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棉花優勢區域布局規劃(2008-2015年)
雜交制種成本,提高雜交種子質量;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高核心競爭力,加快栽培技術研究與推廣服務,擴大良種良法配套比例,充分發揮良種的優質高產潛力。突出抓好節水、節肥、節藥等省工節本技術研發應用,提高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提高棉花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加強棉副產品綜合利用技術開發,提高棉副產品的增值增效能力。 3.提高物質保障能力。按照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加強棉花生產機械和物化技術產品的研發,提高棉花生產的物質保障能力。擴大優質種子繁育規模,加大良種補貼力度,提高優質良種的保供能力。加強適合棉田操作的農業機械研發,提高棉花生產機械化裝備水平,緩解日益緊張的用工矛盾。加快可控降解地膜、緩釋包膜肥、工廠化育苗設施、膜下滴灌設備等生產投入品的開發與推廣應用,提高棉花生產的物化技術支撐能力,有效降低投入品成本。 4.提高社會化服務能力。棉花田間管理復雜,生產用工多,技術要求高。隨著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棉花生產勞動力缺乏和素質下降問題日益突出,亟需建立健全棉花生產管理社會化服務體系,提高棉花社會化服務能力。在進一步強化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的社會化服務主渠道作用的同時,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大力發展棉花(棉農)專業合作組織,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能力。培育棉花龍頭企業,創新利益聯結機制,擴大產業化經營規模,拓展龍頭企業對棉花生產的服務功能,提高生產組織化、規?;?、專業化和標準化水平。 四、優勢區域布局 著力建設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和西北內陸三大優勢棉區,包括304個10萬畝以上(團場和農場5萬畝以上)的產棉大縣(市、區、團場、農場,下同)。 ?。ㄒ唬S河流域優勢區 1.基本情況。該棉區主要包括天津、冀東、冀中、冀南、魯西南、魯西北、魯北、蘇北、豫東、豫北、皖北、晉南、陜西關中東部地區,有146個10萬畝以上的產棉大縣。該棉區地處南溫帶亞濕潤氣候區。無霜期180-230天,大于10℃積溫4000℃-4600℃,年日照時數2200-2900小時,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春、夏干旱和秋季低溫陰雨對棉花生產影響較大。耕作制度以兩熟套種為主,濱海灘涂、鹽堿地和高崗旱地為一熟春棉。棉田布局集中,單產水平中等,面積增加潛力較大。近年來棉鈴蟲暴發為害得到有效控制,但棉盲蝽、棉薊馬、紅蜘蛛等非靶標害蟲及枯、黃萎病危害日益嚴重。原棉品質主要指標比較協調,異性纖維問題突出。紡織工業較發達,運輸成本低。 2.目標任務。2010年棉花面積4200萬畝,皮棉單產75公斤/畝以上,總產320萬噸左右。2015年棉花面積4200萬畝,皮棉單產80公斤/畝左右,總產330萬噸以上。提高棉花品質一致性,有效控制異性纖維混入。 3.主攻方向。加強棉田基礎設施建設,開發黃河三角洲鹽堿地。改造中低產棉田,提高土壤地力和灌溉能力。雨熱資源豐富地區擴大抗蟲雜交棉種植面積;推廣促早栽培、簡化栽培技術,研究枯、黃萎病及轉基因抗蟲棉非靶標害蟲的有效防控技術;改革耕作制度,實行輪作倒茬。主攻伏桃、爭結秋桃,提高棉花單產、纖維成熟度和原棉一致性。 ?。ǘ╅L江流域優勢區 1.基本情況。該棉區主要包括江漢平原、洞庭湖、鄱陽湖、南襄盆地、安徽沿江棉區、蘇北灌溉總渠以南地區,有57個10萬畝以上產棉大縣和3個5萬畝以上的重點農場。該棉區地處中亞熱帶至北亞熱帶的濕潤氣候區。無霜期240-300天,大于10℃積溫4600-6000℃,年日照時數1700-2400小時,年降水量800-1600毫米,雨熱資源豐富,光照條件稍差,常有梅雨漬害、洪澇、伏秋連旱、秋季連陰雨、臺風等災害天氣。面積穩定,布局集中,單產水平較高。耕作制度90%以上實行糧(油)棉一年兩熟,以育苗移栽棉為主。近年來枯、黃萎病及煙粉虱、棉盲蝽、紅蜘蛛等非靶標害蟲危害較重。纖維成熟度好、比強度高,異性纖維含量超標。紡織工業發達,運輸成本較低。 2.目標任務。2010年棉花面積1800萬畝,皮棉單產85公斤/畝,總產150萬噸以上。2015年棉花面積1800萬畝,皮棉單產90公斤/畝,總產160萬噸以上。提高棉花品質一致性,有效控制異性纖維混入。 3.主攻方向。加強棉田水利設施建設,增強濱海濱湖沿江和丘陵高崗棉區的排灌能力;改良土壤,提升棉田地力。篩選優勢雜交組合,提高品種的高產潛力和抗枯萎耐黃萎病害能力。根據市場需求,擴大長絨、中長絨優質棉集中連片種植規模,提高棉花質量。推廣抗蟲雜交棉及其簡化栽培技術,規范種植模式,增加種植密度;加強枯、黃萎病及轉基因抗蟲棉非靶標害蟲的有效防控。主攻伏桃,爭結秋桃,努力提高單產。 (三)西北內陸優勢區 1.基本情況。該棉區主要包括南疆、東疆、北疆和甘肅河西走廊地區,有42個10萬畝以上的產棉大縣( |
查看所有評論