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湖北省棉花采摘量已經過大半,期、現價格仍然不改上漲態勢,頻頻突破高位,紡企用棉成本不斷增大。原料成本高漲能否傳導給下游,成為棉花收購加工企業倍受關注和防范焦點。湖北省棉花協會通過湖北棉花預警系統調查了解產業鏈的上游棉農和下游紡企對市場的表現和態度。
一、棉農適時交售,植棉收益穩步增加
據對江漢平原、鄂北及鄂東等地8個縣160戶棉農的調查顯示,2010年全省籽棉收獲期在8月下旬;最早集中交售期在9月底至10月初,大規模交售時間在10月15-31日之間。從交售時間分析,一是2010年棉花收獲期普遍推遲,二是表明棉農把握交售時間和節奏較好。9月底收購價已經到4.5-4.7元/斤,第1次集中交售期錯過早期的收購低價,10月中旬收購價已經達5.4-5.5元/斤,大規模交售又踩準收購高價,為2010年植棉收益增長打下基礎。保守測算,如按照2010年單產400斤籽棉,平均售價5元(10月底全省交售均價已經到5.52元/斤),籽棉毛收入2000元/畝;上年單產550斤,平均售價3元,籽棉毛收入1650元,同比畝平增收至少350元。
二、采摘量加快,高價誘發惜售心理
目前采摘量已經超過總產量六成,收購“1日1價”促使部分棉農惜售。截止10月31日,被調查農戶累計采摘籽棉168663.5公斤,占預計產量的55.4%,交售價由9月15日的4.5元/斤上漲至10月31日的5.6-5.8元/斤,而且經常出現1日1價、甚至下午與上午的價都不一樣的情況,并且是棉販上門收購,服務周到,使得部分棉農邊賣邊悔,期盼后面還會有高價,惜售心態加重。被調查戶中有5家農戶目前1斤籽棉未售,對后市期待甚高。大部分棉農認可當前收購價,認為落袋為安。截止10月31日,被調查戶累計交售137381.5公斤,占收獲量的81.5%。
三、氣溫逐漸降低,收獲臨近尾聲
氣溫逐漸下降,日照也減少,10月我省日照時間與歷史同期相比,鄂東南大部、江漢平原南部偏少5-20小時,不利于裂鈐吐絮。同時為保證后茬作物種植,有些地區的部分棉株已經被撥掉。
預計全省11月降水量略偏少,月平均氣溫略偏高,但是有3次冷空氣及降水過程(大致時段為:2日,14-16日,21-23日),預計11月底我省棉花收獲將基本完成。
四、棉價持續上漲,紡企另尋“出路”
棉價一路上漲,貨源也緊俏,而且質量還很難保證,坯布價格卻再也無法同步增加,加之用工壓力使小型織布廠的利潤空間不斷被擠壓,紡企只有另辟蹊徑,開始調整產品結構。不少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減少棉花用量,部分中小型紡企“放假”,回避成本上漲高峰,還有企業采用抱團采購的方式,互相融資來穩固棉花來源,如提前付款給棉花加工企業,定向組織開展棉花收購。
五、高位棉價,波及相關產品價格高漲
化纖等相關產品價格跟隨棉價“水漲船高”,漲價已經波及消費市場。隨著棉價上漲,紡織生產轉而加大化纖等替代品的用量,引發連鎖反應,帶動產品價格上漲。到10月中旬,以滌綸短纖為首的化纖產品,已經由9600元/噸漲到13000元/噸,漲幅高達3成多,近日報價還有小幅上揚。業內人士稱“以前化纖產品調價,多半受石油價格波動影響,而現在化纖價格卻是跟著棉價走。”原料上漲,布料漲價直接導致后道產品的價格上漲,服裝及家紡用品的價格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去年買一套‘三槍’內衣才三十七八塊錢,2010年已經漲到四十八塊錢。
六、原料價格不穩,紡織接單“縮手縮腳”
有著我國外貿“晴雨表”之稱的廣交會,第108屆正在進行中,紡織服裝業是當之無愧的主角。由于2010年棉價一路暴漲,至目前似乎還沒穩定的跡象,很多參展企業都提高報價40%左右,這讓多數外商很不適應,雖然也開出不少訂單,但是多數紡織服裝企業都不敢爽快接單,大都喜歡接小單、短單,以避風險。據了解現在“報價7天有效期”已經成為紡織參展商的通例,而此前報價有效期視棉價波動情況,有時可長達1、2個月,甚至年初的報價到年尾還在用。
棉花漲價已經牽動整個產業鏈的神經,無論資本炒作多么宏大,缺口有多硬性,價格最終得由消費能力說了算,如果棉價上漲真的突破消費極限,那么風險將急劇加大,這也是目前業界所關注的焦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