,田間死苗、缺苗多,缺壟嚴重,補了又缺,缺了再補,以保證密度;今年生產請工價格普遍也比上年增加30-40元/天。
臨時收儲政策給足棉農底氣。雖然棉農們對收儲政策細則不太清楚,但都知道今年棉花有個最低保護價。洪湖一陳姓老農倒出了心里話,他說只要農資價格不大漲,天幫忙有個正常年景,籽棉收購價能在4元/斤以上,種棉就劃算,收益比一般作物高,并且不用像水稻、麥子需要搶種、搶收,必須集中大量的人力、物力;棉花適宜散戶、小家庭種植,現在有了最低保護價,心里就更有底了,種棉至少不會有太大恍惚。
二、企業經營情況和對后市的看法
1、行情持續低迷,存棉成為心頭之痛。
進入3月以來,棉價一路下跌,急速下滑到22000-24000元/噸左右,且有價無市,使得存棉企業倍受煎熬,收購企業目前成本在27000-28000元/噸左右,眼看辛苦了一年的心血將化為烏有,甚至會產生巨虧,除了痛楚還心有不甘。黃岡一400型企業負責人介紹,該廠去年共收購6000-7000噸(折皮),居當地最高收購量,前期銷售盈利300-400萬元,目前存棉1600多噸,這些存棉不僅蠶食了前面的盈利,還會造成虧損,從終點重回起點的感覺已夠讓人難受了,虧損更是難以接受。據了解,我省現有存棉的企業不占少數,江陵某鎮有小廠30-40家,目前存棉約占收購總量的40%,少則十來噸,多則幾百噸,有甚者一兩沒賣。
分析企業存棉有以下原因:至今沒銷售的企業,深信市場缺口巨大,以博高價位;存棉量占收購總量30-40%的企業,認為前期略有盈利,即使價格下跌,收購成本應該是底線,留存少量棉花以免錯過后期高價,這樣總體算帳不會虧損,誰知價格竟然跌破成本;同時,價格變化過快,企業加工、銷售進度無法趕上行情也是另一主要原因。
2、預計后市難有起色,積極謀劃新年度經營
大部分企業認為,新棉上市前,因為下游紡織需求不旺,價格難以重回高位。企業一方面集中力量加快銷售存棉,另一方面開始著手籌備新年度經營,修整倉庫、檢修設備;更多企業將精力放在穩定資源和來年的經營上,密切關注期貨市場,尋找合理的套期保值點,通過棉花專業合作社等形式開展支農惠農活動,與棉農簽訂新年籽棉交售意向和協議。
三、幾點看法
1、均衡利益是穩定產業發展的根本
棉花產業農、工、商任何一方利益暫時的畸高或畸低,都會傷及產業的根本。2010年12月份協會調查時,幾位棉農反映棉花收購價格暴漲并非好事,必將會帶動農資價格上漲、來年植棉面積增加,進而會導致價格下跌,不利于穩定植棉收益。今年的市場走勢被言中。面對“過山車”的價格,少部分棉農手中還存有想賣高價的籽棉;紡織企業如履薄冰,庫存增加、接單困難、即使接單也甚為謹慎;處于中間環節的棉花收購加工企業更是“兩頭為難”,高價收購,存棉貶值。
2、堅守風險底線是企業常青之道
2004年行業普遍巨額虧損的教訓時隔不遠,可為什么還是有企業重蹈覆轍,癥結是“一賭為快”、“一夜暴富”的心態占了上風。因此,守住企業所能承擔的風險底線,賺取應得利潤,穩健經營是保持企業長久良性運轉的基本原則。
3、從源頭提高籽棉質量任重道遠
我省棉花品質高,曾享有“配棉鋼筋”的美譽。近年來,棉花質量普遍下降,成為棉花收購加工企業反映最多和必須引起產業各界高度重視的問題,去年全省3級皮棉罕見,正4級都很少見,弱4級占主體。分析其原因,一是去年持續低溫多雨造成棉花生長先天不足;二是搶收資源成風,棉農采摘、晾曬、交售籽棉方式不科學,企業收購難以嚴格把關,加之棉花經紀人走鄉串戶“周到”的服務,讓棉農擯棄了籽棉“四分”的好傳統、好習慣;三是由于收購籽棉量少、各項指標差,棉花收購加工企業很難加工出高品質皮棉,甚至很難加工出制作期貨棉倉單的皮棉。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