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份低得嚇人,品質變化明顯,白僵瓣比例過大,收購價被皮棉報價牽著步步下滑,收亦難不收亦難,在手棉如何才能不虧或少虧……”這就是眼前棉企經營現狀與心態。
昨日江蘇大豐某棉業公司老總大倒苦經。據這位老總介紹,2010年棉花中后期生長因為適時得利,棉籽發育健碩飽滿,加之農戶選種更多的使用籽棉產量較高而衣份色質一般的雙抗品系,所以上市棉花衣份出奇的低。該公司因為絕大部分加工皮棉主要直銷某大型知名紡企,原料檢驗工作相對較嚴格。在對到廠籽棉試衣中,普遍發現當場籽棉均衣在35%左右。很難試得37-38%或以上衣分率,幾天前該公司檢出1批三級籽棉衣分率竟然只有31%!這位老總說,按現在市面收購價格,差1斤衣分相當于0.13-0.15的折合籽棉價虧損,以常規價位測算,收購100斤31%衣分籽棉與38%衣分籽棉,棉企等于貼送10余元。
提到品質問題,這位老總更是感嘆良多。首先是含水率超標,幾乎沒人再晾曬棉花,邊拾邊賣屢見不鮮。收購企業已經不再區分什么等級,通常以期別評級給價,統棉是一大主流色。至于上市成交,習慣于硬與弱兩種提法或是什么不三不四之稱,一應俱全的棉花質量評判標準成擺設。這位老總隨手抄起1把籽棉,里面是朵花、白僵、灰黃棉無所不有。再看加工現場,除進料口有工人挑異纖,大概區分籽棉外,清僵排雜口也是1包接1包地清出雜色僵瓣棉,以待再松僵整理后軋皮。如此折騰下來,加工企業用工增加,工藝改進,這生產成本豈能少?
至于那過山車似的價格更是讓人摸不著跟不上,農民不理解,棉企、紡企更是無所適從,手上存貨多的企業主是愁得寢食難安。”這棉花沒法收。信息傳輸快,利益透明度高,有人幫你算賺多少,沒人顧及你虧乍活?棉花是全年生產,季節性收購加工的農產品,存在一定周轉期,這樣的資源質量,這樣無常多變的價格,誰敢與怪市打賭?
棉花好難收喲……在棉區,說這話的棉企老總還有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