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
根據會議的安排,我發言的題目是深化改革建立中國棉業發展長效機制。就這個題目做一個交流,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2001年進一步深化棉花流通體制改革和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我國棉花產業經歷了長足的發展,棉花市場經濟體制基本確立,棉花生產較大幅度的增長,棉農收入穩步增加,棉紡織業快速發展,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棉花生產國、消費國、進口國。
下面我講的內容主要分為四個方面,第一方面就是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國棉花流通體制的進展情況;第二個方面講一下這幾年改革(2001年)以來有什么突破;第三講一下中國棉花產業存在什么問題;第四是講今后我國棉花產業的發展方向。
第一,改革有什么進展。2001年7月國務院下發關于進一步深化棉花流通體制改革意見,這次改革可以概括為一放二分三加強,走產業化經營路子,從實踐情況看改革方向正確,措施得力,成效顯著,棉花收購加工多渠道競爭局面已經形成,農民售棉方面收入增加,加工成本降低、效益提高。目前大部分棉花廠已經改制,實現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國家多次通過中儲棉公司收儲拋售棉花,較好完成了市場調控任務。
在棉花市場管理方面進一步得到加強,國家頒布實施棉花收購加工市場暫行辦法,對市場準入進行資格認證,棉花質量管理也進一步加強,頒布了有關棉花質量管理條例,避免棉花采摘、加工過程中混入異性纖維的暫行規定。宏觀調控也得到進一步的加強,國家綜合運用儲備和進出口手段保持棉花市場價格基本穩定和紡織工業用棉需要。從2005年開始增加棉花配額,避免進口棉打壓國內棉價。棉花產業經營在探索中發展,各地對棉花產業經營進行積極探索,有的地區以供銷社棉花企業為龍頭,上連棉花合作社下連紡織企業;有的以紡織企業為龍頭收購棉花加工企業,棉花種子公司等組建企業集團。
第二,2001年以來在棉花體制改革方面有什么突破,就是在國務院27號文件基礎上有什么突破。我想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棉花收購徹底放開。按照27號文件規定,雖然提出了要放開棉花收購,但同時它又規定了對棉花收購加工實行資格認證制度,通過幾年的實踐我們發現對收購這一塊實行資格認定在實際工作當中實際上是執行不了,根據這種實際情況2006年的時候,我們對棉花收購加工與市場管理暫行辦法進行b修訂,2006年10月10號頒布三個部門的文件,對收購這一塊取消資格認證徹底放開了,但是放開收購加工這一塊就是管的更加嚴了,新頒布實施的辦法對加工準入這一塊應該說提高了準入的門檻。適應棉花質量體制改革對加工這一塊要求標準更加嚴格,而且對過去這個標準是由各省來自己確定的,我們通過修訂這個辦法對資格認定的標準也是全國進行了一個統一,并且嚴格按照許可證的有關規定統一了棉花加工資格審核認定的程序,應該說這個是對27號文件的突破;二是關于農業發展銀行政策性資金的退出問題。按照27號文件的規定,農業發展銀行政策性貸款逐步從商品棉經營中退出,但是我們根據實際情況,尤其棉花產品涉及到1億多棉農,政策性非常強,所以最后不但不退出而且農業發展銀行資金應該是全面的進入,貸款范圍現在不分所有,只要符合棉花貸款條件的棉花企業都可以獲得棉花農業發展銀行貸款;三是,還有一個突破我們推行棉花質量檢驗體制改革。這是2003年國務院批準的棉花質量檢驗體制改革的方案,當時方案提出來要用五年左右時間采用科學棉花檢驗體系,在棉花加工環節實行一體化普遍性權威檢驗,建立起符合我國國情與國際通行做法接軌的科學權威的棉花檢驗體制。其實這個體制改革它的意義不在于對檢驗搞一系化檢驗,避免感觀檢驗的糾紛,最重要的是發展我們現代物流,促進市場發育完善,市場體系還有服務于國家宏觀調控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深化棉花流通體制改革應該說推行改革是從1998年開始,徹底改革應該是從2001年開始,這十年有利促進我國棉花產業全面發展,特別是紡織業發展尤為突出,服裝產品及服裝出口由531億美元,增加到去年1670億美元,增長214.5%,這是取得的成績。
第三,我國棉花產業發展中存在什么問題?我想一個首要問題是對我國棉花產業戰略定位不清晰,產業發展方向、增長目標以及與其他農產品的關系現在不夠明確。同樣作為大宗商品糧食應該說通過這些年改革還有反復,在糧食問題上已經基本上達成了共識,就是糧食安全在我們十幾億人口大國永遠第一位的,所以在這個定位明確以后,后面的扶持政策還有相關的政策配套政策就比較容易出臺,而現在棉花定位應該說現在還是不夠清晰的。另外,延伸下來的就是棉花生產發展現在面臨很多制約,生產保護機制尚不完善,應該說穩定棉花生產和保護棉農利益長效機制現在沒有建立。第三個問題就是現在市場體系發育不夠健全市場秩序混亂和加工能力過剩問題,一直是困擾我們的問題。棉花企業小而散目前來看還沒有根本的改變,其他存在比較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