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價格“跌跌不休” 幾人歡喜幾人愁
2010年棉花價格大漲,但從今年2月下旬開始,國內棉花價格已經跌了三成左右。鄭州棉花期貨主力合約(鄭棉1109)5月13日的收盤價為25410元/噸,而2月中旬的價格曾一度達到3.48萬元/噸,不足3個月跌幅近30%。部分前期沒有及時出售棉花的棉農損失慘重。紡紗企業一般都會囤積3個月以上的棉花以保證原料的供應,而棉花價一下跌,棉紗的價格也跟著跌,由于價格變動快,下降幅度大,不少客戶進貨的次數少了,進貨量也減少了。 從棉紗企業“出去”之后,棉花就踏上了第二次“旅途”,進入了棉紗經銷商的倉庫。浙江省諸暨市貢緞市場的一名棉紗經營戶告訴記者,他們從山東進貨經過幾天在諸暨銷售時,價格已經又低了一截,這樣的行情只能邊做邊虧。 從棉紗經銷商處銷售出來的棉紗,通過貢緞經營戶分配的訂單,又到了織機戶的手中??棛C戶只賺取加工費,與原料漲跌幾乎沒什么關系,而只是接發訂單、并不從事加工生產的經營戶則是利益攸關。浙江省諸暨市貢緞市場經營戶章來英說:“今年原料價格跌得厲害,但是訂單價格卻沒有棉花和棉紗的價格跌得那么多,有些訂單價格甚至不變,這樣一來,利潤就更可觀一些。” 在這場棉花價格大起大落的戲劇性轉變中,受影響的不僅僅是棉農,還有從棉花到紡織成品的這條產業鏈上的每一道環節,每一個經營者。有遠見者更加繃緊了“風險意識”這根神經,希望在棉價的穩定中建立利益均衡的互惠互利關系,獲得更加長遠的發展。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