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長假剛過,年味正濃,棉花收購加工企業和紡織廠還沉浸在節日氣氛中,棉價卻急不可耐地火熱起來,再度飚升,重歸前期高點,且連創新高。湖北省棉花協會通過棉花預警系統調查了解全省市場情況。
一、期現價格交替上漲,幾家歡喜幾家愁。
ICE期棉市場在2月14日下跌后持續上漲,一度達到最高價215.25美分/磅;美棉報價與ICE期棉走勢趨同,延續上漲姿態,2月18日報價230美分以上(SM級4-5月裝運);外棉方面,2月18日CotlookA指數233.5美分/磅,折算滑準稅人民幣39169元/噸。鄭棉跟隨ICE期棉被動上漲,在前期突破上漲后,連續走高,CF1109最高價34870元/噸,最低價32850元/噸,截止周五收盤價33455元/噸;現貨也表現不俗,中國棉花328價格指數截止2月18日已經到30251元/噸。棉價全面上漲,棉企獲利空間增大,但是部分棉花收購廠并沒表現出欣喜,原來這些企業分別在29500元/噸左右實行期貨套保,現在期貨價格上漲至33000元/噸左右,現顯虧損約3500元/噸,當前現貨價格漲幅還末能夠抵消期貨上的虧損。
二、棉企趁勢上調銷售報價,紡企冷靜觀察謹慎采購。
據預警系統信息點反映,趁著電子盤價格上漲,棉企紛紛調整本地棉現貨銷售報價,襄陽、公安、黃岡等地公檢4級棉報價31000元/噸,但是紡企對此價格接受甚為謹慎,詢價多、實際成交少。據棗陽某收購加工廠介紹,紡企對3萬元以內價格接受順暢,30300-30500元/噸價格試探性購入,超過此價位基本不接受。由此市場對棉企報價是否認可,還待假以時日進一步觀察。
三、面對高位棉價,紡企已現吃力。
棉價上漲,并帶動絳淪、短纖等原料價格上漲約20%,紡織廠也跟著提高紗的報價,有些品種價格下游還能夠接受,但是有些品種的價格下游已感壓力,難以接受。
另外用工短缺和人工成本上漲成為當前困擾紡企的另一大主因。襄陽某大型紡企負責人介紹,現在招工難,招年輕工人更難,該廠用工缺口約10-20%,企業雖然多次調高工資待遇和采取多種優惠政策,也未能夠留住一些員工;武漢某紡織廠因為上紡紗新設備,機械化程度提高,用工需求不大,受用工缺口沖擊不大,但是現行用工結構的流動性、隨意性也讓該企業時有擔憂,正積極想辦法穩定員工隊伍。
四、市場籽棉存量稀少,少數棉企節后零星收購。
全省籽棉收購基本結束,少部分棉販、棉農還存有部分籽棉,以棉販囤棉偏多。受調查企業中,目前僅有2家企業在節后開展收購,多數企業不打算收購,集中力量加工銷售,少數企業打算元宵節后再開秤收購。當前開展收購的企業每天基本維持籽棉量幾千斤,主體品級為4-5級,4級籽棉收購價5.7-5.8元/斤,5級籽棉5.4-5.5元/斤。
五、棉花質量之痛到底傷了誰?
此次調查發現,新疆棉比本地棉暢銷、受歡迎,一些企業新疆棉銷售量已經占收購量近半,本地棉卻不到30%,了解其中原因:一是因為年前價格沒到理想價位惜售,另1個非常普遍的原因就是2011年內地棉水分高、雜質多,一致性差等質量問題,紡織廠不愿使用。
孝感某企業負責人感嘆2011年棉花質量問題成為制約銷售利潤的一大障礙,看著節節高升的期貨價格,卻因為質量不合格被拒之門外,很是惋惜;由于水分大、加工速度慢,導致一些原本不錯的籽棉堆積在一起發熱變質,加工后降低品級,無疑減少利潤。據了解,一些棉販積壓手中的籽棉也多是因質量差、成本高而無法脫手,漢川某棉販回想當初搶購時的瘋狂,眼看著以前的“香餑餑”成“燙手山芋”,懊悔不已。由此可以看出,棉花質量問題不僅僅傷害下游紡織業,也傷害棉花收購、加工環節的經營者。
六、市場主流觀點。
1種觀點認為當前價格虛高,有炒作因素,特別是美棉為下半年高棉價做準備,當前市場形勢蘊含一定風險;另一種觀點認為棉價雖然經過前幾輪的打壓和調整,但是依然堅挺,不能夠只歸屬于炒作,主要還是基本面的支撐,當前價格合理,如再漲將考驗紡織廠承受極限和下游環節的傳導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