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農民都知道搞好化控是棉花高產重要技術之一。帶著棉農普遍關心有關化控的技術問題,記者日前走訪了河北國欣農研會技術顧問、高級農藝師劉春臺。他有著四十多年棉花栽培技術經驗,從棉花播種到收獲,每個階段他都到棉花產區,面對面地指導棉農科學植棉,人們親切地稱他是“棉花通”。
記者:如何調節化控,使棉花達到最佳生產效果?關鍵抓什么?
劉春臺:棉花化控的目的是:在不減少單株果枝數和果節數的前提下,使株高降低、果枝縮短、葉片縮小,控制營養體不使其過旺,既達到營養器官和生殖器官協調生長,實現較高的畝鈴數,又保持棉田的通風透光。因此,化控是棉花高產的重要技術之一。
為實現化控的目的,把握好第一次化控的時期非常重要。
何時開始化控最好呢?根據棉花生長發育規律、氣候特點和化控藥物的作用機理,通過科枝人員和廣大棉農的科研、生產實踐,一般情況下,以棉花盛蕾期(即現第4個果枝,北方棉區多數年份在6月15日至20日前后)第一次噴施縮節安為最佳時期。
這是因為:盛蕾期正是棉花根系生長最旺盛時期,此后根系的生長速度將趨緩,地上部的生長速度將加快。而盛蕾期化控,正好在地上部加快生長到來時發揮控制作用。
6月中旬以后,日平均氣溫將持續升高,較少出現劇烈降溫,而且“雨熱碰頭”的幾率增多,如盛蕾期不開始化控,一旦出現“雨熱碰頭”,很容易造成棉株徒長,形成被動化控。
棉花盛蕾期后半個月,將陸續現第5個至第9個果枝,這正是棉株中部的5個果枝。能否將這5個果枝和果節的間距控短,關系到化控的成敗。而縮節安噴施后的有效作用期為15~20天。盛蕾期化控正好對中部5個果枝起作用。
因此,一般情況下,第一次化控的最佳時期是盛蕾期前后,在肥沃地、棉苗早發地、苗期多雨年份,化控可適當提前;在瘠薄地、棉苗遲發地、苗期干旱年份,化控可適當推遲。
記者:在生產實踐中,不少棉農對第一次化控的時間把握不住,常常偏晚,錯失了最佳時期,以致造成被動。您看這個問題應該怎樣解決?
劉春臺:首先,棉農在認識上有誤區,認為苗、蕾期應以促為主,怕化控后影響棉花正常生長,推遲生育期。第二,認為在6月上中旬少雨、天氣干旱的年份,棉花當時生長不快,沒必要化控。第三,認為怕掌握不好噴藥量,化控過重造成棉花生長停滯。第四,認為只有大高棵棉花才能結大桃,獲得高產。
其實關鍵是掌握好用藥量,棉花第一次化控,每畝以噴施符合標準的縮節安(含有效成分不低于97%、含雜質不高于1.5%)0.3~0.5克為宜,如天熱地濕、棉株長勢旺,可適當增加藥量;如天旱地干、棉株長勢一般,可以降至0.2克;如果棉株已出現旱象,不僅不能化控,還要考慮澆水。一般在化控后的第三天,新出的嫩葉顏色變深,有光澤,葉面出現皺折,繼而幼葉也出現皺折,葉片上舉,棉花改變了株型,這就是第一次化控達到的理想效果。僅一次化控并不能解決問題,棉花生長最迅速的時期是花鈴期,這一階段要持續50天左右,必須全程化控才能保證成功。第一次化控后約10天,棉花進入開花期,縮節安的作用力日漸微小,而此時的棉株已大,氣溫日高,降雨的幾率更大,這時即使棉株生長速度不快,也要接連進行第二次化控,藥量可加大到每畝0.8~1克。以后還要視棉株生長及天氣情況,進行第三次、第四次化控……否則,一旦降雨后再控,往往很難控住,還可能把第一次化控的成果抵消,造成前功盡棄。
記者:棉花化控應注意哪些事項?
劉春臺:使用縮節安要遵循一個“活”字。如果第一次用藥量偏小,或噴后降雨,控制作用很小,可再補噴一次;如因掌握不準,用藥量偏大,或噴藥后天氣持續干旱,棉花生長受到抑制,可通過澆水施肥或噴施赤霉素緩解。
有人不理解縮節安的增產作用,認為它不含棉花所需的營養物質,只起消極地抑制作用。其實,縮節安的最可貴之處是能保持棉田通風透光,滿足棉田對光、氣的需要。棉株的絕大部分營養物質是通過葉片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在陽光下進行光合作用制成的,離開光和氣,棉花就不能生存,何談高產?縮節安的增產秘密就是能提高棉田對光、氣的利用率。所以,化控不僅是一項積極的增產技術,更是一項投入少、產出高的技術。
農田作業貴在不誤農時,因為時間不能倒轉,時機一旦錯過就不能彌補了。第一次化控雖不起決定作用,但運用好了,可給棉花一生的全程化控打下扎實的基礎,一步主動,步步主動。如果把機會錯失,就可能一步被動,步步被動。在生產上常常看到,有些棉農化控藥打得不少,棉花依然棵高、枝長、葉大,主要原因是第一次化控晚了。北方棉區第一次化控的最佳時期恰逢麥收階段,要密切關注棉花長勢,做到收麥、管棉兩不誤。
以上具體的化控時間和藥物用量主要是針對北方棉區。而南方棉區要根據棉花長勢和天氣情況因地制宜地安排實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