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初新棉上市以來,德州市棉價就像一匹脫韁野馬,瘋狂上漲,屢創歷史新高。面對洶涌的棉花漲價潮,本地紡企紛紛加大對新材料的應用和新產品的開發,取得良好效益。
數據顯示,不到2個月時間,德州市棉價漲幅達48%。10月底達到12.40元/公斤左右,1個多月內上漲47%。11月2日達到13元/公斤,比上年同期上漲77%。
德州市是傳統的產棉區,由于近幾年植棉效益不高,農民植棉積極性下降,面積逐年減少,從2008年的289萬畝減至2010年的155萬畝,再加上2010年遭遇澇災,單產大幅下降,全市總產皮棉僅12萬噸,為正常年份的一半左右。全市年用棉量約50萬噸,需要從外地大量購進。
“德州市是全國、全省重要的紡織基地,棉紡企業有240多家,紡紗能力450萬錠,年用棉量50萬噸左右,全市棉花理論自給率目前僅25%左右,產不足需的矛盾十分突出。”德州市紡織業管理辦公室副主任陳廷兵表示,雖然棉價上漲壓力可以向下游的織布、服裝等行業部分轉移,但在很大程度上壓縮紡企利潤空間,眼下27000元/噸的高棉價,超出紡企盈虧平衡線,企業難以承受。
針對目前高得出奇的棉價,德州市部分紡企加大新產品開發力度,采用非棉纖維化解高價棉花影響。德州華源科技、德州恒豐紡織、陵縣寶鼎紡織等企業加大對天絲、莫代爾、牛奶纖維、竹纖維、玉米纖維、大豆纖維等新型纖維以及羊絨、狐貍絨、蠶絲等動物纖維的應用和新產品開發,市場前景較好,經濟效益可觀。
隨著高棉價時代到來,紡企今后的路并不好走。業內專家建議,要加快紡織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淘汰落后產能,提高產品檔次,增加經濟效益。同時還應學會利用期貨市場套期保值,回避價格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