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在山西省棉花主產區運城市調研了解到,受產量下降、棉價持續低迷、棉農陋習等因素影響,去年這一地區的棉花種植效益普遍降低。在春播期,運城出現了棉花意向種植面積銳減、棉區面積減少、棉種市場疲軟、棉農觀望情緒濃厚等新情況。
目前仍有三四成棉花積壓在棉農手中
運城地處黃河流域,是山西省傳統棉區,去年棉花收獲面積120萬畝。市農業局總農藝師李社民說,由于春播時生產資料漲價,投入增加;生產中旱情嚴重,蟲害猖獗,單產下降;收獲時又遭遇金融危機,價格大幅下滑,全市棉農種植效益大幅降低。據統計,去年全市棉田畝均投資達436元,同比增長25.7%;畝均皮棉產量72.2公斤,同比下降6.6公斤;每公斤籽棉平均銷售價格4.74元,同比減少11.1%;畝均純收入568.2元,同比減少23%。如果再計入畝均28.8個投工,畝純收入已成負值。
除此之外,棉農的一些采摘陋習也制約了棉花的銷售和效益。李社民說,由于種植歷史較長,運城市棉農在良種推廣、種植技術等方面已沒有問題,只是在采摘上還存在一些陋習,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棉花的品質。比如在采摘和運輸過程中,棉農習慣用塑料袋等包裝工具,導致棉花中混入異性纖維;一些棉農還對棉花不分級、不晾曬。
記者了解到,去年棉花收獲以來,運城市棉農因價低惜售不愿賣,加工企業因價格不穩不敢收,紡織企業因產品銷售困難不購棉,導致整個涉棉產業信心不足,產業運轉處于停滯狀態,棉花積壓嚴重。李社民說,目前全市仍有30%到40%的棉花積壓在棉農手中。
運城市鹽湖區去年棉花收獲面積在26萬畝左右。區農技推廣站站長王躍進說,受不利氣候條件影響,去年全區籽棉平均畝產由往年的250公斤降至215公斤。棉花收購價格持續低迷且不穩定,籽棉價格最高時僅5.4元/公斤,最低時達到3.6元/公斤,目前雖稍微恢復到4.4元/公斤,也只是有價無市。至去年12月份,全區有40%到50%的棉花積壓。
鹽湖區龍居鎮龍飛農產品專業合作社有四千戶棉農社員,去年共植棉4萬畝。理事長白士奇說:“我們的社員賣棉還算積極,往年十月份棉花就全賣完了。但去年棉花收獲后,到現在還有1/6的棉花積壓。”主要原因是價格不穩,棉農有觀望惜售心理;一些棉花收購加工企業也因紡織行業不景氣不愿入市收棉。
意向植棉面積比去年下降26%
記者調研了解到,受上述因素影響,運城出現了棉花意向種植面積銳減、棉區面積減少、棉種市場疲軟、棉農觀望情緒濃厚等新情況。
首先是意向植棉面積銳減。運城市農業局種植業科科長郎宇說,農業部門最近對全市8個縣市區的1278戶農戶進行了一次春播意向調查,結果顯示棉花意向種植面積為1056.7畝,比上年同期減少23%。綜合其他因素分析,預計今年全市棉花種植面積只有90萬畝左右,比去年下降26%。如不加以積極引導,全市棉花種植面積將降至五年來最低點。
運城市臨猗縣牛杜鎮鎮西村的范四慶去年種了11畝棉花。他說,每畝棉花賣了1100塊錢,不算勞力,每畝光種子、農藥、化肥、澆水、農膜、機械等方面的投入就達400塊錢,其中還有5畝地是租種別人的,每畝得交200塊錢租金。“今年我只準備種五、六畝棉花,因為去年種棉效益太低,而且太花勞力,實在不值。我們大隊(村民組)40多戶人,今年只有我一家準備繼續種。我繼續種也只是因為想著改種蘋果也掙不到錢。”
其次是大小棉區面積普遍減少。運城市農業局的調查顯示,全市各縣(市、區)中,無論是集中植棉的臨猗、永濟、鹽湖,還是植棉較少的其他縣(市),今年普遍呈現面積減少局面。
第三是棉種市場疲軟。據運城市農業局近期對棉種規模企業調查,棉種出庫量比往年同期減少一半,分銷市場也基本沒有啟動。記者3月中旬在棉花種植比較集中的臨猗縣牛杜鎮、鹽湖區龍居鎮等地的幾家農資銷售網點也了解到,棉花種子銷售疲軟,棉農問的多,買的少。
最后是棉農觀望情緒濃厚。記者在運城市鹽湖區大渠辦事處北張村和王家營村、龍居鎮長樂村和美玉村、臨猗縣牛杜鎮鎮西村采訪了近十位棉農發現,他們仍在“是種棉花還是玉米”上舉棋不定,存在較重觀望情緒。鹽湖區大渠辦事處北張村的郭月玲說:“家里的7畝半地已經整好了,這幾天正在到處打聽消息,不知道是買棉花種子還是玉米種子。下不了決心種棉花,主要是因為棉花價格沒譜,害怕再跌。”
除了價格因素,一些棉農對國家確定的棉花補貼政策也在觀望。去年種了106畝棉花的鹽湖區龍居鎮長樂村棉農楊康奎說,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和溫總理在全國人代會上作的工作報告都提出,要加大良種補貼力度,提高補貼標準,其中也包括了棉花的良種補貼,但到現在也沒有明確具體的補貼標準和辦法。“如果棉花價格繼續不穩定,國家的補貼辦法不明確,種棉花就沒什么盼頭了,我就改種玉米什么的。”
李社民說,嚴重的徘徊觀望氛圍,必將影響春季農業生產的籌劃、備耕、備播和種植。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到時候匆匆播種,又可能給全年的農業生產埋下隱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