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鄭棉低開低走,盤中接近跌停。截至收盤,鄭棉指數累計下跌5.01%,1109合約收28825元/噸,較上日跌1595元,并刷新近半月來新低,至28350元/噸。3月18日以來,鄭棉走勢一直不甚明朗,連續6日窄幅盤整,一直在29500-31000元區間內,未有突破,緣何在周一出現如此大跌?實際上,從上周開始,市場上有幾條傳言被大家廣泛關注,其中涉及棉市的主要有:1.棉花免稅進口;2.調降農產品、食品相關加工業增值稅3-5%;3.紡織服裝出口退稅率從11%下調至6%。
首先,目前棉花進口采用的是配額制管理,國家已經發放2011年進口棉配額259.4萬噸,其中包括89.4萬噸關稅配額和170萬噸滑準稅配額,繼續實現原滑準稅稅率不變。關稅配額收取1%的關稅,滑準稅配額實現滑準稅。按照目前外棉報價及匯率水平看,1%關稅約在400元/噸左右,滑準稅每噸約650元左右(不考慮配額價格的隱形成本)。若取消棉花進口關稅,則可為紡織企業節約相應的成本。
但是免去棉花進口關稅并不能明顯影響國內棉市的供求關系。其一是由于國內可進口的棉花數量有限。雖然市場認為2010年度國內棉花靜態缺口將達到400萬噸以上,而實際可供進口的外棉數量十分有限,主要棉花出口國預計在280萬噸左右。按照目前的外棉出口裝運進度,預計后5個月外棉進口數量平均在22萬噸左右。棉花進口量不會因為成本降低而增加。
其二是目前內外棉價差呈現明顯的倒掛局面。目前的外棉報價比國產棉要高將近8000元/噸,國際棉市整體成交清淡、有價無市。雖然外棉報價不斷創出新高,市場實際成交卻非常有限,國內的進口棉成交價格也僅略高于國棉價格或者基本與國棉價格持平。不論是貿易商還是紡織企業,對當前的外盤市場觀望心態都比較濃。只有打壓了棉價的上漲預期、擠掉外棉報價的金融泡沫,讓內外棉價差回歸到合理范圍,免關稅進口外棉才會真正對企業產生影響。
其次,紡織服裝出口退稅率下調5個百分點。這個市場傳言的合理性在于近期不斷有經濟學家及學者建議改革出口退稅制度,認為要解決產業升級問題,不能夠完全以就業為理由來保持低附加值、高耗能產品比較高的出口退稅額。另外市場對出口退稅率下調的恐慌在于目前紡織服裝行業確實有相當一部分企業在低利潤甚至無利潤情況下,依靠出口退稅甚至高報出口價格騙稅來勉強維持生計。紡織服裝出口退稅率大幅下調5個點,將明顯惡化紡織服裝企業的生存環境,將對棉市的基本面產生根本的利空影響。
但出口退稅率調整的時機和調整幅度有待商榷。在2006-2011年的5年間,國家曾2次下調紡織服裝出口退稅率及七次上調紡織服裝和箱包鞋帽的出口退稅率。其中在2006年9月15日和2007年7月1日分別下調紡織、服裝、粘膠纖維產品的服裝出口退稅率,目的在于減順差、調結構、限制“兩高一資”產品出口。在2008年8月1日-2009年6月1日不到1年的時間里,又為緩解金融危機的沖擊,穩出口、促就業,小幅度、高頻率調整紡織服裝的出口退稅率。
在棉市基本面已經在逐漸改變的情況下,出臺明顯打壓市場的政策,是否會造成“矯枉過正”的影響值得商榷,而且直接下調5個點,不給政策調整和觀察的空間,也不利于穩定棉價,有可能加劇棉價的波動幅度,影響棉農的種棉積極性,長期來看,不利于穩定的棉市。從長遠看,下調紡織服裝出口退稅政策是必然的,但時機和調整幅度需謹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