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棉業:要從制造大國變成消費大國
機遇就在家門口 中國的棉花產業是典型的民生產業,上游的棉花生產關系著1.4億棉農的增收,下游的紡織業勞動力密集,80%以上的職工來自農村,涉及2000萬工人的生計。中間大量的棉商、棉企和棉花加工業更是聚集了數以千萬計的人力,依此休養生息。 同時,中國的棉花產業又是典型的需求拉動型產業,對市場的依存度很大,特別是對外貿市場。紡織業一直是我國出口的“拳頭產品”,作為全球紡織業第一生產、出口大國,目前我國的紡織品出口總量占據國際市場25%的份額,實際的國際依存度在30%以上。 市場是產業的立足點,更是民生產業的生命線。在當前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大背景下,中國紡織業產銷低迷,出口受阻,產品積壓,需求減弱。怎么辦?前不久在南京召開的2009年中國國際棉花會議上,來自涉棉產業的各界代表深入探討,都看到了內需市場對棉紡織行業的重要意義。 很多出過國的人都有這樣的發現,一個自主棉制品品牌服裝,出口到國外的價錢竟和國內的銷售價格相差無幾,而這些出口的商品其遠渡重洋的成本與本土銷售可大不一樣。多年來,我們的出口導向型經濟讓我們的棉紡織輸出品又好又便宜,質高價又低,以致于現在出差、旅游到歐美的國人紛紛帶回“MindinChina”的純棉T恤衫、牛仔服裝等,曾經的笑談如今成了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為了賺外塊,我們的棉制品消費長期處在一種有人稱為“二等公民”的狀態,價高質不高,一洗就縮水變形的棉制品充斥著商場的貨架和周圍的身邊,令人尷尬?,F在,這種狀況到了該變一變的時候了。在讓全世界的消費者享用到物美價廉的中國紡織品和服裝的同時,讓自己人也分享同樣的福祉。 近年來,國內消費一直在穩定增長,據統計,在2003-2008年的6年間,國內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呈現明顯的上升勢頭,扣除價格因素后實際增長速度分別為9.2%、10.2%、12%、12.6%、12.5%和14.8%。今年一季度,國內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3.6個百分點。 僅此還不夠,因為老百姓的收入特別是農民的收入增長緩慢。為應對金融危機,我國政府下決心花氣力保民生,擴內需,加快形成內需為主和穩定外需共同拉動經濟增長的格局。內需市場,毫無疑問就是當前棉花產業最有希望的所在。 機遇就在家門口,如何促進國內的棉花消費,我們又該如何抓住這樣的機遇、化危為機呢? 讓棉農有穩定的收益 5月,我國棉花移栽基本結束。據中國棉花協會今年6月24日發布的棉花形勢月報稱,全國植棉面積比上年減少11.34%,較4月調查數據再度回升1個百分點。按協會同口徑計算,預計全國植棉面積為7820萬畝。據農業部調查,今年長江流域種植密度增加,全國單產有望提高。 這表明,2009年棉花種植面積雖有所減少,但好于預期。記得年初調查的數據,今年植棉面積將比上年減少20%以上。這也說明,國家一系列穩定棉價、維護棉農利益的措施取得實效?;仡?008/09棉花年度,中國棉花實際總產量達到800萬噸,是本世紀以來又一個豐收年。但新棉上市以來,金融危機導致棉花價格持續大幅下跌,企業不敢收,棉農“賣棉難”,據有關部門調查,去年農民直接現金收益每畝只有640元錢,降幅32%。會上,棉協棉農合作分會長盧懷玉說,在罕有的困難面前,政府積極應對,出臺了一系列調控舉措,對提振棉農的生產信心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自去年12月以來,國內棉花價格開始止跌企穩,小幅回升,特別是今年新棉播種期間的4月下旬,棉花價格比本年度最低點(去年11月20日)上漲了20%,從而帶動了農民繼續種植棉花的積極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