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上午召開的全國棉花工作電視電話會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做了題為《保障供應穩定市場推進改革切實做好2010年度棉花工作》的講話。他首先對2009年度棉花工作進行了回顧。
2009年度,我國棉花產銷形勢發生了較大變化,一方面,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2008年國內棉價下跌,農民植棉收益減少,導致2009年全國棉花種植面積下滑,產量下降;另一方面,隨著國內外經濟逐步復蘇,紡織生產及出口回暖,棉花需求增加,產需缺口擴大,棉價上漲。為此,國家加強調控,通過采取投放儲備、增加進口、加快新疆棉調運等措施,保障紡織用棉需要,市場運行基本平穩。一年來,國務院各有關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共同努力,重點做了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保持棉花總量平衡。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09年全國棉花種植面積7425萬畝,比上年減少14.1%;棉花總產量640萬噸,減少14.7%。根據新疆棉鐵路運輸數量測算,2009年全國棉花實際產量700萬噸左右,比上年減少約100萬噸,減幅12.5%。2009年度,我紡織出口1919億美元,同比增長12.2%;全國紗產量累計為2641萬噸,同比增長16.6%。全年度棉花需求1060萬噸左右,產需缺口360萬噸左右,比上年度擴大260萬噸。為彌補產需缺口,穩定棉花市場,國家采取了多項保供措施。去年9-12月投放儲備棉110萬噸,2010年8月10日開始投放60萬噸儲備棉,到8月底累計銷售23萬噸。全年度進口棉花251萬噸,同比增長73%,有效補充了國內資源。
(二)加強新疆棉調運。受棉價上漲、內地部分棉區受災導致高等級棉減少等因素影響,去年新棉上市后,內地棉紡企業到新疆購棉比較集中,棉花出疆運輸需求大幅增加。同時,國內經濟回暖后新疆化工產品、煤炭、化肥等物資外運需求也大幅增長,加上鐵路運輸安全等級提升和春運大量開行臨客導致貨運運力下降,2010年春節前棉花出疆運輸壓力較大,部分棉花等待發運時間較長,影響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根據國務院領導的批示要求,有關部門多次會商研究解決辦法,鐵路部門克服困難,加強車輛調配,千方百計增加運力,并對大中型紡織企業原料庫存和新疆棉采購情況進行摸底,對重點企業和有緊急需求的企業優先安排發運。經過多方共同努力,2010年4月份后,運輸進度明顯加快。2009年度,累計運出新疆棉315萬噸,同比多運18萬噸,需外運的新疆產商品棉全部運出,有力保障了國內紡織企業生產用棉需要.
(三)保持市場平穩運行。產棉區政府和有關單位高度重視棉花收購工作,引導棉花企業積極入市、理性經營。工商、質檢部門加強市場和質量監管,棉花加工企業質量意識提高,棉花流通秩序較好。農業發展銀行積極支持棉花收購,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保障了企業棉花收購資金的需要,國產棉銷售進度快于上年,到8月底基本銷完,本年度發放的棉花貸款本息基本收回。棉花協會等行業組織加強了信息引導和行業自律。有關部門把握進口配額發放節奏和時機,將配額發放時間與棉花播種時間錯開,既滿足紡織企業需要,又避免打壓國內棉價,保護農民種棉積極性;完善儲備棉交易規則,限定紡織企業購買自用,避免市場炒作。在國內棉花產需缺口較大的情況下,市場棉價保持穩步上升的態勢,全年度標準級棉均價15724元/噸,比上年度上漲29.3%,與國際市場棉價走勢基本同步。據全國物價系統成本調查統計,2009年度棉農皮棉出售均價665元/擔,同比上漲24.5%;棉花現金收益970元/畝,同比增加65.2%,棉農收入明顯增加。
(四)積極推進棉花流通體制改革。各地各有關部門繼續貫徹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棉花流通體制改革的要求,進一步培育棉花市場,加強宏觀調控和市場管理,推動產業化經營。棉花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市場體系逐步完善,期貨和現貨交易市場發展良好。棉花企業加快改革步伐,在競爭中優化組合,產業化經營在探索中發展,一批龍頭企業逐步壯大。2009年度是棉花質檢體制改革五年過渡期的最后一年,各地繼續積極推進改革,在棉花加工設備改造等方面取得新進展。截止2010年8月底,已有2226家棉花加工企業完成了技術改造,占規劃數(2400臺套)的93%;開展儀器化公證檢驗服務的承檢機構達到89家,區域分布合理,基本滿足了全國棉花檢驗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