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價波動起伏,業內對后市漲跌的觀點不一,近期,湖北省棉花協會開展專項調研,向棉花流通的下游消費環節——紡織企業尋求答案。
調研由涂同坤常務副會長帶隊,走訪協會紡織會員單位,對當前紡織市場形勢、紡織企業及后道環節對棉花價格的承受能力等情況作了深度了解,同時征詢對協會2011年度工作意見。具體情況如下:
一、紡織生產、銷售總體平穩,對今年形勢基本看好。
據被調查企業反映:去年紡織生產形勢走強,經濟效益較為可觀;目前繼續延續上年的好形勢,生產、銷售表現良性平穩,紗布產品庫存多的約有17-18天的產量,少的只有近一周的產量。武漢某紡織企業約有16萬紗錠,該企業負責人介紹,他們對2011年的紡織形勢總體看好,對后市的信心增強主要基于紡織的下游企業生產和需求的擴大,一些下游企業正積極增加固定資產投入,擴大生產規模,顯示出這些企業看準了市場走勢。紡織的下游企業生產量的增加,必將帶動其對紗布原料需求的增大。
二、順應市場需求,調整產品結構,打造特色產品,增強市場競爭力。
通過此次調研,我們最大的體會是:紡織企業適應市場的生存能力不斷增強,在產品、工藝、管理上各有創新、絕活和特色。省內某紡織企業在幾年前看準了一種以粘膠纖維為主要原料的家紡產品,該產品市場需求量大,生產前景廣闊,該企業根據自身技術能力和特點,及時調整產品結構,將以前的近30種紗線品種精減為三種。精簡了產品品種,使工藝水平提高、產量增加、成本減少、生產和管理費用水平下降。目前該廠生產的粘膠紗線和面料產品在國內排名前三甲,成為該企業盈利的主打產品。另一家紡織企業憑借先進的設備和高端的工藝技術,紡制高支紗,織造家紡面料,鞏固和拓展了國內、國際市場。由于本廠生產的面料銷路好,生產量大,自產的紗產不足需,還需外購紗線補充;該企業家紡產品生產以訂單需求為主,生產周期比較短,生產、資金輪回快,增強了企業整體效益。與上述二家企業特點不同的是,武漢市另一家企業卻以工藝技術全面、技術精湛、產品品種齊全、產品適應面廣為優勢,在市場占得一席之地。該企業能夠根據市場需求,靈活的調整和生產不同品種、不同數量的產品來滿足客戶的要求。
原料價格的波動不穩和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讓不少紡織企業意識到,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非常必要,并從中獲益菲淺。
三、紡織下游企業消化高成本原料的能力不一,部分紡織企業產品銷售已感壓力。
雖然大部分紡織企業對今年的生產經營形勢較為樂觀,但也隱含擔憂。因原料價格、用工等成本不斷上漲,紡織企業隨之調高了銷售價格,一部分銷售順暢的產品銷售價格傳導性良好,如服裝的終端價格上漲;還有部分產品銷售價格傳導受阻,如床上用品的終端價格變化不大,無疑壓縮了位于中間環節紡織企業的利潤。還有些企業反映,目前部分印染企業的生產形勢不樂觀,流水線沒開滿,這些都將是影響紡織行情轉弱不可忽視的因素。
四、紡企淡然看待高棉價,廣泛使用替代品,降低用棉比。
新型紡織產品多樣化,各種化學纖維、天然纖維層出不窮,并被紡織企業廣泛使用,紡織產品傳統的用棉比已被徹底打破。被調研企業的用棉比較以前大幅降低,其中一家企業用棉量只占全部纖維原料的20%;另一家企業介紹現在每月用棉量300-400噸,相比去年減少了20-30%。隨著更多性能優良纖維替代品的亮相,用棉比有可能還會下降,有人預測未來全棉產品將成為一種奢華符號。因此,大部分紡織企業對待當前的高位棉價比較淡然,一是前期價低時集中采購了2-3個月的庫存量;二是因用棉比下降,用棉量相對減少;三是貼近市場價格,隨用隨采,對企業總體成本影響不大。
五、紡織企業建議棉花企業穩健經營,潛心練好質量功。
部分紡織企業認為當前棉花處于有價無市狀態,棉價已居高位,難以過深下跌。建議棉花企業落袋為安,長時間待價囤積,不僅增大倉儲和資金費用,還將面臨許多不確定的風險因素。
棉花“三絲”是一直困擾紡織企業甚為頭痛的頑癥,武漢一紡織企業原料負責人介紹,棉花“三絲”問題給紡織企業和原料采購人員帶來諸多負面影響,企業寧愿花高價購買質量過硬、無“三絲”的棉花,也不愿貿然與那些不講誠信、不守質量標準的企業打交道。
因此,建議棉花企業一定要將質量管理置于企業管理的首位,并視為重中之重,產品質量是企業常青的法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