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以來,國內棉花價格出現連續大幅下跌,棉花購銷不暢,產業鏈各方損失嚴重,市場出現恐慌情緒。針對這種情況,中國棉花協會于5月24日上午召開了信息預警系統專家形勢會商會。來自政府有關部門、行業協會、棉花、紡織企業等40余家單位的專家共同交流了近期棉花購銷、紡織及棉花生產形勢,并提出應對措施及建議。大家一致認為,近期價格下跌有回歸理性因素,但大幅波動損害產業各方利益,不利于棉花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各方均期盼市場能保持相對穩定。
據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紡織品進出口商會、針織協會、服裝協會以及部分棉紡織企業反映,過山車似的棉花價格波動,導致紡織企業難以正常經營。目前多數紡織企業有兩個月左右的棉花庫存,平均成本在2.8萬元/噸左右,而棉花價格下跌之后,導致棉紗以及后道紡織品價格下跌速度加快,紡織企業兩頭受損,加之勞動力成本上升、人民幣匯率、國際競爭等多種因素影響,企業接單信心不足,不敢接大單、長單。4月紡織企業虧損面加大,小企業關停數量增多,大企業開工率也普遍不足,當月紡織品產量出現逆轉。紡織企業期盼能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市場能維持相對穩定,以預期生產成本,合理安排定單和生產。
另一方面,棉價下跌之后,棉農也損失嚴重。棉農合作分會、農業部、農研中心等反映,目前黃河流域的河北、山東和河南棉農手中還有接近20%的籽棉未售,價格下跌使得收購企業對后市信心不足,籽棉收購基本停頓,棉農植棉信心遭受打擊。盡管本年度以來,棉花價格總體大幅上漲,但波動幅度過大、頻率過快,棉農無所適從。今年棉花大部分已經播種,雖然面積有所增長,但棉農出于對新年度棉價的擔憂,將影響對今年棉花生產的投入和管理信心,不利于棉花產量穩定。
中紡進出口公司、中棉集團等棉花企業反映,棉價過度波動同樣影響到企業正常經營。從收購方面看,棉農惜售、市場秩序混亂等導致收購難以上量,質量出現大幅下滑,企業缺乏優質資源;從銷售方面看,價格下跌之后,市場信心下降,棉花銷售不暢,企業成本不斷增加。價格大起大落使得企業對后市存在較多疑慮,將對新年度棉花購銷產生一定影響,進而影響棉農正常交售和紡織企業原料供應。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