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棉花“秋后算賬”
吃虧;到年底這些棉花兌現價格至少在7元/公斤以上,連隊和兵團也不會吃虧。
第三步,擴大機采棉面積。 2002年起該團開始試種機采棉,截至2010年機采棉面積擴大到15萬畝,占全團種棉總面積的42.8%。根據該團年報,2011年機采棉面積預計將達到25萬畝,占全團種棉總面積的71.4%。 為什么突然擴大機采棉種植面積?該團總農技師王振強解答其中緣由:2010年兵團棉農都在抱怨掙不上錢,主要問題就出在采摘棉花的人力成本大幅度增高上,而機器采棉就可以解決這一問題,降低人力成本,增加棉農收益。 其實種植機采棉最大的好處在于“反倒賣”。購買1臺采棉機器需要幾十萬元,因此兵團里的采棉機是由兵團統一購買和管理的,當棉農需要采摘時,就向團里申請機器,團里就會派人操作采棉機到棉田里采棉,采摘的棉花直接送到加工廠,采摘費用則從年底棉花收入中直接扣除,中間幾乎不經過棉農個人。如此“囤棉”、“倒賣棉花”就從根本上杜絕。 這個看似完美的辦法其實也是無奈之舉。王振強說,機器采棉會有不少棉花葉子的碎片落在棉花上,會增加棉花的雜質含量,降低棉花的質量和品級。 但是比起暴漲5倍的人工采摘價和屢禁不止的瘋狂“倒賣”來說,機采棉確實是兵團目前最好的選擇。 地方棉花加工廠“大洗牌” 在新疆棉花主產區阿克蘇市,棉農們歡欣鼓舞,好酒好肉地送走1批批采摘棉花的外地季節工。2010年阿克蘇棉價一直居高不下,獨領全疆之首,一度突破15元/公斤,是2009年的2倍。秋收結束,阿克蘇棉農無論大小都賺得盤滿缽滿。 但是有人歡喜有人愁,阿克蘇加工企業卻迎來10年1遇的“大蕭條”。 做十幾年棉花加工生意的亞克西棉花加工廠廠長瓦哈爾·買買提非常絕望:“我從來沒有見過這么高的棉價,生意做不下去!”因為棉價暴漲,自己的收購訂單和加工訂單是2009年簽訂的,導致買買提將虧本上千萬元。 就在此時,常年給他供貨的溫州老朋友金林找上門。這位一直致力于流通環節的“老買家”準備轉戰加工環節。 其實金林一直在觀望“瘋長”的棉價,在更為“生猛”的“新溫州商”的哄搶下,金林一直都沒有參與棉花收購,他發現更好的投資點——軋花廠。據金林介紹,很多“老溫州商”都把目光放到加工環節上,在原材料價格暴漲的大背景之下,很多私人小型加工廠都難抵沖擊、紛紛破產,很多“老溫州商”就在此時低價抄底,買下非常“劃算”的加工環節。 目前金林已經買下4家小型軋花廠,還有2家軋花廠都有他超過50%的股份。據媒體報道,僅塔城、伊犁兩地,由浙商創建并擔任企業法人代表的棉花收購加工企業就占當地全部棉花加工企業的40%。從棉花收購市場份額來看,奎屯10家浙商企業的年加工能力占當地皮棉加工市場的1/3。而在阿克蘇,已經誕生50家左右的“浙字號”棉花加工企業。 金林認為,2010年棉價非常不正常,如此的泡沫很難持續,“新溫州商”的暴利也將難以重演。但是控制加工環節就不一樣,無論2011年棉價如何,加工環節都可以待價而沽,更穩定地賺錢。“我可是不會在2010年就簽下2011年合同的。”金林笑著說。 國營加工企業就沒有那么輕松。新疆最大的國有骨干棉紡企業——新疆金紡集團董事長姜濤說,雖然目前棉紗價格有一定上漲,但是還是無法彌補高棉價帶來的虧損。“這么高的棉花你不買,那就關門。我們作為國營企業,有2000名職工啊,我們承擔著社會職責,是不敢關門的,那就只有虧損。” 國營加工廠在硬著頭皮堅持,私營加工廠在經歷著收購和兼并的重組。1位資深業內人士預測說,短短1、2個月內,新疆棉花加工企業必將迎來產業格局的“大洗牌”,這對于整個新疆棉花加工業,或者說對于全國棉花加工業來說,都將意義非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