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27日2009全國棉花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曉強總結了2008年度棉花工作,分析2009年度棉花形勢,并部署工作。
一、2008年度棉花工作簡要回顧
2008棉花年度(2008年9月至2009年8月),我國棉花產銷面臨的形勢與以往有很大不同,棉花調控也經歷了不平凡的過程。棉花產量與上年持平,但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紡織出口下滑,棉花需求下降。國家通過加強調控,加大儲備吞吐力度,嚴格控制進口,保護了棉農利益,保障了紡織用棉需要,保持了市場運行基本平穩。一年來,國務院各有關單位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共同努力,重點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保持總量平衡。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08年全國棉花播種面積8640萬畝,同比減少240萬畝;棉花產量750萬噸,同比減少12萬噸。根據新疆棉外運情況看,新疆棉花實際產量比公布數量多50萬噸左右,全國棉花實際產量800萬噸左右,與上年持平,仍是豐產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2008年度我國紡織出口下滑,棉花需求減弱。2008年度,全國紗產量2266萬噸,同比增長7.1%,增速同比下降3.9個百分點;紡織品服裝出口1711億美元,同比下降5.6%,其中今年1-8月份下降11.8%。由于紡織外需萎縮,加上化纖等非棉纖維用量增加,據有關方面測算,全年度棉花消費量900萬噸左右,比上年度下降150萬噸左右。2008年度棉花產需缺口100萬噸左右。根據棉花總量平衡情況,為了防止價格下跌,影響農民收益,國家嚴格控制棉花進口,今年共發放棉花進口配額129.4萬噸,比上年減少220萬噸。2008年度進口棉花145萬噸,同比減少99萬噸,其中今年1—8月進口棉花97.6萬噸,同比減少66.4萬噸。在保持總量平衡、滿足紡織需要的同時,優先保證了國產棉銷售。到今年8月底,棉花企業手中的棉花已基本銷完,農發行實現貸款和利息“雙結零”。
(二)穩定棉花市場。去年四季度新棉大量上市后,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棉花購銷各方信心不足,市場一度低迷。針對這種情況,為穩定市場棉價,國家充分發揮儲備吞吐調節的作用,在去年10月下旬至今年4月上旬棉花集中上市期間,加大收儲力度,共收儲棉花272萬噸,收儲數量是歷史上最多的一年。從今年5月下旬開始,為保障年度后期市場供應,滿足紡織需要,向市場投放部分儲備棉,截止目前已銷售167萬噸。這些調控措施取得明顯成效。籽棉收購到今年4月份基本結束,內地籽棉交售均價2.6元/斤左右,新疆為2.5元/斤左右,均比最低時回升0.4元/斤。皮棉銷售價格今年5月份以來基本穩定在13000元/噸左右,比上年底回升2400元/噸。由于儲備棉投放及時,數量充足,年度后期市場平穩,新老棉花年度實現平穩過渡。工商、質檢部門加強市場和質量監管,棉花流通秩序較好。
(三)推進質檢改革。按照國務院批準的“棉花質量檢驗體制改革方案》,有關部門和產棉區人民政府扎實工作,加大宣傳力度,認真落實改革各項配套政策,積極引導棉花加工企業按照規劃布局開展更新改造,加快建設儀器化檢驗實驗室。截止目前,已有2044家棉花加工企業按照棉花質量檢驗體制改革要求完成了技術改造,占規劃數的85%;全國已建成87家儀器化檢驗實驗室,分布于全國各主要棉花產區,檢驗能力達到530萬噸。2008年度經儀器化檢驗大包棉427萬噸,是上年度檢驗量(166萬噸)的2倍多,超過全國棉花產量的一半。參加改革的大包棉加工企業規模大、技術水平高、輻射面廣,在國家通過加大收儲力度穩定棉花市場、保護棉農利益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過去的一個年度,我們在棉花工作中有以下幾點體會:
——兼顧各方利益、促進協調發展是做好棉花工作的根本原則。棉花產業涉及棉農、紡織和流通企業,各環節都發揮著重耍作用,各方利益都需要統籌兼顧,才能實現棉花和紡織產業的協調可持續發展。在去年新棉大量上市棉價下跌時,綜合考慮棉農生產成本和紡織承受能力以及棉花收購加工企業適當利潤,施行了國家儲備棉臨時收儲及皮棉收儲價格與籽棉收購價格掛鉤政策,切實保護棉農利益,棉農生產積極性有所恢復,棉花生產預期大幅下滑的勢頭得到一定遏制。在儲備棉出庫銷售時,為緩解紡織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合理確定了競拍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