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棉花“秋后算賬”
11月19日對于新疆人來說不同尋常。 這一天國家棉花價格B指數停在28638元/噸,較上周跌幅8.3%,新疆三級籽棉收購均價5.93元/斤,跌幅12.8%。新疆棉花一路暴漲的神話就此終止,媒體稱之為“棉價的理性回歸”。 也是從這一天開始,新疆大部分地區陸續迎來2010年第1場雪。對于棉農來說,下雪意味著秋收正式結束,該算一算2010年收成了。對于新疆各下屬兵團來說,1年的工作將交上最后的答卷:上交多少棉花,兌現多高的棉價,這兩個數字就是業績。 伴隨著初雪,新疆棉花迎來最后的關鍵時期…… “反倒賣”的最后一戰 在北疆某兵團外的高速公路上,雪花紛飛、車水馬龍。本應該在路上巡邏查哨的“反倒賣督導員”都躲進車里,偶爾有大型卡車路過時,才匆忙跳下來,舉起警示牌,要求開廂查貨。 他們已經在這條路上死守2個多月。自9月起,為堵住“倒賣口”,兵團公安局、交通隊、民兵連、公務員……所有能夠上陣的人馬都被組織成“反倒賣督導員”,在兵團到地方的高速公路上“500米1崗、2000米1哨”。 2個多月的高強度工作已經讓這支“兼職隊伍”疲憊不堪,氣溫陡降更是讓站在雪地里的“督導員”苦不堪言。很多“督導員”坦言,大家早就沒“嚴防死卡”的勁頭,只盼著秋收趕緊結束,早日恢復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交警馬一鵬已經在車里打起呼嚕,他白天在市區站崗,晚上在高速公路上查哨,已經1個多月沒在床上躺過。 11月20日該兵團一處“反倒買”哨卡不遠處的小飯館包廂里,坐著十幾位當地的私人農場主,他們都是兵團種棉大戶。飯桌上攤開著1張手繪地圖,上面標注高速公路沿線所有的關卡分布和土路岔道口。他們正在商量著從哪個岔道口進高速公路將更為“安全”。 當天晚上將有5輛卡車滿載著40噸棉花沖過重重關卡,送往15公里外的地方私人收購站。 夜里3點5輛卡車停在高速公路旁的玉米地里,2輛小型皮卡先去“探情況”。很快皮卡車回來,農場主們很高興,因為不出他們所料,這條本應有8個關卡的路上只有4個關卡,而且走岔道,只需通過3個關卡。 1位農場主笑呵呵地說:“督導員們也撐不住,守2個多月,再加上大冷天的,很多人到夜里就撤,不撤的8成也睡。” 5輛大卡車晃晃悠悠地上高速公路,立馬加足勁兒跑起來,一路竟十分順利地沖到地方收購站。 地方收購站的老板已經準備現金在等著收貨,并再三強調說,他下周就要回溫州,還有貨就趕緊送過來。農場主們忙不迭地勸他再多等2天,說還有不少棉花都囤在家里。 這5車棉花賣48萬元,如果送到兵團加工廠,按照預兌現價7元/公斤,就是28萬。1位農場主拍著錢箱子說:“好家伙,差20萬呢!” 眼看著大雪初降,收購商們要撤離新疆,囤棉的兵團棉農如果再找不到“高價倒賣”的“時機”,就只有按國家定價交給兵團加工廠。面對最后的機會,許多人抱著僥幸心理做最后一搏。 讓囤棉大戶“吐出”棉花 據統計數據,截至10月底,新疆棉花采摘比例85%,2009年同期90%,差距并不大;但是2010年收購比例45%,2009年同期70%。據數據可以判斷,半數以上棉花并沒有被收購,而是被棉農囤在家里。 為遏制“倒賣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已經想盡辦法,甚至不惜采用一些“非常手段”。 北疆某兵團從9月開始,在團長帶領下,各連隊的連長就駐扎在高速公路旁的哨卡里,凡是抓著“倒賣棉花的現行”,連長們立刻集合,當場認人,扣車、沒收、罰款,當著眾人的面,被罰者根本沒有“走人情”的機會。 與此同時,由副連長們牽頭組成的“查棉組”則在兵團內挨家警告。 初春時,各家棉農承包多少畝棉田,連隊都有詳細記錄。按照平均畝產,可算出各家的產棉總量,再比對一下上交到兵團加工廠的棉花清單,就可以知道每家囤多少棉花。 首當其沖的囤棉大戶就是私人農場主。在各兵團,1個私人農場主可以承包上千畝棉田,總產量可以達到30噸以上。且私人農場遠離兵團中心,庫房多容易囤棉,多有私家車容易運棉,“倒賣”非常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